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入园入学 育儿知识 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育 语文教育 图片资源 儿童视频 幼儿园 机构

文化知识与故事

相关类别: 历史百科 古诗词 文化知识与故事 儿童艺术培训 儿童口才培训 体能训练 儿童潜能开发
信阳儿童网

三国时期辽东统治者(三国辽东是谁的地盘)

来源:网络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5-17
公元190年,董卓任命 公孙度 担任辽东太守,他励精图治,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打击当地豪强地主,向东攻击高句丽,渡海南征胶州半岛,朝鲜半岛的大部分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辽东逐渐强大起来。 公孙度(祖)、公孙康(父)、公孙渊(子) 三代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控

公元190年,董卓任命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他励精图治,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打击当地豪强地主,向东攻击高句丽,渡海南征胶州半岛,朝鲜半岛的大部分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辽东逐渐强大起来。公孙度(祖)、公孙康(父)、公孙渊(子)三代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控制辽东地区将近50年。(公孙度剧照)

三国时期辽东割据势力如何生存?

公孙康控制辽东时期,还占据了山东的胶东半岛地区,势力控制范围在辽东、胶东半岛、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公元207年,曹操亲征乌桓,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带领数千人马投奔公孙康。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没有进攻辽东,袁尚、袁熙发现公孙康的势力不怎么强盛,企图谋杀公孙康夺取辽东,反而被公孙康所杀,并将他们的头颅送给曹操,表示臣服。(公孙渊辽东控制区)

公元228年,公孙渊逼迫自己的叔叔公孙恭让位于自己,囚禁了公孙恭,并被魏明帝封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获得辽东的控制权后,就开始于东吴往来,希望借助东吴的力量对抗曹魏。公元233年,孙权不顾大臣劝谏,派遣使者送了大量珍宝,并封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担心临近的曹魏讨伐,又贪图东吴的珍宝,于是乎杀了东吴的使者,敬献给魏明帝,暗中收了东吴送来的珍宝。(公元1年,西汉东北控制区域)

魏明帝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辽东诸郡都在他控制之下。不过他的自立为王的倾向非常强,魏明帝决定先试探公孙渊。237年,魏明帝派遣幽州刺史毌丘俭带兵征召公孙渊,要将他调离辽东,公孙渊肯定不愿意,立即派兵击退了毌丘俭,并自立为燕王,诱导鲜卑族攻击曹魏的北方边境,大封周边少数民族,成为了三国时期的第四股独立力量。

司马懿如何消灭辽东公孙渊?

三国时期,辽东地广人稀,兵力并不强大,全军也就1-2万人左右,但管辖的地方却不少,曹操时期,张辽进攻胶东,并将胶东地区收归曹魏管辖。

238年,司马懿率领4万大军,这个兵力应该是公孙渊军队的一倍多。进攻辽东出发前,司马懿联络了辽东东面的高句丽协助进攻辽东,肯定允诺了优厚的条件,让公孙渊处于两线作战状态。(司马懿多路进攻公孙渊形势图)

司马懿对公孙渊的防守策略早就了然于心,因此作战十分顺利,加之辽东地区下了30多天的大雨,曹魏的补给运输船从海上直达曹魏的前线,公孙渊被围困,粮草断绝,大败,公孙渊父子被司马懿擒获斩杀。

司马懿消灭公孙渊来回共用了9个月时间,得益于司马懿对公孙渊兵力和战略上精准预测,以及联合高句丽迫使公孙渊两线作战。

司马懿攻占辽东带来的恶果。

司马懿占领辽东后,为了防止辽东本地人东山再起,将公孙渊的2000多官员全部斩杀,并将辽东太守驻地15岁以上男人全部杀死,约7000人。通过战争和屠杀,原来控制辽东的军队和精英几乎全部灭绝。(司马懿剧照,屠杀辽东军民)

这就造成辽东地区势力的空虚,高句丽和朝鲜半岛南部的朝鲜趁机崛起,占领了不少地盘。244年,曹魏不得不派军进攻高句丽,占领了他们的首都,不过高句丽的精锐并没有损失多少。313年,西晋“八万之乱”时,高句丽和朝鲜半岛南部的朝鲜分割了朝鲜半岛和辽东的大部分地区,趁机崛起。

在三国鼎立的时代,除了魏、蜀、吴三国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割据政权,便是辽东的公孙氏政权。这个政权是个怎么样的存在,它又是如何灭亡的呢?

