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入园入学 育儿知识 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育 语文教育 图片资源 儿童视频 幼儿园 机构

小学生作文

相关类别: 中小学教案课件 小学生作文 汉字词语句子 中小学试题精选
信阳儿童网

重阳节的来历(金秋九月,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你知道吗?)

来源:儿童教育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19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阳节介绍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

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是在农历九月九日。 是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易经》规定“六”为负数,“九”为正数,9月9日,日月为阳,二九相同,故称重阳,又称重酒。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自此历代沿袭。

汉代中期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为阳数,重九又称“重阳节”。 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俗语。 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为“九九”,有长久之意,因此祭祖、敬老活动多在这一天进行。 重阳节与楚、庆、禹三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在这个季节登高可以达到提神、强身、治病的目的。 登山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糕与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原意是庆祝秋粮丰收,品尝新粮。 民间才有了登高吃饼的吉祥寓意,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之名虽见于三国时期的记载。 据曹丕《九日中要书》载:“岁月流逝,月忽回九月九日。九为正数,日月应和。俗称它宜久之,宜久之。宴席。” (因此,重阳节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在这个季节登高可以达到提神、强身、治病的目的。 登山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糕与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原意是庆祝秋粮丰收,品尝新粮。 民间才有了登高吃饼的吉祥寓意,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

重阳节历来有赏菊的习俗,故古时又称菊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每逢佳节举办菊花节,前来赏菊的人络绎不绝。 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集饮酒、赏菊赋诗成为时尚。 在汉族的古老习俗中,菊花象征着长寿。 古时也盛行种茱萸的习俗,故又称茱萸节。 山茱萸入药,可酿酒,滋补身体,治病。 王维的《九九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成的。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日,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庆祝这个节日。 重阳节是汉族各种民俗习俗融合形成的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与“九九”同音,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有长寿、长寿之意。 此外,秋天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重阳节有着深远的意义。 情怀,唐诗宋词中有很多庆重阳咏菊的诗句。

在民间习俗中,九九重阳因与“九九”同音,含有长寿、健康、长寿的寓意。 80年代以来重阳节的来历,我国一些地方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倡导在全社会营造敬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说节日的由来

重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 《吕氏春秋》《季秋记》载:“(九月)命管家,备耕种,授五要。藏帝收藏在神仓,唯尊令。” “是日也,食大帝,尝祭,为天子备之。” 可见,当时在秋九丰收时,就有祭祀天帝祖宗的活动,以感谢天帝祖宗的恩德。

汉代,西汉人物贾佩兰在《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戴茱萸,食糕点,饮菊花酒,人可长寿。” 求长生之习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家)采药服药追求长寿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宴会,由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 《荆楚岁史记》云:“九月九日,万民饮酒野炊。” 隋杜公瞻记:“九月九日之宴,始不知何时,自宋末以来,驻守之变。” 求长寿和宴饮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九日中右书》中说:“岁月流逝,九月初九忽复。九为正数,日月应和,故设宴高会。 可见当时的节日习俗已经定型。 重阳节的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花酒,赏菊酿酒,拜酒业神灵。 流传至今后,又增添了尊老敬老等内涵,更显意味深长。 此外,还有登山野餐活动和各种游戏。

重阳节习俗

菊花鉴赏

菊花又名黄花,属菊科植物,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之乡,自古栽培菊花十分普遍。 菊花是长寿之花,被文人誉为冰霜不屈的象征,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誉,因此经常举办大型的菊花展。 自然,菊花展多在重阳举办,因为菊花与重阳的缘分太深; 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菊花又称九华。 赏菊已成为重阳节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节,有几种菊花。莲蓬有黄白色花蕊的叫‘万灵菊’,粉红色的叫‘桃’ ‘花菊’,又白檀心。谓之‘木香菊’,黄而圆者谓‘金陵菊’,纯白而大者谓‘兴荣菊’,无处。”

攀登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走到哪里都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都是爬山爬塔。

山茱萸·簪花

重阳节有戴茱萸的习俗,故又称“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 人们还喜欢在重阳节戴菊花。 茱萸别名“辟邪”,菊花又名“龙首科”。

纸鹞

飞纸鹞是徽州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也就是说,徽州民间庆祝重阳节的主要特色就是放纸鸢。 除了在徽州流传??的民歌中对这种做法的叙述外,在光绪的《徽州府志》中也有描述。

吃重阳糕

重阳最著名的饮食方式是吃糕点。 在北方,特别流行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彩糕。 没有固定的方法,比较随意。 有“棕花糕”、“细花糕”、“钱花糕”等。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有九月九日吃彭拜的习俗,这就是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饼。 《周礼》载有祭祀或宴席食用的饵料。

