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96年至1997年,周有光先生与好友宋铁正在自然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口述回忆录。 在他的叙述过程中,他录制了 30 多盘磁带。 随后,周河清将录音输入电脑,打印成文件。 ——《周有光百年口述》未经删改出版。
2014年本书出版前,小编专程征求了周有光先生的意见。 他开玩笑说究的拼音,他现在要提倡“错误主义”,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主义”都不可能没有错误地存在,社会的发展也有赖于不断纠正各种错误。 如果一本书或一个观点有错误,需要批评和指正,这样作者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与读者交流。
论文( )经浙江大学出版社授权,摘录了本书的部分内容,字幕由编者加注。
周有光
“为了给汉字研究的拼音方案提供参考,我研究了世界各国的字”
(1954)文化改革委员会成立后,内设第一、第二研究室。 第一研究室研究拼音,第二研究室研究汉字的简化。 作为第一研究室主任,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为了给汉字的拼音程序提供参考,我研究了世界各国的文字。 起初,倪海曙在上海编辑一本杂志,名叫《中国知识》。 我继续在本期刊上发表文章,调查各种类型的写作。 后来我继续写这方面的文章,编成一本小书,名叫《字母表的故事》,简单介绍了字母表的历史。 这本书问世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听说毛主席要研究用什么字母,还提到了我的书。 当时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分门别类地比较了各种语文学的优缺点,得到的结论是拉丁字母最好。 因为从技术角度来看,拉丁字母有很多优点;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它的社会性和流通性是最强的,也是最大的,所以用拉丁字母其实是很难的。
我们在研究这个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时,苏联语言专家来劝我们不要用拉丁字母。 后来苏联教育部的一个副部长到北京跟陈毅副总理说,如果你用俄文和西里尔文,那中俄联盟多好啊! 陈毅副总理告诉他,中国要与东南亚接轨,而东南亚没有人能认得俄文字母,所以使用拉丁字母有宣传和宣传的作用。 陈毅副总理回答很有策略,但坚决否认使用俄文字母,坚持使用拉丁文字母。 陈毅副总理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今天不用说拉丁字母是最好的。 如果当时采用俄文字母,今天的麻烦就更大了,方案还得重新制定,行不通。
与叶圣涛一起推进“汉语拼音工程”
1958年,“汉语拼音计划”公布后,文改会成立了几个小组,到外地推广,有的到西北,有的到东北,有的到东南。 我和叶圣陶组成一个队伍,往西南方向走去。
《岁月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封面
(后来向西北走,到了万荣县城。) 万荣县城很小,满墙都是文字、诗词、文章等等。 后来才知道他们缺纸究的拼音,就把这几个字写在了墙上。 有的用石灰书写; 有的用石灰把墙壁刷成白色,然后用黑色写字。 满城墙,整个县城成了诗书画的世界。 这确实是一种教育方式,一出门就能看到一大堆字。 那时,他们用汉语拼音来帮助他们认字。
这次西北之行,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了中央的那帮人,觉得在地方是件大好事——“皇帝”有亲人,要盛大款待。 有一次招待会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我现在不记得那个县了。 在这个县城,地主阶级被推翻了,但封建主义的残余却明显地保留了下来。 县里请我们吃饭,每人拿着一张红纸单,上面写着五十道菜,厉害了! 后来上菜的时候,四道菜一齐上来,都盛在高大的盘子里,真像古代的“豆”——孔子祭祖时用来盛菜的“豆”。 上了四道菜,我们顶多尝了一两道,就收走了,又来了四道。 仔细一算,总共有五十多个菜。 如此奢华的地主生活方式至今还保留着。
开设“新闻学”课程
学校将开设一门新闻学课程。 什么是新闻,如何做记者,新闻业和新闻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什么地位,这些东西在今天被称为“媒体”。 所以我被要求教一门“新闻学”课。
开课后,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 尤其是在这节课上,我不仅教给他们一些原理,让他们看一些中外资料,还经常让他们写新闻。 学校里有一份小报,这份小报就是这个新闻班的试验田。 教学生如何写新闻,如何报道事件儿童学习网,如何报道内容,如何写文章。 例如,一条新闻必须始终有一个标题。 这个标题必须给读者信息,这个标题必须清楚地说明内容是什么。 不能像写小说一样,看了书名不知道内容是什么。 还有,一篇新闻文章的第一段只需要一两三句话,不能太长,内容一定要概括。 等等。
今天我读到我们的报纸根本不关注这些事情。 我几乎每天都在报纸上阅读新闻报道。 看标题不知道讲的是什么,看了第一段也不知道内容是什么。 比如前不久我们的大报上有一则新闻,说国家奖励了很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开会见了某某领导,某某重要人物。 所以我想知道这些科学家是谁,他们有什么贡献,一句话也不说。 汇报的人是领导,不是科学家,但是开会是为了奖励科学家。 这样的新闻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不恰当的,但在今天却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