下面,我就略说一下辽东公孙氏的割据史。

第一,辽东政权的奠基者:公孙度

辽东是中国偏远的一个郡,公元189年,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给了他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中,公孙度是颇为出色的一个。他本是一个小公务员,凭着自己的才干步步高升。到了辽东后,公孙度以铁腕治理,威名渐立。当时中原诸侯大打出手,谁也没有理会边远地区的辽东,公孙度乘机扩张势力,出兵征讨高句丽、乌桓,夫馀国与濊貊部落皆前来归附,威震海外,俨然成为东北一霸。对公孙度来说,太守一职显然太小了,他索性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公孙度去世后,其子公孙康继承其业。

第二,辽东政权的第二个统治者:公孙康

公元207年,曹操发动北征乌桓之战,旨在消灭逃亡到乌桓的袁氏残氏势力。此役,曹操大破乌桓,袁尚、袁熙逃亡到辽东,投奔公孙康。

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上统一中原。当时曹军将领纷纷提议,一鼓作气进军辽东,擒杀袁氏兄弟。曹操判断,公孙康肯定会自动把袁尚、袁熙的人头送来。他分析说:“公孙康向来惮忌袁氏的力量,若是我们发动进入,他为了自保,定会与袁尚、袁熙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如果我们撤兵,他们就会相互猜忌,自相残杀。”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袁尚、袁熙以及乌桓单于苏仆延逃亡到辽东后,公孙康与袁氏兄弟非亲非故,为什么要接纳他们,而与实力强大的曹操为敌呢?于是他暗下杀机,假意盛情邀请袁尚、袁熙,暗地里在马厩埋伏刀斧手。还没等袁尚、袁熙两人入座,刀斧手便一拥而上,把两人放倒,砍了脑袋,派人送到曹操那领赏了。

由于公孙康献上这份“投名状”,曹操十分满意,辽东政权也得以避免兵祸之灾。

公孙康去世后,其子公孙渊继承其位。

第三,辽东与魏国关系破裂

魏国取代东汉后,辽东归顺臣服。不过辽东名义上虽归属魏国,实际上是一个独立政权。从汉末公孙度到公孙康,再到公孙渊,已是三代经营辽东。随着魏、蜀、吴三分天下格局的形成,公孙渊蠢蠢欲动,要把天下三分改变为天下四分,他自己也要加入到这场争霸天下的游戏中。

公孙渊阴谋独立,但是辽东在地理位置上是比较不利的,不像蜀、吴相连,可以相互策应。能够给予公孙渊帮助的,只有孙权,开通一条由辽东通往江东的海上航线,就可以绕开魏国的封锁。与此同时,孙权也积极联络公孙渊,除了希望他能在北方牵制魏国军队外,还有另一个打算:从辽东购买大批马匹,以弥补吴国战马的不足。

公元232年(吴嘉禾元年),孙权派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船北上辽东,洽谈购马事宜。尽管公孙渊还没有明目张胆宣布脱离魏国,然而他竟然跟吴国人做生意,要知道当时买卖马匹,就相当于今天买坦克、买军火,这无疑是叛乱。魏明帝曹睿认为不可纵容公孙渊,必须派军队前往弹压。他下令汝南太守田豫统率青州各路人马走海道奔袭辽东,同时,幽州刺史王雄从陆路兴师讨伐。

至此,魏与辽东关系破裂,战争爆发。

公孙氏统治辽东那么久,根深蒂固,哪是那么容易摧毁的。田豫、王雄两路人马很快就碰了钉子,出师无功。皇帝曹睿只能干瞪眼,灰头土脸下令撤军。

第四,首鼠两端的公孙渊

与魏国反目后,公孙渊转而投靠东吴。他派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前往吴国,奉表称臣。孙权当然大喜,遂封公孙渊为“燕王”,并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率一支一万人的舰队前往辽东。

