袁崇焕身为蓟、辽督师,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不思兑现“五年平辽”的诺言,反而通敌卖国、擅杀大臣,让后金军长驱直入,兵犯京城重地,险致社稷倾覆。崇祯皇帝大发雷霆,下令将其凌迟处死,以敬效尤。皇太极率后金军击杀明军数万,平民不计其数,经七个月的烧杀抢掠,饿莩遍野,千里荒芜。当袁崇焕的囚车经过时,老百姓纷纷朝他扔烂莱帮子、臭鸡蛋;当刽子手行剐刑时,都争抢他的肉吃,以解心头之恨。
我本忠良
袁崇焕出生在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万历四十七年(1619),袁崇焕高中进土,授福建邵武知县。就在同一年二三月间,明军十一万对战后金军六万,由于杨镐釆取分进合击的错误战术,致使明军惨败,损失兵将五万、骡马28000匹、粮草辎重无数。这件事对袁崇焕刺激很大,他暗下决心要报效国家,以雪前耻。在任上他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特意与他们讨论边塞上的事,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天启二年(1622),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他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失守,朝廷商议派人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单人独骑前往关外查看地形,回来后即立下军令状:只要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镇守山海关。朝廷破格提拔他为兵备佥事,拔给帑金20万,并让其招兵买马。袁崇焕走马上任后,不费一兵一卒,哈剌慎部自觉归顺。
当时经略(辽东防务最高长官)王在晋故意考验他,安排他移驻中前哨,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袁崇焕将驻地搞得有生有声。王在晋又令他往前屯安置辽东失业人员,袁崇焕连夜出发,冒着被野兽袭击的危险,穿行于荆棘之间,完成任务返回时还只有四更天。因此,王在晋对他十分器重。但是,袁崇焕对于上级的任务并非唯命是从,凡是他觉得于军事不利的事,坚决予以劝阻。例如,王在晋要在八里铺修城墙,八里铺离山海关不远,不能形成对敌纵深威协,明显没有长远眼光,徒劳无益。袁崇焕在争论无果的情况下,不惜得罪上级,直接向首辅叶向高汇报,以纠正其没有战略眼光的错误。
叶向高不明情况,难以定夺,就咨询大学士孙承宗,孙承宗答复要实地考察。经过实地考察,又听取了将官们的意见,大部分人主张避敌锋芒,依托便于撤退之地筑城。只有袁崇焕主张突入纵深,孙承宗采纳了袁崇焕的方案,决定在宁远筑城,便于救援十三山的十万难民,又可控制锦州。经略王在晋、总督阎民泰等人都持反对意见。
1624年,在袁崇焕的亲自督办下,一座高标准的宁远城峻工。这座关外重镇建成后,将士们乐于效命,商人、百姓视这里为乐园。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袁崇焕同大将马世龙、王世钦亲率水陆马步军一万二千人首次在关外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他们巡视广宁,拜谒北镇司,经过十三山,儿童网,扺达右屯,由水路在三岔河乘船而回,起到了震慑后金军的作用。
第一个据点扎稳后,孙承宗在袁崇焕的建议下,又派兵占领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修缮城墙,增加器械,有了这些外城的拱卫,宁远反而成了内城,相当于把领地推进了两百里。后金不知所措,不敢轻易进攻,边关得以维持安宁的局面。
由于孙承宗不愿意和魏忠贤同流合污,遭到他的陷害,被罢职回乡,朝廷另派高第接替孙承宗的职务。高第是个保守派,他认为关外肯定守不住,命令关外的军队全部撤到关内。袁崇焕据理力争,他认为一旦撤退,将前功尽弃,然高第铁心要撤。最后,袁崇焕拒绝执行命令,带领少数兵力死守宁远。高第带领大部分军民撤出据点,丢弃米粟十多万,迁徒途中死亡人数很多,军民怨声载道。
努尔哈赤见宁远孤悬关外,亲率大军来攻。袁崇焕料高第不会救援,即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人盟誓,以死守城。他一边稳定军心,一边作好退敌之策。努尔哈赤见劝降不成,就指挥大军持盾凿城。袁崇焕则下令开炮,炸得后金军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但努尔哈赤岂可放过这次机会,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股敢于扺抗力量。后金军连攻两天,眼看就要攻陷宁远,突然,努尔哈赤被炮弹击下战马,伤得很重。左右这才下令撤退。朝廷闻报宁远大捷,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派了另一支军队攻陷防守薄弱的觉华岛,杀死军民数万人。经略高第及总督杨麟因不发援兵被撤职。
