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元节、元夕节或元宵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正月是农历正月。 古人称夜为“宵”,故正月十五日称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新年伊始、大地回春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通过舞狮表演、猜灯谜来庆祝这一天,也是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 继续。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相传汉文帝(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正月十五纪念周勃平诸禄叛乱。 这天晚上,他要出宫游玩,与百姓同乐。 元月,汉文帝定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夜称为元宵。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 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其实就是思念亲人,盼望团圆的意思。
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这个节日也叫元宵节,因为民间有挂灯、点灯、观灯的习俗。
制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始于西汉,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饰之风盛行,并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喜庆烟火的高潮。 因此,元宵节又称“元宵节”。 在山西的一级县城乃至乡镇,这些居民都是集中的繁华地带。 灯火闪烁,在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赏灯”已成为山西民间的自发活动。 正月十五的晚上,大街小巷都高高挂起红灯。 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灯、鸟雀灯等。观灯的人群。 在太原地区,太谷县的灯很有名。 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良、造型精美着称。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形式。 是自古流传至今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农历正月十五日,传统民间挂起彩灯,燃放烟花。 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在彩灯上,让人猜。 因为灯谜可以启迪智慧元宵节的来历,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于是猜灯谜逐渐成为了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 灯谜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龙灯
玩龙灯又称舞龙灯或舞龙。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相传早在黄帝时期,在大型歌舞《清教》中,就出现了人所扮演的龙头鸟身形象,然后是六龙穿插的舞景。彼此被安排。 有文字记载的舞龙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 作者在《白溪记》中对舞龙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据《隋书·乐记》记载,隋炀帝时表演的“黄龙变”,与白溪舞龙相似,也十分精彩。 龙舞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 中华民族尊龙,视龙为吉祥的象征。
趫
踩高跷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艺术表演。 高跷属于中国古代戏曲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府》:“宋代有兰者,以技做宋元。宋、元召见他们,看他们的身手。
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节或聚会时,乡亲们都会来舞狮助兴。 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盛行于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始于魏晋,盛于唐代。 又称“舞狮”、“太平乐”。 一般由三个人完成。 作为狮导,舞法有文武之分。 文舞表现狮子的柔美,如抖毛、翻滚等;武狮则表现狮子的凶猛,如跳跃、高踢、滚球等动作。
旱船
民间传说,划旱船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 划船,又称旱船跑,是在陆地上模仿船的表演,表演者多为少女。 旱船不是真正的船,是用两块薄板锯成船形,用竹木绑起来,上面盖上彩布,系在姑娘的腰上,好像坐在船里,手里拿着桨划船。 姿势,一边跑,一边唱一些地方小曲,载歌载舞,这就是划旱船。 有时船上还有人假扮乘客搭档表演,但大多假扮小丑,以各种滑稽动作逗乐观众。 陆上划船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很流行。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个。 祭祀的方法是在门上方插上杨枝,将筷子插在盛豆粥的碗里,或者直接在门前放上酒肉。
追老鼠
追鼠是元宵节民间传统活动,始于魏晋时期。 主要面向蚕农。 由于老鼠经常在晚上吃大块的蚕,所以据说在正月十五日给老鼠喂稀饭可以防止它们吃蚕。
《荆楚岁史记》说家庭教育,农历正月十五日,有神仙降临陈姓人家元宵节的来历,对他们说:你们若能祭祀我,你们的蚕就有好收成。 后来就形成了这个习俗。
送婴儿灯
简称“送灯笼”,也称“送灯笼”,即元宵节前,娘家给新婚女儿家送灯笼,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孕家庭,为增添吉祥之兆,因“灯”与“鼎”谐音。 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都有。 在陕西西安,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放灯笼。 第一年,送大宫灯一对,彩绘玻璃灯笼一对,希望女儿婚后有福星,早生儿子; 如果女儿怀孕了,除了大宫灯外,还会送上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平安怀孕。
英子谷
紫谷又称七谷,北方常称厕所谷、坑三谷。 按照古代民间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日,要祭祀厕神紫谷,占卜蚕桑,清点万物。 相传紫姑原是别人的妃子,嫉妒大女人。 正月十五,她被杀在厕所里,成了厕所之神。 每逢迎子谷之夜,人们用稻草、布条等扎起真人大小的子谷画像,晚上在厕所间的猪圈里供奉。 这种习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摆脱各种疾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驱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消灾祈福的活动。 元宵节之夜,妇女结伴出门,结伴而行,每一座桥都要过,以为这样可以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习俗,有的在十五日,但以十六日居多。 这一天,妇女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过桥爬城,寻子至半夜才归。
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阳
校对/高乌力汗孟和
审计/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