然而,令孙权没想到的是,公孙渊居然首鼠两端。东吴使团抵达辽东后,公孙渊竟然杀掉吴使张弥、许晏,送往洛阳,向魏国求降。公孙渊的表现令魏明帝十分满意,魏明帝授予他大司马之职,加封乐浪公。

公孙渊之所以敢犯天下之大不韪,反复无常,究其原因,在于他钻了三国纷争的空子。公孙渊的政治立场就是没有立场,魏明帝曹睿当然知道公孙渊就是个投机分子,阴险狡诈的小人,授其高官厚禄,只是先把他稳住罢了。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连年的北伐中止了。与此同时,一直被魏国朝廷视为北疆大患的鲜卑首领轲比能被刺身亡。这时,收拾辽东公孙渊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五,第一次伐辽东

公孙渊有什么资本跟魏国对抗呢?

他有三大资本:其一,公孙氏统治辽东,已历三代。从公元189年公孙度任辽东太守始,经公孙康到公孙渊,前后近五十年,经营辽东达半个世纪之久,统治可谓根深蒂固;其二,辽东是中国东北最偏远的一个郡,山高皇帝远,地处蛮荒,远征困难;其三,辽东拥有颇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有“控弦十万”,而且“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这是公孙渊妄自尊大的最大本钱。

为了平定辽东,魏明帝下诏命令毋丘俭率幽州兵团以及鲜卑、乌桓骑兵,进军辽东。

魏军杀到眼皮底下,原本就阳奉阴违的公孙渊毫不示弱,派军队在辽隧(辽宁海城西)阻击毋丘俭。时值初秋,中国气候属于季风性气性,雨带正好北进到幽、辽一线,连续十余日倾盆大雨,辽河水位猛涨,给魏军的军事行动造成极大的麻烦。眼看进攻受挫,大雨令运输线中断,毋丘俭只得撤至右北平休整。

开弓没有回头箭。公孙渊与魏国一刀两断,他自立为燕王,年号绍汉。他接纳豪杰,拉拢一批鲜卑部落酋豪,侵扰魏国北疆。

第六、辽东公孙渊政权的灭亡

为了平定辽东,曹睿决定由司马懿指挥东征。司马懿率领四万人马出征,临行前,魏明帝问他:“公孙渊会采取方法应对进攻?”

司马懿答道:“公孙渊若是放弃老巢襄平(辽宁辽阳),这是上策;在辽东组织兵力抵御,是中策;若是坐守老巢,必定为我生擒。”

皇帝再问:“这三策里,他会选择哪一策?”

司马懿答道:“只有明智的人,才会审慎考察双方力量,作出必要的放弃。不过,公孙渊没有这种智慧,他认为我孤军深入,不能持久作战,定会先在辽水一线抵抗,然后退守襄平。”也就是说,以公孙渊的智慧,只会选择下策。

公元238年,司马懿的远征军进抵辽东。

面对汹汹来犯之敌,公孙渊果然采用硬拼的办法,派大将军卑衍、杨祚率步骑兵数万人在辽隧阻击司马懿。卑衍广筑墙、深挖沟,构建一条长达二十多里的防御工事。魏国将军们纷纷请战。司马懿不准,硬碰硬有什么意思呢?避实击虚才是高明的谋略。

于是司马懿分出一部分兵力,佯装成主力南下。卑衍一见魏军南下,赶忙南下阻截。岂料醉翁之意不在酒,司马懿的精锐主力悄悄渡过辽河,向北推进,直逼襄平。司马懿略施小计,坚固的辽隧工事被轻而易举地抛之身后。卑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心中大骇,赶忙撤兵,回援都城襄平。这时司马懿兵锋已进抵襄平西南的首山,先声夺人,进击卑衍,大破辽东兵团,兵临燕都襄平城下。

然而,司马懿遇到与毋丘俭同样的难题,辽东进入雨季,大雨整整下了一个月,辽河水位暴涨。魏军兵营都泡在水晨,将士们忍无可忍,纷纷提议把营垒转移到高地。司马懿的答复是:“有敢说移营者斩!”

