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云景好,水绿山明秋。
提壶饮云,菊花寒盛。“
——李白《九日》
每年的重阳节,都是在我们浑浑噩噩的忙碌中匆匆度过的。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重阳节的由来?接下来肖元君就给大家科普一下重阳节!
都说:“九九重阳节”,所以农历九月初九其实就是重阳节到来的日子。所以。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而不叫“重阳节”?
原来,在《易经》中重阳节的来历,“九”被定义为正数。9月9日,二九相会重阳节的来历,二阳并立,故称“重阳”,亦称“重九”。
那为什么要单独给“重阳节”一个节日份额呢?
这是因为古人推崇“十”和“九”。
《黄帝内经》中提到:“天地之极数,始为一,终为九。”
《楚辞九辨》亦有:“九,阳之数,道之戒。”
在古人的心中,“九”是指阳的极数,所以古代就有了“九头鸟”(楚人的图腾崇拜,即九凤)。屈原还写了《九歌》、《九章》、《楚辞》,还有各种与“九”合用的词,如:九州、九重、九合等。
九十九是正极数,九十九归真,一元始,万物更新。因此,古人认为两阳相为吉日。
因此,人们对重阳节的确立,最初起源于原始信仰,是在古代人们择日报答天地神灵和祖先恩德的祭祀活动中形成的。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与“九九”同音,又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被赋予了长寿、健康、长寿的寓意。重阳节被赋予了祝福老一辈人健康长寿的意义。
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重阳节敬老爱老的内涵,都与此有关。
众所周知,古代民间在重阳节会有登高祈福、赏秋赏菊等活动。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吃喝活动。
例如西汉宫廷官员贾佩兰在《西京杂记》中说:
“九月九日,身戴茱萸,食冠饵,饮菊花酒,云使人延年益寿。”
下面,我们就“茱萸”、“蓬柏”、“菊花酒”等饮食活动做一系列介绍。
1.山茱萸
其实叫山茱萸的植物有很多,所以在“重阳节的山茱萸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多的争论,大多认为应该指的是吴茱萸。
吴茱萸又名吴茱萸、茶椒、漆椒等,生长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嫩果经浸泡、晒干后即为中药——吴茱萸。是一种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也用作驱虫药。性辛、味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效。
秋冬季节,寒气易侵,故古人用吴茱萸祛湿散寒,又因古人认为九月九日为“阳气最盛之日”。以辟邪。
2. 鹏白
今天的重阳糕,又称“花糕”,常见于江浙沪一带。
人们为了吃得漂亮,把重阳糕做成五颜六色的,有时还会在糕的表面撒上一些桂花(桂花),所以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主要以米粉和水果配料为原料。制作方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烤和蒸两种。常见的重阳糕是用红枣、栗子、杏仁等水果馕装饰,加糖蒸制而成。饼上有五彩旗、馅和印双羊,寓意“重阳”。
3、菊花酒
喝菊花酒的原因是受到古代巫师(后来的道家)采集草药以追求长寿的影响。
陶弘景认为,菊花能“治腰痛,除胸烦,平胃,益五经,调四肢”,尤以白菊为佳。
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载了菊花的入药价值:“
菊花性味苦平,治一切眩晕肿痛,眼目欲坠,泪出,皮肤死筋,恶风湿痹。长期服用可益血、轻体、抗老、延年益寿。“
此外,在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中小学生作文,出现了许多因食菊花而长生不老的故事。双管齐下,使当时的人们相信了菊花的延年益寿作用。因此,喝菊花酒就成了重阳节的重头戏。
4、赏菊
赏菊与重阳节如影随形,除了本身的药用价值外,也离不开陶渊明。
最初的菊花并没有高贵与幽静的内涵。陶渊明辞官归乡后,为了延年益寿,在院子里种下了菊花,以便终日与菊花相伴。这自然很容易激发了他的文学思维。
因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佳句。菊花也被冠上了隐逸超然的君子形象。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在菊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后来,南朝刘宋人范泰在重阳节作诗,不慎加上“篱菊”意象,使后人纷纷效仿。
尤其是王伟的《9月9日山东忆兄弟》最为人熟知:
孤身异乡异乡,每逢佳节思念亲人。
知兄登高位,只少一人,处处栽茱萸。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王伟多年前的感叹,变成了今天我们心中所想。
重阳节期间,希望所有的外地人都能在家乡与父母、朋友团聚,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为家里的老人送去祝福。
元和云也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
福如东海长流水,
长寿不及南山。
万寿无疆,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