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当今教育最流行的理论。
说好说,但做可不好做。老师少讲,其目的是让学生多动,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教师可不是甩手掌柜,需要更高艺术对课堂的引领,做更充分的备课,预设更多的突发状况和可能。要有导演的天赋,糖糖要有看大片的感觉。对学生不是漫无目的的散养,不同层面的学生 ,要有切实可行的任务,真正练落实练与思考的时效性。
方向正确。需要我们更多的教师,用心拓展,创新发展。
传统教学一直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属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教学模式的效度也是很低的,原因是老师讲的太多,无论讲得有多好,并不意味着学生学到很多,学得很好,毕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现代教学主张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精讲精练,诱导学生思考,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在合作探究中应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
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方法相比,现代理念当然更完美,更科学,更接近教育的人本和人文思想,更能体现教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必须走出传统教育模式,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才能很好促进现代教学的有效推进。如果只是狭隘,片面理解为现在老师讲的少,让学生自己多练多思考,显得老师无用武之地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实质上现代教育理念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组织驾驭课堂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艺术都有更高要求。比起传统的照本宣科,现代教育对老师的挑战巨大。作为现在的老师既不能丢掉传统经典,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引路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真的需要动脑筋,需要不断学习,思考。
我之前上公开课就被教研员批评过。在讲汉字演变时,问我为什么不让孩子讲。我说怕学生乱说,讲错了。教研员立马纠正了我这种错误的教学观:“教师少讲是教学的留白艺术。”
无独有偶,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提到,“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并且在他组块教学的很多案例课上都在实践,建议可以看看他的公开课或者书籍。
老师少讲才有时间给学生
一堂课时间很宝贵,像城区小学的话只有35分钟,如果老师都把时间占用了,学生发言、练习的时间就少了。
就拿最简单的书写教学来举例子,在低段的课堂中如果我们不利用好时间,孩子回家写得肯定很糟糕。在课堂上,讲再多的笔法、章法,都不如孩子老老实实动笔练习。在他们练的过程中,边巡视边纠正错误。至于什么书法家的故事之类的,孩子现在可以通过很多信息来获取,放在晨读、班会课上讲也不耽误。
在我克制自己少讲后,再一次上学区课《揠苗助长》时,我就被一位名师牟原喜表扬了。因为在教寓言故事道理时,我是创设了“他们当禾苗,我当农夫”的情境,边拔他们,边让他们说感受。有个学生叫苦连天:“哎呀,别拔了,我快死了。”貌似平常课堂,我们很忌讳这种真情实感,而追求成人化含蓄的表达。
学生多练效果好
像浙江的很多地方小学课堂就有规定,必须要留至少8分钟的时间做课堂作业。实际上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在学完新知后及时巩固。
当然练习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根据知识点呈现出来。
俗话说:“要想学会游泳,必须要先下水。”
知识和技能是否学得扎实,还是要通过练习来检测效果。所以一节课安排练习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多思才有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就说过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不然只会一知半解。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技术很关键,简单的问题少提或者不提,太难的问题讲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懂的也尽量不提,要把和课文相关的问题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我们经常发现“懒”教师的学生成绩反而是最好的,一直扶着学生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可能会造就一批“思维懒汉”。
不过,还是要看你们班学生的学情,如果是基础不太好,老师的确要多引导才行。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这是课堂教学的必须,这是当前,也是一段时间以来所倡导的“生本课堂”。也可以说在课堂上,老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
用老教师们的说法就是:老师是老师,学生不是学生。以前是学生听老师讲,现在是老师听学生讲。
以前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而现在的则是引导法、交流法、小组合作法……你可以不按照此方法去做,但是你从此别想拿到优质课证书,即使你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年年优秀。
所有的知识和问题,老师只是引导者,让自主去研究、探讨、发现,然后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认为这样的课堂过分地强调和突出了学生的“作用和地位”,以至于“喧宾夺主”了。但这是那些专家教授所推崇的,他们往哪指,普通的一线教师们就得跟着往哪去,无论你愿不愿意,实际实施起来的可能性有多大,效果如何,但都要硬着头皮上。
超敏教育认为,现在的课堂改得有些“过分”了,尤其是优质课,离实际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远,缺少实用性,只适合观赏,更多普通的老师真的学不来、用不上。
教育、课堂需要改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最终落脚点,还是重在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前的被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到了初中、高中阶段,有多少改变?到教室外面听听就知道。
应该说,课堂形式变化最大的是小学。这主要是因为它有足够的时间。尤其是高中,分秒必争,如果所有的问题、知识,都由学生自主获得,幼儿园资源网,恐怕课程的进度会拉好远。
真实的课堂,老师该讲的一点儿也没有少讲,一点儿也不能少讲。很多的时候,讲一遍是不够的。
学生多练习、多思考是没有什么异议的,“熟能生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不多练习,就不能有多思考,对于知识掌握不会牢固和长久。
过目不忘的人少之又少。无论学习什么,都要经过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百炼成钢”就是证明。
说什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鲁迅说:别人喝咖啡的时候,我在工作。
爱迪生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其实我认为,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同样重要的。灵感的产生不是没有来由的,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也就是说它是建立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上的,可以说没有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没有这百分之一的灵感。
学生自己的多练习和多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应该是建立在老师讲过之后,学生的练习和思考,可以超越了老师讲的速度,但那是课外,不应该是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总是跟着学生跑,不但学生会失去方向,失去动力,老师也会精疲力竭。结果是更累,但收获却更少。
教与学,不应该是演戏,而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任何务虚的言行都会以失败而告终的。
总之,老师该讲的一点儿也不能少,学生该练的一定要多练。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