公孙渊越发相信魏国第二次北伐将与上次相同,无功而返。不仅公孙渊认为司马懿会因天气原因而撤兵,在洛阳,朝臣们也纷纷上书皇帝,认为进攻受阻,不如退兵。曹睿是个意志坚定的皇帝,他毫不含糊地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住公孙渊指日可待。”

经过一个月漫长的等待,司马懿终于迎来雨霁日出的时候。

魏军很快实现对襄平城的合围,接下来便是轮番猛攻。司马懿的攻城战术,采取上、中、下三路进攻。下路就是挖地道,从城外挖到城内;中路就是采用冲车,撞击城墙;上路就是堆土丘、架云梯,梯子一端的钩子钩住城堞,士兵攀登而上,同时箭矢、石块齐发以为掩护。

公孙渊兵力虽多,但围城日久,粮食断绝,饥荒蔓延。辽东士兵开始哗变,将军杨祚打开城门,向司马懿请降。城池终于陷落,公孙渊带着他的儿子公孙脩以及数百名骑兵,从东南方向突围而出。司马懿马上派大军紧紧追赶,终于在梁水河畔追上,斩杀公孙渊父子。公孙氏在统治辽东半个世纪后,这个独立王国终于寿终正寝,未能上演一出“四国军棋”的好戏。

感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这个问题中有个小错误,三国时期割据辽东的是公孙度建立的辽东势力,这个割据势力在三国时期并不起眼,更不是东亚霸主。东亚这个词太大了,或许是笔误。如果说辽东公孙势力是东北亚的霸主倒是可以。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灭掉”两个字,实质上问的是:为什么司马懿一定要灭掉辽东公孙势力?或者是:为什么司马懿能灭掉辽东公孙势力?

一:辽东公孙势力有多强?

辽东势力自公孙度开始,历经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三代四位君主的统治。在对对外族的强硬上,并不比曹魏吴三国差,可以称得上是东北亚的霸主。

公孙度在成为辽东太守之后,小学儿童网,便打击辽东豪族,迫使辽东一百多豪族臣服,巩固了内部的统治。

公孙度稳定内部后,又开始出兵打击周边势力,其中高句丽是一支不断西拓势力,公孙度东伐后,震慑了高句丽,又向西征伐乌丸,使乌丸势力也臣服于公孙度。自此公孙度开始割据辽东,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公孙度统治辽东地区时,他大力招揽人才,而且对周边的少数部族势力进行恩威并施,当时的扶余势力就归附于公孙度,公孙度还实施联姻政策进行笼络。

公元204年,公孙度病逝,其子公孙康接任他的职位,公孙康上任后,继续奉行公孙度的政策,除了威服少数民族外,而且不断打压势力强大高句丽势力,利用高句丽内部混乱之际,发兵征讨,致使高句丽““移都于丸都”,但公孙康并没有停止征伐,后来再次收复乐浪郡,并在设立7县进行统治。公孙康还重新设立带方郡,使汉武帝时期的领土逐步恢复。而带方郡已经深入到朝鲜半岛南三韩之地,而倭国势力也到了南三韩。

在汉代南三韩是不毛之地,以公孙氏家的势力,恢复了汉武帝时的领土,实际也就统治了整个朝鲜半岛,那时倭国与南三韩只是一些部族间的争斗,他们对于强大的公孙氏势力都害怕,倭国就派人到带方郡通使中国,实际上这是一种臣服。

景初元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带着诏书要求公孙渊到曹魏朝拜,公孙渊于是起兵与毋丘俭在海城一带大战,并大败毋丘俭。

二:为什么司马懿一定要灭掉辽东公孙势力?

