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入园入学 育儿知识 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育 语文教育 图片资源 儿童视频 幼儿园 机构

中小学教案课件

相关类别: 中小学教案课件 小学生作文 汉字词语句子 中小学试题精选
信阳儿童网

贞观之治是唐朝的吗(唐朝除了贞观之治还有什么之治)

来源:网络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5-23
古代中国都是一家之国,一人以决,所以一个国家的性格或者说一个帝国的性格往往来自开创帝国的君主或者说是兴盛帝国的领袖人物。 我将这个称呼为帝国的气质,气质是个好词即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国家。 汉武雄浑,气吞万里如虎,汉帝国气质就是恢宏大气,面

古代中国都是一家之国,一人以决,所以一个国家的性格或者说一个帝国的性格往往来自开创帝国的君主或者说是兴盛帝国的领袖人物。

我将这个称呼为帝国的气质,气质是个好词即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国家。

汉武雄浑,气吞万里如虎,汉帝国气质就是恢宏大气,面对敌人毫不手软即使将亡国之时也可以击退外族。

宋朝时期,赵匡胤黄袍加身,害怕武人乱国于是以文抑武,到了徽宗时期更甚,皇帝舞文弄墨,丹青画笔,整个社会当然自然是莺燕之气。最后屈辱而亡

明朝皇帝则不定性,会由于情绪的激昂与兴奋,在一场艰难的大胜后,脱去平日的严肃与谨慎,将故作的威严化作轻快与喜悦。做木匠或打猎是他们所檀长,但热情奔放地驰骋于大江南北,甚或突破传统,建立新的规范,却实在为难了他们

清朝皇帝从一而终,都以防汉为思想主题,最后就难免封闭保守,以愚民政策为主要国策,结果就是亦步亦趋,步步落后最后逆时代而动。

因此自唐代之后,中华帝国就成了肉包子一样的存在,越来越趋于保守,外扬的精神,就如那包子馅一样从未看到。

而唐帝国,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是最为外向的帝国。

他们信心坚定,这种坚定让帝国的朝阳从长安一直照到了葱岭以西。

创造这一帝国气质的,不是开国皇帝李渊,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皇帝的起点并不光彩,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夺取最高权力的道路充满了血和骨。但是为了开创伟大的时代,按照结果论,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虽说权力之路由罪恶的鲜血染成,但人们也不会因玄武门弑太子兄弟,逼父亲退位,就将他一生功绩抹杀。

那时的唐帝国,可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李世民病入裔肓,由身体赢弱、胸无大志的太子李治端茶递水照料下的太宗,或许还会想起公元630年的那场彻底消除北部边患的战争。

那年,李世民命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行军总管,统兵10余万,以李靖为元帅,兵分六路进军东突厥,大败颉利可汗于阴山并生擒之,东突厥就此灭亡。

随后李世民被四方首领尊为“天可汗”,在万邦来贺的大殿上,唐朝的太上皇李渊弹起了心爱的土琵琶,唐朝皇帝则旁若无人地跳起了流行舞蹈,一国的领袖在 “四夷君长”面前表现得如此洒脱自如,实在是古今未有。这份从容和写意,还有大气,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就是唐帝国的气质。

一国之强盛,单靠武力强权,难免落得一个穷兵黩武的贬评,太宗的唐朝令人高山仰止,呼为不世奇功,使得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治世之一,更多的来自“武功之外的文治”。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来自《旧唐书》记述。

公元630年,一斗米卖四五钱,帝国百姓再也不用为买不起粮食而发愁,房子不用关门,因为没小偷,出门都不用锁门,乡道村舍间到处可见成群牛马;

公元633年,帝国百姓全体进入小康社会,远行路人,不必担心没钱,只要走进农家,就会受到热情款待,客人吃饱后,还会赠送饮食,而前提是,不要钱。

唐史将其形容为“此皆古昔未有也”。

天下安定,丰衣足食,使得贞观时期,帝国户数以每年平均7万户增加,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时期,这样可观的户数增长,贞观之治成果可想而知。

当时的帝国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超百万入口的城市。

这座梦想城市,周长达35.56公里,26个英文字母,面积约84平方公里。

什么概念,我们换算一下,当时的长安城。

比汉长安大2.4倍;

比隋洛阳大1.8倍;

比元大都大1.7倍;

比明南京大1.9倍;

比清北京大1.4倍;

比当时的罗马帝国罗马城大7倍。

一个帝国的强大,首都是最直观的体现,看看以上数字对比,当时的长安毫无疑问对标的是今日的纽约,伦敦,东京。

不对,不是对标而是碾压性优势。

李世民的长安城无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巨大棋盘状的空间布局正象征着皇帝与他帝国的包容和雄心。

而当时的欧洲,不过是蛮夷之地,“黑暗时代”。

科技停滞、宗教迫害、人种争斗是当时主题,生存都不易,又有什么精力去用心经营国家,更没国力与雄心去建造如长安城般雄伟壮阔都市。

因此,在欧洲历史上,除了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所谓“五贤帝”时期算得上治世之外,没有其他可供赞誉的盛世。

长安城或许只是开始,至少对李世民来说是这样。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兴建的大明宫才是他一览众山、俯视天下的帝王居所。

大明宫周长7.6多平方公里,面积约3.2 平方公里,是紫禁城4倍。

国盛而民强,民强而信足,信足而具有强烈的安全感与容纳性。

依靠李世民功业,帝国皇宫在安全感与容纳性上,同样呈现出空前绝后的姿态。

这就是唐代雄风,贞观之治的胜景。在君臣努力下,“贞观之治”成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大平盛世。

