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错和汉字读音有什么区别?
哪些需要纠正,哪些需要调整
2019年2月20日,安徽省富阳市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在上语文课。图/视觉中国
谁来决定一个词的发音?
本报记者/毛义军
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第889期
“乡音不改庙发衰”中的“衰”在这首诗中原读“崔”,现改为“帅”。 《元上寒山世经邪》中的“斜”由“下”改为“斜”。 《一骑红尘飞子笑》中的“骑”由“骑”改为“骑”。
这种汉语拼音的修改是因为很多人读错了,最近有一篇文章《播音员主持人请注意,这些词的拼音已经改了! “当时火了,很多网友反映,小学时候拼命背发音,这次证明又犯错了。
除上述内容外,还有一些读音,如“说服”中“水”的原读音,现在读成“说”。 “粳米”的“粳”由“京”改为“庚”。 《中国新闻周刊》致函教育部新闻办采访。 其回应称,任何消息都会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系网站上发布。 争议越来越大后,教育部相关部门回应媒体称,“修改后的审议表尚未审议,应以原文读音为准。”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该网文高度捏造。
修订
”多数服从少数的说法在读音上也是一种误解,确实是错误多了,错误的形式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错误’应该受到质疑,大概是不符合规律的语言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必须采取一些方法,使之标准化。 《苦文》主编黄安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首先要区分发音错误和发音不正常,发音错误需要纠正,不同发音需要引导。现在声音审核审核的是不同的发音,不是网上说的,专家审核正确的发音是错误的,或者判断错误的发音是正确的。
2016年6月6日,教育部《普通话备选发音复查表》修订研究组于2016年6月6日在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普通话备选发音复查表(修订稿)》的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教育之中。 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普通话语音审核工作启动。 主要内容是制定普通话发音审核原则,根据当前语言生活发展需要修订1985年颁布的《普通话不同发音表》,建立健全普通话发音标准。 系统。”
征求意见的方式有多种:向国家语委成员单位和地方语委单位发函; 在北京、上海、广州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省市代表的意见。 通过互联网、手机新媒体等渠道征集网友意见,共有5万余人参与在线发音调查,形成了《普通话异音评测表(修订稿)》。
“文中提到的大部分发音变化与本次审计工作无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词典编纂研究中心主任、《普通话异读表》修订项目组组长研究员刘丹青的作者公开表示。
“目前语音的标准有3个,一个是《普通话异音读音复查表》,这是国家标准。但是读音复查的国家标准没有那么广,很多读音都超出了范围。”二是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是权威的学术规范。 还有教材,是使用领域的规范。”教育部应用语言文字研究所王辉教授对媒体表示。
语音历史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普通话测试室研究员韩玉华曾撰文称,约定读音标准可追溯到1913年的“统一读音会议”,历时更久超过一百年。
民国政府成立后,在北京召开临时教育会议,决定在全国推广“国语”。 于是,就有了由各省代表组成的“发音统一会议”,由教育部召集,确定“国音”的标准。 当时,北京腔和南京腔是两大争论的焦点。 前者具有人口优势,而后者“被认为更接近古音,更‘优雅’,更有利于文化传承,并保留了吴、越等南方方言的来声,更有利于非普通话地区人的学习和接受。” 韩玉华写道。
最终,按省投票的结果,北京尹获得了多数票。 然而,为了平衡南北,当年商定的第一个“国音”标准“实际上是南北方言的混音,后人称之为‘旧国音’”。 也正是因为它的杂性,所以很难推广。 问题直接体现在1920年出版的《国音辞典》上——里面的汉字声调不统一。
于是,不少专家发声,建议推广北京话为标准。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成立的“国音大辞典修订委员会”重新确定京音为“新国音”。 随后,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出版了《常用国音词汇》,确立了北京腔的权威地位。
1955年省的拼音,经过多次讨论,将汉族通用语言命名为“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读音。 次年,“普通话发音评审委员会”成立,委员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语言专家组成。 制定了《普通话语音审核原则》省的拼音,草案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其中,对不同发音的发音复习有两个总的原则:“普通话的发音要以现在的北京发音为准;”,主要是处理北京发音的内部冲突(如文白的不同发音,不同的发音)。前、后等读音),排除北京话,重点处理庆生、二话。”
试镜
就这样,第一次试听工作历时五年,从1957年到1962年。1963年,编者制作了《普通话异音字总表三审初稿》。
改革开放后,国语语音研究蓬勃发展。 1982年,中国语文改革委员会承担了普通话的审计工作,其第八次主任会议决定重建普通话发音委员会,作为其内设的常设机构。 当年至1985年,发音审查委员会修订补充了《普通话异音字三次发音审查表初稿》,确定了《普通话异音字发音审查表》。
1985年,汉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语委”)。 《音响审核表》于当年12月由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作为部发标准,按部令实施。
2011年,语委开展了第三次普通话语音复查工作,根据语言生活发展需要,对1985年版《语音复查表》再次进行了修订。 此次普通话发音评审委员会由语言学、教育学、播音主持、科技名词、地名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语言研究所承担主体工作。
据课题组委托参与调查的南开大学语音团队报告,该团队约30名成员选取了2017年修订的《语音审核表》中常用的577个不同读音词。 1985年小学生作文,涉及177个和弦字; 增加了28个未列入考表但在现实生活中读音频率较高的字。 问卷调查于2012年3月至5月在北京进行,问卷经课题组审核通过,最终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调查组在校园、写字楼、街道等不同场所向土生土长的北京居民发放问卷530份,收回有效问卷502份。 其中一个结果显示,正确率较高的词较多,正确率较低的词所占比例较小。 他们总结出“人们对不同读音单词的实际读音大体上与(音节表)的正确读音是一致的。”结论。
随后,团队使用同一份问卷在天津市对100人进行了抽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结果与北京市接近。 根据正确率,团队建议正确率低于20%的单词正确发音“可能需要修改原读音”。
报道举出个别单词不同读音的例子,如“博”,在“神音表”中有两个读音;“伯”,读“博”; “大婆子”读“白”(三声)。 但是,只有16.95%的受访者读对了第二个读音,而在这种情况下,被误读为“bai”(第一个音)的概率达到了72.79%,这个读音没有被收录在“复习”音表中”。因此,修订版的《神音表》将“大伯子”中的“白”(第三声)改为“白”(第一声)。
此次审核历时四年多,形成了2016年6月出版的《普通话异音审核表(修订稿)》,目前尚处于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