公孙渊击败毌丘俭后,野心膨胀,自立为燕王,并诱使北方的鲜卑人侵扰北方。

此时的三国也正打得热闹,诸葛亮北伐,吴国大破魏军,孙权称帝。魏国周边一些部落看到曹魏总是打败仗,就开始叛乱。公孙渊于是坐不住了,与鲜卑轲比能结盟,把魏军围困在马城。

曹魏平定鲜卑轲比能之乱,公孙渊却害怕不敢相助,致使轲比能覆灭。曹魏见公孙渊软弱,认为北方无边患,试图安抚住公孙渊。这时候,公孙渊又与东吴孙权结盟。与东吴孙权结盟后,又担心曹魏用兵,所以就把孙权的使者杀了送给曹魏明帝。魏明帝一高兴,便再次册封公孙渊。可是,公孙渊却怀疑曹魏的用意。一方面把曹魏使团给围了起来,一方面又重新与东吴结盟。

公孙渊的反复无常,让曹魏势力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被公孙渊咬一口,于是下定决心灭掉辽东公孙势力。魏明帝曹睿派出司马懿和毌丘俭统帅六万大军征伐公孙渊。司马懿和毌丘俭都是曹魏非常顶尖的人才。

三:为什么司马懿能灭掉辽东公孙势力?

公孙渊本是公孙康之子,公孙康早亡,公孙渊年幼,由其弟公孙恭接位。公孙渊成年后,迫使其叔叔公孙恭让位,公孙恭身患不育之症,加上侄子咄咄逼人,便让出了位置。看似简单,其中少不了一番权力斗争。辽东公孙势力内部的矛盾虽然不为人所知,但终究是存在的。

公孙渊称王,建立燕国,这就把与曹魏的对抗摆到了明面上。辽东势力远比曹魏势力要弱,不然也不会那么恐惧曹魏。辽东势力为了自身安全,增强势力,不可避免地要压榨东北高句丽、三韩等臣服的势力,激化了辽东势力内部的矛盾。

另一方面,此时的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的老对手没有了。蜀汉停止了北伐,曹魏能够抽调出兵力让司马懿统兵征伐辽东。

司马懿可是能够和诸葛亮斗智的人物,辽东的矛盾在他眼里一目了然。于是,墙倒众人推。

鲜卑、高句丽、三韩、扶余等以往臣服辽东公孙势力的各族先后对公孙渊用兵,刚刚建立的公孙燕国烽火四起,而精明的司马懿则率领精锐大军直捣公孙燕国的都城平壤城。

公孙渊得罪了孙吴,得罪了周边各族,内部也因为让位一事人心不齐。这种情况下,司马懿速战速决,用精兵强将硬攻平壤城。破城后公孙渊父子被杀,公孙燕国刚刚立国便被消灭。

辽东公孙氏的割据势力,可是一直没有被中原王朝所忘记!但说他们是所谓【东亚霸主】恐有言过其实之嫌了吧?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又置曹魏政权于何地?曹魏君臣无一日不想吞并辽东,但却一直没能实现!为何呢?力有不逮耳!

辽东割据势力之所以能够苟存于一时,乃是因为汉未中原政权四分五裂,彼此牵制制约所致!到了三国形成后,这个现象就更加突显了!魏、蜀、吴三国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局,曹魏虽然实力最强,但是面对着蜀吴联合抗魏的局面,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破局。更不要说,曹魏还要被蜀汉的频频北伐而牵制了大量精力,且还要面对吴国的不时骚扰!在这种情况下,曹魏为防“后院起火”,便只得对辽东割据势力釆取安抚政策,而这在客观上给予了公孙氏以壮大实力的机遇!

但是这种局面却被公孙氏自己打破了,他们的野心太大了。甚至于在魏、吴之间两面投机、两头下注,试图凭借实力谋求利益最大化。最终对曹魏政权的后方稳定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司马懿突袭辽东,剿灭公孙氏集团的结局!


【个人见解,欢迎关注与交流,谢谢!】

本文标签:

内容编辑:网络
育儿书籍

最新儿童教育信息推荐

儿童网首页 | 教育资讯 | 入园入学 | 育儿知识 | 文化素养 | 幼儿园教育 | 语文教育 | 图片资源 | 儿童视频 | 幼儿园 | 机构

Copyright © 2022 儿童教育学习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1863号  专业的儿童教育网提供幼儿教育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亲子教育培训服务  商务合作:13503769300

儿童网、家庭教育网、小学教育网、幼儿教育网、儿童学习网、亲子育儿知识综合门户 幼教网 儿童网地图 儿童网信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