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起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初月、元夕或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风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据一般资料和民间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一直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初一在甘泉宫祭祀“太乙”。正月十五,是祭祀神灵的预兆。但是,正月十五才真正被视为汉魏以后的民间节日。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元宵习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元宵传说
相传汉武帝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在宫中生活多年,思念父母,终日含泪洗脸。大臣东方朔决心助她一臂之力,便向汉武帝谎称火神是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五放火烧长安的。火神喜欢吃的糯米团子,被所有臣民用灯笼供奉。汉武帝准出场,“元宵”少女终于见到家人。从此,元宵节就形成了。
元宵风俗
元宵节的节期和节庆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伸和扩大。就节日的长度而言,汉朝只有一天,唐朝三天,宋朝五天,明朝五天。与春节连在一起的悠长元宵节,白天是一座城市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十分热闹,晚上灯火通明,蔚为壮观。尤其是绚丽多彩的灯光,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清代增设舞龙、舞狮、跑旱船、高跷、秧歌等“百戏”,但节期缩短至四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