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秋夕赏月演变而来。 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与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成为一项重要活动。 祭祀活动逐渐形成民间节日的重要习俗之一,并演变为赏月、唱月等活动。 《礼记》记载:“天子春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可见早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开始祭祀月亮了。月亮和崇拜月亮。
中秋节流行于汉代。 汉代是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 现存对“中秋节”一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 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周公旦所著,实为两汉之间)。 ”、“中秋献好裘”、“秋分夕月”活动。立秋,赠男饼。晋代也有中秋赏月的文字记载,但并不常见。在晋代以前,中秋- 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并不流行。
中秋节的习俗在唐代开始流行于中国北方。 在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承认的国家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唐代长安一带十分盛行,许多诗人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将中秋节与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化月神、唐明皇巡月宫等神话故事相结合,浪漫满满,玩月风正盛。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合并定型的重要时期,主要部分流传至今。
北宋时期,正式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小饼如嚼月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中夹酥糯”的时令食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说:“中秋之夜,贵家装阁儿童学习网,乡亲争占酒楼赏月”; 云外。 房间里的孩子,整夜的婚礼戏;
明清时期,对节日的世俗兴趣越来越浓。 明清两代赏月活动中,“祭祀果饼必圆”,家家户户都要对着月亮的方向,摆上“月台”、“拜月”。 陆启宏《北京岁花记》记载:“中秋之夜,立月宫符,符上如人立,置瓜果于庭,糕上画月宫蟾蜍;男女祭祀烧香,然后焚烧。”《帝京景物》又说:“八月十五祭月,糕必圆,瓜必错。” ,花瓣雕成莲花状…… 有妻归宁者,当日回夫家。 团圆节也一样。”
时至今日,吃月饼已成为我国大江南北各地中秋节必备的习俗。 月饼象征团圆,人们把月饼作为节日食品,作为祭月之祭馈赠亲友。 除了月饼,各种时令鲜果和干果也是中秋佳肴。 中秋时节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少云少雾,月色皎洁。 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地瓜、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筑宝塔等一系列节日活动。
本文标签: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