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上会发生持续不断的变化,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因其以年龄为标志,因而叫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那些在一定年龄阶段里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术界对如何划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存在很多不同意见。其中有以生理发展为划分标准,有以心理性欲为划分标准,有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为划分阶段,有以自我的矛盾为划分标准,有以活动特点为划分标准,还有一种是以生理年龄的自然阶段为划分标准。这些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北京回龙观医院汪毅博士介绍说,现在使用比较普遍的是把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为0岁~1岁、1岁~3岁、3岁~5岁、6岁~12岁、12岁~18岁5个阶段。、
不同阶段心理发展重点不同
汪毅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0岁~1岁。主要形成的是安全感。孩子刚出生时,眼睛发育并不完全。因此视力比较差,但是触觉、听觉很敏感,这时若没有养护者的亲密拥抱、触摸和柔声细语,可能会缺乏安全感。在这个阶段,若没有一个很好的养护人、监护人,孩子容易产生分离恐慌。不同人的声音,不同人的亲切抚摸,都是良性刺激,有利婴儿大脑中安全感系统的建立。此时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感,会影响孩子日后对别人的信任感。
1岁~3岁是自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学习控制排便,并有了一定自主性,如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穿衣服等。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自律行为的关键时期,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过早地要求孩子做能力尚达不到的事,就可能让孩子形成自责、害羞、没有自信的性格特点。
3岁~5岁阶段。孩子的思维想象能力增强了,好奇心更加旺盛,活动范围也变大了。这时侧重的是孩子的创新性和自主性。如果教养不当,不但会影响到孩子想象力和创新性的发展,还可能因为经常被父母责骂而让孩子产生诸如“我不是好孩子”、“我让爸爸妈妈不喜欢了”之类的罪恶感。
6岁~12岁阶段,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兴趣逐渐由家庭内转移到外界。这个时期如果教养得当,就能让孩子养成勤奋的优良品格。与此相反,如果家长教育不得法,经常打骂训斥孩子,或是经常把孩子与别人做比较以证明孩子的无能,则非常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性别角色认同的重要时期,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可能造成孩子性别角色认同混乱。
12岁~18岁阶段是孩子的反抗期。这个时期对于孩子形成自我同一性非常重要。何谓自我同一性呢?简单说来,就是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要做什么、未来我想要走哪条路、我的观点是什么……。这个时期,孩子经常被家长打骂训斥就很可能造成自我同一性混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怎么样。
汪毅认为,尽管每个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侧重点有很大差别,但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因为在一个年龄阶段后期可能已经孕育了下一个阶段的特征,而在下一个阶段的初期,也还可能保留着上一个阶段的某些特点。
0岁~3岁是心理发展最重要阶段
每个年龄阶段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儿童0岁~3岁的时期。本报曾经介绍过的反社会人格、依赖型人格、孟乔森综合征等人格、人格障碍和一些异常的心理,追踪源头都可以找到与幼年教育的联系,尤其是0岁~3岁这个时期。
汪毅说,0岁~3岁阶段是一个人信任感、安全感和自律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日后心理影响非常大。在0岁~1岁阶段,如果孩子肚子饿的时候没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喂养,感到不安和害怕的时候没能得到及时的抚慰,就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也就难以培养出足够的信任感和孩子对家长的亲近感。这样的孩子在幼年时期感到焦虑和不安时,可能表现为经常吮吸手指,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延续到成年,就可能以烟来代替手指含入口中来降低焦虑和不安,时间长了,就可能养成吸烟依赖。
而到了1岁~3岁阶段,如果家长对儿童过分溺爱,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就可能形成过分依赖的性格特点。还有的儿童发现哭闹能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成年后就有可能依然习惯用哭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孟乔森综合征就与之非常类似。另外,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自律的重要阶段。如果家长教育过于严厉,如遇到孩子尚没能学会控制排便而随地排泄、想要自己吃饭却打翻了碗弄脏了衣服和桌布等情况,家长就对孩子严厉斥责甚至打骂,孩子成年后就可能变得刻板、固执、吝啬。如果家长操之过急,如孩子尚未学会自己上厕所,便过早地对他提出要求,孩子的能力达不到,会挫伤他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容易自责、没有自信。如果家长的教育过于宽松,如遇到孩子随地大小便等情况时,因为溺爱而不闻不问,放任孩子随心所欲,孩子成年后就可能变得放纵、道德感低下。
那么,怎么教育孩子才算是不太严厉又不溺爱呢?汪毅说,其实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当发现孩子想要试着做一些事情,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自己吃饭时,要对孩子及时鼓励,在遇到吃饭弄翻碗之类的情况时,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当孩子失败时,不要训斥他,而是告诉他怎样做是可以被接受的。比如,当发现孩子在地板上排便后,既不要不当回事,也不要严厉训斥,而是把他带到便盆或是厕所,耐心地告诉他,下次要在这个地方排便。其实,孩子在学做这些事的时候,与成年人学习新的技能是一样的,刚开始难免笨拙、做不好,这时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练习。汪毅说,人们总是说“教师是园丁”,其实,家长才更应该是园丁。让孩子这棵小树苗茁壮成长,只需把握住小树生长的大方向,却不对它的生长做过多的干预。但是如果有了生病的枝桠,或是生了虫子,就要及时救治。
汪毅认为,除了上述阶段,还有一个阶段比较重要,就是12岁~18岁的青春期。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如果家长对孩子经常打骂、斥责,孩子可能觉得无法与家长沟通,进而放弃与家长交流,甚至可能因此离家出走。另外,这个时期的初期,孩子开始喜欢和异性一起玩耍,这与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相符。可是有些家长和老师看见孩子与异性交往时过于焦虑和紧张,硬是指责孩子早恋,就有可能逼得孩子由于叛逆而真的开始早恋。还有的家长因为过于担心,翻看孩子日记,跟踪孩子,如果被孩子发现,会严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造成很大伤害。因此这个时期,应该给孩子安全、充满理解的成长环境,引导孩子符合社会规范。
本文标签: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