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重阳节相关推荐内容↓↓↓
重阳节传统饮食习俗
五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重阳节习俗详解
重阳登高的优美古诗
重阳节的由来
历史一:
重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 《吕氏春秋》《季秋记》载:“(九月)命管家,备耕种,授五要。藏帝收藏在神仓,唯尊令。” “是日也,食大帝,尝祭,为天子备之。” 可见,当时在秋九丰收时,就有祭祀天帝祖宗的活动,以感谢天帝祖宗的恩德。
汉代,西汉人物贾佩兰在《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戴茱萸,食糕点,饮菊花酒,可长寿。”
相传,从此就有了重阳节祈福长寿的习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家)采药服药追求长寿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宴会,由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 《荆楚岁史记》云:“九月九日,万民饮酒野炊。” 隋杜公瞻记:“九月九日之宴,始不知何时,自宋末以来,驻守之变。” 求长寿和宴饮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渊源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就是古代的祭火仪式。
作为古老季节和星座象征的“大火”之星在秋季和九月退缩。 《夏小正》称其为“九月内火”。 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也让将火奉为神明的古人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长的冬天的到来。 和仪式一样,人们也要举行相应的告别仪式。 虽然古礼的情况难以捉摸,但在后世的重阳节礼仪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古风的痕迹。 例如,在江南一些地区,有拜重阳灶的习俗,也就是家中的火神。 由此可见古九月拜“火”的端倪。 古人总是以重阳和上巳或寒时、九月九日和三月三日作为相应的春秋节。 韩流昕《西京杂记》说:“三月上泗,九月重阳,婢女游戏,登顶”。 上泗、寒食、重阳的对应关系,是以“火”的出现为依据的。
随着民生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通历。 九月的祭火仪式虽有所衰落,但人们对九月阳气衰弱所引起的自然体质变化仍有特殊的感受。 因此,登高避讳的古老习俗,虽世间已有新的解释儿童教育网,但仍沿袭于城中。
重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冬夏交接的时间节点。 如果说上巳、寒时是人们度过漫长的冬天后外出游水的春节,那么重阳就是秋寒来临、人们即将隐居的礼仪性的秋游。 绿”。重阳节的习俗围绕着人们对这个季节的感受而展开。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传说之一:与道教有关
这是一个与道教有关的神话故事。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位瘟神出没于汝河,传播各种瘟疫,造成百姓死伤无数。 本地小伙子恒景看不下去了。 他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一位强大的神明为师。 当他习武准备回乡斩杀瘟神时,师父送给他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
恒景回到家乡后,便爬上山去对抗瘟神。 数百回合后,他终于消灭了瘟神,瘟疫消失了。 从此,人们就有了重阳节来纪念这一事件。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等恒景回国,杀瘟神的时间到了。 久而久之,重阳节这天,也有登高避疫、披茱萸叶、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传说之二:与赏菊饮菊花酒有关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阿牛的农民。 他七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也因此患上了眼疾。 阿牛试了无数的方法都没能治好妈妈的眼睛。 直到一天晚上,阿牛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一个女孩子告诉他,只要九月初九去天花荡,在那里找到一朵白菊花,就可以治愈他妈妈的眼病。
阿牛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死马当活马医。 九月初九,到天花荡寻菊。 没想到,有一朵白菊花。 阿牛把白菊花挖出来,做成汤剂给妈妈吃。 之后,他又重见光明。 从此,阿牛开始种植白菊花。 民间又称九月初九为菊花节,还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
1、赏菊
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最佳时节,也是赏菊的好时节。 置身于缤纷的菊花之中,感受生命之美。 大概古人就喜欢这种宁静吧。 现代生活很浮躁,于是人们纷纷效仿晋人陶渊明重阳节的来历,与菊花隐居,赏菊习俗便流传至今。
2攀登
重阳节不仅是菊花盛开的好时节,也是最适合登高望远的时节。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唐代文人墨客的登山诗也不少。 王维的《九九山东忆兄弟》就是代表作之一。
3、山茱萸
山茱萸有强烈的气味,有驱虫的作用。 古人认为,重阳节种植茱萸可以祛病保健。 很多人会在重阳节登高摘茱萸,把茱萸放在门前,或者简单加工后做成香包,戴在身上。
4.喝菊花酒
重阳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我国自古就有赏菊的习俗,故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菊花的食用价值很高,很多人都会将菊花酿成酒,制成甘甜可口的菊花酒。 重阳节用自制的菊花酒招待客人也是别具一格的。
5.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彩糕。 外形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 广义上讲,各地吃的软糕都可以称为重阳糕。
1、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一个宝塔,上面要放两只小羊,才符合重阳(羊)的意思。
2、有的甚至在重阳糕上插上纸做的红旗,并点上蜡烛,寓意繁荣、热闹、喜庆。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重九重叠,故又称“重九”。 为什么叫“重阳”呢? 古时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其中九为阳数之大。 古书(易经)有云:“以阳行为九。” 两阳重,故又称“重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提倡在全社会营造敬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和“敬老日”。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法律明确规定,农历九月初九为敬老节。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尊老传统的群体。 早在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悲父母,生我”的诗句。 “更受大众欢迎。但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和‘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这个富有文化底蕴的重阳节更多更重的现实意义。在任何既然如此,重阳节只有一天,正如廖主任所说,我们不能指望一天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从上面的影响,从观念上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的真正含义。
重阳登高的寓意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 古时民间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重阳登山的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古人对山的崇拜。 攀登“辞青”也源于自然界的节气。 重阳节登山的“刺庆”,对应古人阳春三月的“踏春”。
据文献记载,“登山祈福”的习俗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攀登地点并无统一规定,攀登场所大致分为攀登山地、攀登建筑物或攀登平台。 高俗的起源大致有四种:一是来自古人的山岳崇拜; 二是“清气上升,浊气下沉”的气候; 源于附会中“焕景登山避灾”的荒诞传说。
1、在古代,古人崇山峻岭,形成了“登山祈福”的习俗。 西汉戴胜《礼记·祭祀》:“山林水谷丘陵,能出云风雨,见妖怪,皆谓之神。” 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崇拜。 “登高祈福”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长安志》中就有记载,人们于九月九日到汉都城游览观景。
2、根据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是“清气升浊气沉”的气候。 重要的民间传说事件。
3、登高“辞青”之说,源于自然界的节气。 重阳节是秋节。 节后重阳节的来历,天气转凉,草木开始枯萎。 重阳节的“次庆”登山活动,对应古人阳春三月的“踏青”。
4、重阳登高避灾神话传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时期。 相传当时在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会有瘟疫,人们会离家出走。 回家,去尽可能高的地方,以防万一。 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灾的荒诞故事,可见于南朝梁吴君所著的童话小说《气和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