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战士穿的护身甲衣。多以皮革或金属制成。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前后用兵二十餘年,国中战甲不少解。”清 孙枝蔚《乱后登金山有感》诗:“何时销战甲?高枕看 扬州。”
甲叶
[jiǎ yè]
即甲札。
禁甲
[jìn jiǎ]
武装的禁军。
甲扎
[jiǎ zhā]
见“甲札”。
卸甲
[xiè jiǎ]
卸: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比喻不再作战。古语有投降之意。
甲坼
[jiǎ chè]
谓草木发芽时种子外皮裂开。
蔬甲
[shū jiǎ]
蔬菜的萌芽。
甲勅
[jiǎ chì]
见“甲勑”。
袍甲
[páo jiǎ]
战袍和铠甲。
甲正
[jiǎ zhèng]
即甲长。
蚤甲
[zǎo jiǎ]
指甲或趾甲。借指很小的东西。蚤,通“爪”。
鯨甲
[jīng jiǎ]
鲸的鳞甲。常以代称鳞状之物。明 陈汝元《金莲记·饭鱼》:“龙鳞空触,鲸甲惊秋。”此指鳞状之云。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亦在席上,命门人 杨蓉裳 仿之,咏钱云:‘……斲铜 耶水 曲,铸钱 歷山阿。轻影翻鲸甲,花纹皱凤罗。’”此指铜钱。
案甲
[àn jiǎ]
屯兵不动。
甲坊
[jiǎ fāng]
1.古时制造铠甲的作坊。《北史·王峻传》:“詔决鞭一百,除名配甲坊,蠲其家口。”《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三年》:“帝怒,於是 裴(卢裴)庶(李庶)及尚书郎中 王松年 皆坐谤史,鞭二百,配甲坊。”胡三省 注:“甲坊,造甲之所。”《续文献通考·兵十四》:“﹝ 辽圣宗 统和 ﹞四年三月,詔 平州 节度使 达里库 甲鎧闕,取於 显州 之甲坊。”
鳌甲
[áo jiǎ]
犹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
朋甲
[péng jiǎ]
犹朋党。
授甲
[shòu jiǎ]
授予甲冑。《左传·昭公八年》:“闻 彊氏 授甲将攻子,子闻诸?”《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及难作,太宗 在 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衿甲
[jīn jiǎ]
系甲。谓不解甲。《左传·襄公十八年》:“﹝ 齐殖绰、郭最 ﹞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杜预 注:“衿甲,不解甲。”《北史·周纪下·武帝》:“延宗 众散,衿甲军门。”《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掬指舟中,衿甲鼓下,同宗异姓,縲紲相望。”
甲苏
[jiǎ sū]
彝族曲种。广泛流行于云南南部彝族地区。“甲苏”译为汉语即“唱书”的意思。
甲缕
[jiǎ lǚ]
穿结甲叶之绳。
坐甲
[zuò jiǎ]
1.谓披甲待敌。《左传·文公十二年》:“秦 军掩 晋 上军,赵穿 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焉。’”惠栋 补注:“昭 廿七年传云:‘吴王 使甲坐于道。’《荀子》云:‘庶士介而坐道。’故云坐甲。”《北史·周纪上》:“幕府折衝宇宙,亲当受脉,鋭师百万,彀骑千羣,裹粮坐甲,唯敌是俟,义之所在,糜躯匪吝。”清 钱谦益《次刘渔仲留别韵》:“坐甲裹粮师日老,拂衣掷砚计全疎。”
解甲
[jiě jiǎ]
脱下作战时穿的铠甲。
乇甲
[tuō jiǎ]
草木的新叶。
甲蔬
[jiǎ shū]
指幼嫩的蔬菜。
蔽甲
[bì jiǎ]
元 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同甲
[tóng jiǎ]
1.谓同等坚固的铠甲。《管子·大匡》:“四年,修兵,同甲十万,车五千乘。”尹知章 注:“同甲,谓完坚齐等。”
布甲
[bù jiǎ]
布列军队。甲,甲兵,指军队。
戎甲
[róng jiǎ]
兵器和铠甲。
芽甲
[yá jiǎ]
1.草木初生而未放的嫩叶。
甲首
[jiǎ shǒ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