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他和张士诚、朱元璋是元朝末年的著名的农民起义将领。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在这个时候只要敢于竖起大旗,就应者众,陈友谅等能一呼百应是顺应了潮流。
在历史上的小说描写中,陈友谅是奸诈小人,无恶不作。其实真正的陈友谅算得上一位“鱼贩”中的知识分子。他文化水平比朱元璋等高了许多。
陈友谅,本姓谢,因祖父入赘陈家,便改姓陈。
历代的农民为什么要起义?就是因为没法活了。
朱元璋说过一句这样的话,要是每天有一个烧饼吃了,我就不会造反了。可以说,农民起义是迫上梁山。
陈友谅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揭竿而起的。
1351年,31岁的陈友谅加入了徐寿辉的起义军,投效倪文俊的麾下。
1357年9月,颇有野心的倪文俊脱离了徐寿辉,自封勤王。率部攻下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不久倪文俊被陈友谅所灭。
1359年,陈友谅杀死了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九江),自立为汉王。
1360年,陈友谅攻下鸠州,斩首了徐寿辉。随即称帝,囯号汉,改元大义,任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1363年,陈友谅认为时机成熟了。率60万大军进攻朱元璋。按理说,这次“世纪之战”,陈友谅志在必得,可惜犯了兵家大忌。
这次战役大概是这样的,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小明王,造成应天空虚。
如果陈友谅乘机以主力顺流东下,直攻应天,朱元璋便会处于陈(友谅)、张(士诚)夹击,进退失据的境地,形势将有利于陈友谅。
可是,陈友谅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进攻矛头指向小而坚的洪都城,致使数十万水陆大军被置于狭小地域,难以展开;且又没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后路于不顾,结果被朱元璋堵歼于鄱阳湖内。
陈友谅驱逐疆场13年,无论财力、物力、人力等等优于“穷娃”朱元璋,但最终却失败了,令人惋惜。
终其原因,主要是陈友谅刚愎自用,暴躁多疑,从而导致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指挥笨拙,战法单一,联舟布阵,机动困难等等,也都是陈友谅失败的原因。陈友谅最后在突围中被流箭穿心而亡。时年44岁。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德寿大势已去。
可以肯定的说,历史上当然有陈友谅这号人物。
陈友谅(1320-1363),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明史》中这样记载:陈友谅,沔阳玉沙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当贵”,友谅心窃喜。尝为县小吏,非其好也。徐寿辉兵起,友谅往从之,依其将倪文俊为簿掾。
陈友谅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1355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
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8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四月,破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领兵进入抚州。八月,破建昌路(今江西南城)。九月,破赣州。十一月,破汀州。《明史》这样写道:文俊谋弑寿辉,不克,奔黄州。时友谅隶文俊麾下,数有功,为领兵元帅。遂乘衅杀文俊,并其兵,自称宣慰使,寻称平章政事。明年,陷安庆,又破龙兴、瑞州,分兵取邵武、吉安,而自以兵入抚州。已,又破建昌、赣、汀、信、衢。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太平,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陈汉亡。
作为朱元璋的主要对手,陈友谅其实和朱元璋差不多,都是穷苦人家出身,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一方诸侯,最后与朱元璋争天下。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此时陈友谅占据长江以南富庶地区,坐拥百万大军,在元末起义军中兵锋最盛。但是,陈友谅最大的弱点是薄情寡义,杀倪文俊,弑徐寿辉,忘恩负义,叛主弑君,名声极差,麾下很多的将领对其不信任,小学学习网,纷纷投奔朱元璋。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陈友谅自己也是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最终鄱阳湖一战,战败被杀。
朱元璋曾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朕以友谅志骄、士城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作为一个枭雄,陈友谅心狠手黑的有些过头,缺少人情与宽容,鄱阳湖兵败后仍然拥有江南地区,实力高于朱元璋,但是最终部下与其离心离德,败给了朱元璋。
存在!
我们看金庸老先生的《天龙八部》,里面的陈友谅阴险狡诈,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在正史中,也确实有陈友谅这个人,只不过陈友谅不是什么丐帮的长老,而是一方军阀,是曾经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人!
元朝末年,朝廷横征暴敛,起义军兴起,反对元朝廷的统治,当时起义军有一个名义上的首领,那就是小明王韩灵儿,这个韩灵儿就是张无忌的原型!
后来随着起义军的壮大,和起义军之间的兼并战争,形成了三股势力,分别是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其中陈友谅势力最大,朱元璋实力最弱!在起义军与元朝廷决战前,他们之间也要分出个大小王,于是三家的兼并战争开始了,最后的结果是朱元璋获胜,建立了大明朝。
在陈友谅壮大之前,是在一个叫徐寿辉的手下做事,当时的一个叫倪文俊的人也是徐寿辉的手下,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想要侵吞徐寿辉的兵马,结果失败了,去投靠陈友谅,被陈友谅算计杀害,陈友谅因此壮大!由此可见陈友谅是一个有心计、心狠手辣的人!
陈友谅壮大后,建立了陈汉,称帝!
随即与朱元璋展开决战,但是出师不利,被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当时的水军天下无敌,战船非常大而且数不胜数,军队共60万!
而朱元璋几乎没有水军,这还不算,临时征调的船只都是小船,根本无法和陈友谅的战舰抗衡,当时陈友谅这个人没读过什么书,估计也没看过三国!
陈友谅竟然下令铁索连横,把战船用铁索和木板连起来,额!结果战局就几乎完全复制了赤壁之战了!这场战斗叫鄱阳湖大战!
陈友谅战死!后来的事情就是朱元璋又战败了张士诚,又战败了元朝的脱脱帖木儿(倚天屠龙记里面赵敏的哥哥王宝宝的原型),随后杀死了小明王韩灵儿(正史中没记载这段,但八成是朱元璋杀的,挟天子令诸侯,诸侯们都死了,天子自然没有价值了),建立了大明朝!
确有此人,建立汉,定都武昌,沔阳人(今湖北仙桃),其子陈理,在与朱元璋的战争中死亡。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