天启六年(1626)三月,朝廷任袁崇焕为辽东巡抚,但同时魏忠贤派其党羽刘应坤、纪用牵制左右,以便掌握“证据”。同年八月,努尔哈赤伤重而死。袁崇焕考虑到被后金毁坏的城墙需要维修,就派使臣前去吊唁,一方面打听虚实,一方面和后金议和以争取时间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后金吃到了袁崇焕的苦头,暂时不想啃这块硬骨头,转而决定征朝鲜,因此同意议和。皇太极率军跨过鸭绿江,很快就把朝鲜打垮了,并且威逼朝鲜向皮岛守将毛文龙进攻。朝鲜和毛文龙向明廷告急,明廷令袁崇焕救援。袁崇焕派水军救援毛文龙,另派左辅、赵率教、朱梅率九千人马逼近三岔河,兵锋直指后金都城赫图阿拉。有了援兵的毛文龙很快击败朝鲜军,又击溃后金军。皇太极顾及都城下令撤军。
恼羞成怒的皇太极回师包围锦州,赵率教与纪用一方面据城坚守,一方面派使臣议和。然而使者跑了两三回没有结果,攻势却越来越猛。袁崇焕派尤世禄、祖大寿率精锐骑兵四千绕到大军后面决战,另派水军从东面进行牵制,并请求朝廷调兵遣将,防止后金攻入关内。尤世禄等人刚一出发,皇太极率军将他们堵在城外。他们只得拼死搏杀,由于敌众我寡,伤亡较大,大将满桂(蒙古族)也中箭负伤。袁崇焕命令城上士兵朝明军之外的后金军发炮,重创后金军。皇太极撤退后又集中力量攻锦州,仍然敌不过炮火的打击,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只能撤兵。这一战史称宁锦大捷,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应有的赏赐,魏忠贤指使其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明显要打压他。袁崇焕觉得再干下去要连累很多无辜,于是辞官回乡。
英雄末路
1627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一时位高权重,令他受宠若惊。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见年青的皇帝一脸忧郁的样子,有意宽慰他,声称五年可以平辽。给事(官名)许誉卿为他这句话捏了一把汗,出了午门,他问袁崇焕:“五年当有成算?”,崇焕曰:“上期望甚迫,故以(五)年慰圣心耳”,许誉卿道:“上英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袁崇焕这才感到失言了。
袁崇焕一到辽东,就遇到士兵因缺饷而哗变。袁崇焕一面稳定军心,一面上奏朝廷发饷,魏忠贤余党乘机进谗言,说袁崇焕恃边逼饷。
东江镇是明廷设在皮岛(现为朝鲜椴岛)的镇所,孤悬海外,鞭长莫及。岛帅毛文龙,除了巴结魏忠贤,其它人都不放在眼里,属编不受调。他一边吃着明廷的军饷,一边吃着朝鲜的赞助,有时也乘虚打劫后金以养兵马。皮岛有军队28000人,加上老百姓有十万人,毛文龙向明廷瞒报军人,索要十万人的军饷。消灭后金军六人,却谎报消灭六千人,以此冒领军功赏赐。有时拦截商船,抢劫财物;有时强令百姓盗取人参、貂皮、布匹等物质与后金交易赚钱充实银库;有时强抢民女,不守法度。此人表面隶属于明朝,实则拥兵自重,以观天下。经常有人举报毛文龙冒领军饷,并且潛越官制,给他抬轿的轿夫都穿着官员的朝服。袁崇焕要派文臣对皮岛进行军饷核查,毛文龙坚决拒绝。袁崇焕劝他回杭州休养,毛文龙坚决不肯。袁崇焕以大礼接见他,毛文龙不顾上下级关系坦然受之。以公计,此人今后必成明廷大患;以私计,此人不听调遣,影响“五年平辽"计划。于公于私必须除掉此人,袁崇焕以请他观看射箭为名,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为了稳定人心,袁崇焕作了较好的善后工作。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率兵数十万绕道蒙古,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率军赶入关内,沿途分兵把守,但遵化、三屯营被后金军攻破,直逼京畿重地。袁崇焕的军队饥寒交迫,崇祯拒绝袁军入城休整,死伤惨重。更要命的是,皇太极着俘虏散布流言,说袁崇焕跟他们有密约。弄得京城内外都认为袁崇焕通敌。最后,袁崇焕派任守忠率五百人用炮轰击金营,皇太极才下令撤军。
此一役史称已巳之变,魏忠贤余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乘机发难,弹劾袁崇焕私自和敌酋议和、擅杀岛帅毛文龙两大罪名,盛怒之下的崇祯将袁崇焕下了大狱。崇祯三年(1630)9月22日,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死前他口诵一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死后家财被抄,实则无财可抄;家属被流放三千里。