《新唐书·食货志》中对于“贞观之治”有这样的描述:“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这段话有夸大的地方,以户口而论,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六零六年,全国户至八百九十万,而唐贞观之初,户不满三百万,即使到了唐高宗永徽二年,亦即公元六五二年,户也不过三百八十万。

固然,在唐太宗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人口有了较大增长,但比起隋朝极盛时的户数,还不到二分之一。《资治通鉴》中记载,贞观四年,即公元六三零年,高昌王麹文泰来唐朝访问,“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北”《贞观政要》中魏征曾经给李世民上书说到:“今自伊、洛以东,暨夫海、岱,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可见当时不少地区还是残破不堪,并未恢复的。

  虽然《新唐书》中的记载有夸大之处,不过,在李世民励精图治之下,国家的基本面貌比起唐初有了很大改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贞观之治”的真正的核心,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减轻百姓的负担。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曾经与群臣谈论如何“止盗”,有人建议重法惩处,李世民不同意这样的做法,说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他提出的措施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这些话直到现在看来都是难能可贵的。古人云“仓廪足而知荣辱”,经济复苏乃至繁荣,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犯罪率的降低,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自愿归附。

贞观之治是从626年到649年,唐太宗的年号,据说他的时代是“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遍,外户不闭”,粮食价格也非常便宜,外出旅行,不必带很多的东西,因为商业发达,“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因此为后世史家所艳羡。

从政策上来说,唐太宗之时,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任人也注重选贤,唐太宗本人也算得上是从谏如流,集思广益。他还很注重选择地方官,尤其是刺史的任用,重视吏治。对于民族政策,也采取非常开明大度的办法,使得边疆也很详和。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反映贞观之治的《贞观政要》一书,其实是从唐中宗开始撰修,完成于唐玄宗时期,写作这一“盛世荣光”的事迹时,离当时已经有了70多年的历史,其实已经包括了后世史家对于盛世的想像成份及强烈愿望。

之所以说有夸大之处,以户口而论,隋大业二年(606年),全国的户口是890万。但到贞观之时,不过300万。到了高宗的永徽三年(652年),也不过380万。可见这一时期的经济远不如隋时繁荣,百姓的负担也非常的重。

另一方面,贞观后期的政治也大不如前,贞观时期的开明政治也不是始终如一。

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于任何伟大的人物,即使伟大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会犯错误的。

为人津津乐道的一贞观之治

隋朝由于杨广的奢侈享受一个好端端的隋朝被唐朝灭掉了,在推翻隋朝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在争夺皇权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依靠自己的势力打败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取了皇权开创了一个时代一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一个全盛的时代,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

唐朝贞观之治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主管行政,中书省主管草拟诏令,门下省主管政令的审核工作。这类似于三权分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最后送皇帝批准施行。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掌管官吏选拔,户口赋税,礼仪庆典,用兵征伐,司法刑獄,工程建设等事务,都隶属于尚书省。地方上又封州县二级,又划分全国为十道,临时派遣巡道御史考察官员的治绩和民间疾苦,这样就完善了贞观年间的各项制度,为贞观年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贞观年间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奖励恳荒,安定农民的生活。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恳田数和人口大幅增加。每个男人分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为形成唐初盛世打下了物质基础。

实行府兵制。唐朝规定征兵年龄段二十一至六十,除了国家必备的军队外,比如京城守卫,必要的边防守备,其余只要在征兵年龄段都是兵,寓兵于农,每年集中一处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回到家中,逢到打仗再集中起来,打仗结束后将军回朝,士兵务农,这样既减轻了朝廷的军费负担,也不能形成将军的私人势力。

完善科举制度,隋朝就设立了科举制度,到了唐朝进一步完善了。所谓科举就是朝廷设立一些科目让读书人来考,然后统治者执认为合格的人选出来,读书人被选上了就有了做官资格,唐朝的科目很多,最受重视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主要是考诗赋,可以自由发挥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才能,明经科类似于填空题,把书上的句子贴住几个字让你填,进士科录取率很低大约百分之一二,明经科录取率高些大约百分之二十,所以有一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见考进士很难。

唐贞观年间被人称颂的一句话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李世民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广为流传,只要是有才能的,提的建议对朝廷有利,不管是李建成的旧人还是出身卑微都要重用,用人不分远近亲疏,他的旧部只要没有才能也不念旧情,法律执行起来也是一个样,不因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严宽。当时的犯颜直谏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政治生态也是比较好的。对待功臣唐太宗把功劳最大的文臣武将选了二十四位画了象供奉到凌烟阁,以鼓励官员为大唐献策出力。出兵打败突厥稳定边疆。手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诗歌文化散文也有很大的发展初期有王维骆宾王等中期有李白杜甫等,各个方面都繁荣了起来。

周边的关系打通西域各国,日本中亚各国都遣使来朝,贞观二十多年来李世民把唐朝打造成了当时最富强的朝代。

本文标签:

内容编辑:xychild

相关阅读

育儿书籍
儿童网首页 | 教育资讯 | 入园入学 | 育儿知识 | 文化素养 | 幼儿园教育 | 语文教育 | 图片资源 | 儿童视频 | 幼儿园 | 机构

Copyright © 2022 儿童教育学习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3278号-3  专业的儿童教育网提供幼儿教育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亲子教育培训服务  商务合作:13503769300

儿童网、家庭教育网、小学教育网、幼儿教育网、儿童学习网、亲子育儿知识综合门户 幼教网 儿童网地图 儿童网信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