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肩。谓接连。《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福儿 年九岁,善儿 年八岁,踏肩生下来的。”《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张权 ﹞却又踏肩生下两个儿子。”钱泳《履园丛话·梦幻·自挽诗》引 清 赵同钰 诗:“弦虽两断难回首,丁已双添是踏肩。”
蹴踏
[cù tà]
践踏。
踏镫
[tà dèng]
1.立在马镫上。
蹉踏
[cuō tà]
亦作“蹉蹋”。搓揉;踩踏。
踏花
[tà huā]
1.亦作“蹋花”。踏青,游春。
踏趿
[tà tā]
1.形容不振作,不顺当。
踏布
[tà bù]
亦作“蹋布”。踹布。旧时对棉布整理加工的一道工序。踹匠将漂染过的棉布卷上木滚,放在石板上,上压约千斤重的凹字形大石,一人足踏大石两端,左右往来滚动,以使布质紧密光滑。
踏灾
[tà zāi]
实地察看灾情。
踏袭
[tà xí]
犹蹈袭。
蹲踏
[dūn tà]
见“蹲沓”。
踏謡
[tà yáo]
1.犹踏歌。
踏橇
[tà qiāo]
犹踏跷。
踏碓
[tà duì]
踩踏杵杆一端使杵头起落舂米。
踏藉
[tà jiè]
亦作“踏籍”。践踏;踩踏。
踏潮
[tà cháo]
犹沓潮。谓潮水重迭而至。
踏蹂
[tà róu]
犹碰撞。
踏踏
[tā tà]
1.亦作“蹋蹋”。象声词。马蹄声;脚步声。前蜀 贯休《轻薄篇》之二:“谁家少年,马蹄蹋蹋。”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踏踏的忙那步,呸呸的不住脚。”明 高启《鸡鸣歌》:“马蹄踏踏车轆轆,闕下连趍市中逐。”贺敬之《放声歌唱》:“轰轰的车轮声,踏踏的脚步响。”
踏拉
[tà lā]
亦作“蹋拉”。犹趿拉。
蹂踏
[róu tà]
犹踩踏。
踏赏
[tà shǎng]
亦作“蹋赏”。踏青赏景。
踏壁
[tà bì]
1.亦作“蹋壁”。紧挨着墙壁。
踏穨
[tà tuí]
亦作“蹋穨”。谓履于险地。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或登危蹋穨,虽堕坠,而不觉以 吕梁 之渊为牛迹也。”
踏雷
[tà léi]
地雷的一种。踩雷即炸,故称。
踏踢
[tà tī]
犹踩踏。
踏损
[tà sǔn]
犹踏坏。
踏查
[tà chá]
实地查看在她即将结束踏查回到佳木斯市的时候,她又给他发了第十一封信。
足踏
[zú tà]
踏脚。一般安放于床榻之前,供人上下时踏脚之用。
踏鼓
[tà gǔ]
亦作“蹋鼓”。古时歌舞,著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
踏踧
[tà cù]
亦作“蹋踧”。见“踏蹴”。
腾踏
[téng tà]
1.亦作“腾蹋”。提起脚踏或踢。唐 顾况《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元年》:“丁卯,昭德、俊臣 同弃市……仇家争噉 俊臣 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脚。唐 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四:“舞有骨尘舞、胡旋舞,俱於小圆毬子上纵横腾踏,两足不离毬上。”
蹭踏
[cèng tà]
谓挨挤着行走。
踏语
[tà yǔ]
谓两人谈话时相互接话。形容谈兴甚浓。
踏臂
[tà bì]
亦作“蹋臂”。连臂而歌,踏地为节。
踏面
[tà miàn]
利用杠杆的原理,脚踏杵杆的一端,使另一端舂麦成面粉。
踏蹑
[tà niè]
亦作“踏籋”。谓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踏蹄
[tà tí]
亦作“蹋蹄”。亦作“蹋踶”。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踏缉
[tà jī]
察访搜捕。
踏藕
[tà ǒu]
收获藕时,人入水中用脚掌踩去藕周围烂泥并把它挑出,谓之“踏藕”。
踏爨
[tà cuàn]
演戏。
踏轮
[tà lún]
亦作“蹋轮”。踩踏陶钧转轮,制成器皿的坯胎。
踏节
[tà jié]
亦作“蹋节”。以脚踏地打节拍。
踏跷
[tà qiāo]
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
蹬踏
[dēng tà]
1.登;踏上高处。
瑶踏
[yáo tà]
1.瑶阶,用美石砌成的台阶。
头踏
[tóu tà]
1.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踏槐
[tà huái]
见“踏槐花”。
蹍踏
[niǎn tà]
践踏;蹂躏。
踏坛
[tà tán]
亦作“蹋坛”。古代北方民族祭祀的一种仪式。
踏躂
[tà tà]
亦作“蹋躂”。犹趿拉。《黑籍冤魂》第二一回:“头髮结成饼,衣衫剩条筋,鞋皮蹋躂没了跟。”
杂踏
[zá tà]
纷杂繁多貌。
车踏
[chē tà]
人力车上踏脚的地方。
踏冻
[tà dòng]
踏着冰冻。谓冒着严寒。
蹧踏
[zāo tà]
见“蹧蹋”。
踏脚
[tà jiǎo]
1.举足,迈步。
踏杠
[tà gàng]
旧时一种酷刑。
行踏
[xíng t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