平反昭雪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咋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馨其忱悃,以致身患重辟,深可悯恻。袁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此时距离袁崇焕去世已过152年,广东巡抚经过查访,得知他在当地没有嫡系子孙。据当地人讲,袁崇焕遇难时,他的大女儿已为人妻免于流放,二女儿只有八岁,随母流放外地不知音信。当时袁家以堂弟之子过继给袁崇焕为子,流传到乾隆时的五世子孙叫袁柄。但据《东莞县志》、《袁督师后裔考》记载,袁崇焕在辽东纳有一妾,生有两个女儿和一个遗腹子,这个遗腹子叫袁文弼,入了汉军正白旗。其谱系为:袁文弼---袁尔汉---袁贵---袁常在---袁赶,袁赶生三子:袁世友、袁世宽、袁世福,袁世福即一品大员吉林将军富明阿。富明阿长子袁寿山,以歩兵统领之职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次子袁永山,年仅27岁,袭四品衔三等护卫,也参加了甲午战争,他们在抗击外族侵略的战争中都光荣牺牲了。
袁崇焕——明代名将,功勋卓著。他因其仁、智、勇、廉的高尚品格,受到小人攻讦、庸人嫉妒、敌人仇恨、贪人不容,终遭冤杀枉死。
◎明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天聪汗皇太极率军进逼明朝京城(今北京)。戍守边关的袁崇焕得到军报,奋不顾身,星夜驰援,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解了京城之危。
在进犯京城之战中,皇太极利用明军俘虏,巧施反间之计,陷袁崇焕“欺君通敌”之罪。
昏聩的崇祯帝受朝廷阉党之惑,听信谤言蜚语,又误中后金反间计,竟诱捕袁崇焕入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惨遭磔刑(也叫凌迟刑、剐刑),含冤而死,年仅46岁。正值年富力强、为国效力的大好年华,一颗耀眼的将星就这样倏然陨落!
更为痛心的是,袁崇焕忠于朝廷,为保卫京城而死,但京城百姓却不明真相,真以为他“通敌卖国”,竟然围观刑场,抢食其肉,唾骂不已。
◎袁崇焕蒙冤枉死152年后,竟由清乾隆皇帝为其平反昭雪。
根据《清高宗实录》,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记载:“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乾隆帝是在看阅了《明史-袁崇焕传》和《清太宗(即皇太极)实录》后,知道袁崇焕是忠于明朝的,却因当时“主昏政暗”被冤杀。他即令广东巡抚尚安“详悉查明”袁崇焕后代的情况。后尚安复奏:袁崇焕身后无子,只好从他本家后裔中找一个孩子接续他的香火。
从此,袁崇焕的身世、事迹和冤情终于大白于天下,并为后世敬仰和纪念。他忠心报国,英名千秋!
袁崇焕的墓在广渠门,具守墓人的家族说,墓里埋着袁崇焕的人头,守墓人的祖上交待,一定让他的后人代代相传,给墓保护好,后人做到了,向守墓人家族致敬!
感谢邀请!
以民族英雄来称呼袁崇焕是满清的意识形态宣传伎俩。是为了证明取代明朝的正当性,有意营造的悲剧人物!更深层内涵的是掩饰满清外来殖民政权的性质,更利于欺骗、奴役人民!
要知道《明史》是满清官方组织人员历时百年编撰而成,而满清是历史上文字狱最疯狂的一个朝代!这种情况下官修的《明史》会采用任何不利于满清的材料吗?为了证明取代明朝的正当性,会不大肆抹黑明朝?
就连满族学者徐建顺教授也说:“清朝销毁了中国古代的大批书籍,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美化本朝,丑化前朝,为此不惜大改史实,以至于明清是离我们最近的这两个朝代,其历史却是最迷糊的状态 ”。
乾隆焚毁《明实录》。结果今人无法得知大明信史。修《四库全书》,搜索天下藏书,毁灭一多半满清不满意的中华传世文献,《四库全书》成,汉文化亡一半。致使今天研究中华史难上加难。
而《清史》是清亡后由一批下野的遗老遗少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草草编成出版,用脚后跟都能想到:这群遗老遗少会不为前主子涂脂抹粉?做为事件亲历者,这群遗老遗少连光绪被害都不敢直书,《清史》就是一部秽史!
清灭亡前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更是将明清两朝的大内秘档付之一炬。
更奇怪的是《清史稿》有记载:“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五传至富明阿。”此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在江南屠城累累,杀戮太重。
这段历史是一个迷团了,但不该忘记的是那声导致汉族减少了七成人口的惨剧----己巳之变!!!!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