饮菊花酒

重阳节,我国有喝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在古代,菊花酒被认为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可以驱灾祈福。

我国酿造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 据《西京杂记》载:“菊花闲时,采取茎叶,用小米制成,次年九月九日成熟重阳节的来历,饮之,故这叫菊花酒。”

重阳节习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形式。

重阳节正值陕北丰收季节。 有歌曰:九月九重阳,秋忙丰收。 陕北的重阳节是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战。 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欢吃荞麦面和煮羊肉。 饭后,人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爬上附近的小山,生起火,谈天说地,鸡叫了才回家。 晚上爬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摘几朵野菊花放在家里女儿的头上,以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了蒸九层重阳果的古老习俗。 我国古代有重阳“食饵”的习俗。 “饵”是指糕点、米果等。

河北省

在香河县,9月9日,有姻亲关系的人家要互赠礼物,称为“最节”。 在永平州,重阳的天气将占未来的阳光和雨水。 如果重阳节下雨,这几天也会下雨。 滇州县没有山,重阳节登城楼的人多了起来。

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在重阳节吃辣萝卜汤。 有句谚语说:“喝了萝卜汤,一家人都不会遭罪”。 娟城民间把重阳节称为财神诞辰??,家家户户烤焦饼祭祀财神。 邹平在重阳祭范仲淹。 旧时染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祀缸神。 滕州的女儿出嫁未满三年,不得回娘家过节。 有“重阳回家,为婆婆死”的说法。

陕西省

西乡县每逢重阳节,亲朋好友都会以菊花、菊花糕作为礼物。 士人以诗酒相赏。 相传妇女在这一天口采茱萸可治心痛。

江苏

重阳节,南京人将五彩纸剪成斜形,绣成旗帜,插在院子里。 常州县在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 无锡重阳节吃重阳糕和九品汤。

浙江省

绍兴府每逢重阳节互相拜访,只有亲友家有丧事,才到丧地哭拜。 9月9日桐庐县备猪、羊为祭祖,称为秋祭。 同时,在重阳节扎粽子互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

9月9日,德兴县晚稻收割。

安徽省

在铜陵县,重阳节九日为龙烛会,以迎山神。 据说砍竹马可以驱除瘟疫。

湖北省

五常县在重阳节酿造酒。 据说这里酿出的酒最清澈,久藏也不会变质。 应城县的重阳节是还愿之日,甚至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祭祀方社天祖。

福建省

长汀县农民从地里采摘毛豆馈赠,称为毛豆节。 海城县重阳节放风筝叫“风筝”。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聚于城外应歌,国人聚观。 9月9日,南雄府请茅山道士共建太后会,欲生育的少妇前来参加。 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上面系着藤弓,在半空中放风筝的声音很大。 临高县人每逢重阳节早早醒来,大家齐声高喊“捉山猫”,是祥和祥瑞之兆。

广西省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日。 男女老少,都出城与神灵较量,赏赐心愿,都用大炮。 9月9日,隆安县放开牛羊自由采食。 俗话说:“九月九日,牛羊守己”。

四川

旧时南溪县文人云集龙腾山岑山楼,纪念诗人岑参,称“岑会”。 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习俗,重阳节前后要用糯米蒸酒做酒酿。 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登山的传统习俗。 赏大好河山,赏名胜古迹,已成为节日的盛事。 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乾坤开胜,吾辈共攀”、“东风挡不住,峰峦缓起”、“新时代九月过年小学生作文,三农过秋”等名言。

【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相关文章:

关于国庆节的由来与习俗 12-25

圣诞节的由来与习俗 10-23

七夕节的由来与习俗04-07

圣诞节的由来与习俗10-23

英语圣诞节起源与习俗介绍10-23

重阳节手稿内容10-30的由来

正宗滚驴的由来与做法10-06

元旦喝屠苏酒习俗的由来手抄报资料10-24

5.12护士节的由来与历史01-15

儿童节的由来和历史 11-26

本文标签:重阳节菊花茱萸重阳糕西京杂记

内容编辑:萌理慧
育儿书籍
儿童网首页 | 教育资讯 | 入园入学 | 育儿知识 | 文化素养 | 幼儿园教育 | 语文教育 | 图片资源 | 儿童视频 | 幼儿园 | 机构

Copyright © 2022 儿童教育学习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1863号  专业的儿童教育网提供幼儿教育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亲子教育培训服务  商务合作:13503769300

儿童网、家庭教育网、小学教育网、幼儿教育网、儿童学习网、亲子育儿知识综合门户 幼教网 儿童网地图 儿童网信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