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司马懿是魏顶级军事指辉人物,智谋超群,才能与诸葛亮相比略逊色一筹。公孙渊那是司马懿的对手,公孙渊建立大燕,设的文武百官质量差,一群乌合之众,基本属凑数,杨祚基没有实战经验,也沒有指辉能力,一切都在司马懿的预料之中,加上司马懿粮草充足,不间断攻城,公孙渊没有司马懿兵多,司马懿接纳燕后4万户,人口三十余万,公孙渊每走一步,都在司马懿的掌控和意料之中,待公孙渊坚持不住外逃围歼。司马懿眼光远,不与诸葛决战,知道难胜诸葛,采取最后耗死有病的诸葛亮的办法取得更后战胜诸葛亮。
昙花一现的燕国
古代三国时期,大家熟知的三国自然是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然而在三国以外,其实还出现第四国——燕国。公元237年,割据辽东地区的公孙渊在击败魏国名将毋丘俭后,宣布自力,国号燕。其实公孙渊实力不强,仅仅割据辽东地区,而辽东又属于魏国的幽州,魏国除了幽州以外,还占有雍州、凉州、司隶、青州、徐州、并州、兖州、豫州、冀州,荆州与扬州部分地区,实力远远强于割据辽东的燕国。
既然魏燕实力如此悬殊,公孙渊哪来的底气自立为王呢?原来是因为公孙渊对自己军事实力的自信——魏国两大名将,田豫和毋丘俭都先后被他击败,既然魏国两大名将都不是公孙渊的对手,自信心爆表的公孙渊自然不愿意屈居小小的辽东太守之位,他不仅称王,而且一度准备主动进攻魏国,开疆扩土。然而他却不知道,很快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
客观的说,能够击败田豫和毋丘俭,公孙渊的军事才能真的很强,强中自有强中手,公孙渊面对另一个更恐怖的对手时,立刻毫无招架之力了,此人就是西晋政权的奠基者——司马懿,诸葛亮都位列武庙十哲之一了,却也被司马懿拖死在五丈原,何况公孙渊呢?因此,公孙渊输在司马懿手上并不丢人。仅仅凭借击败田豫与毋丘俭的战绩,已经足够公孙渊傲视群雄了。假如公孙渊没有自立为王,选择归附魏国,不失为一代名将,他错误的决定导致他最终身死族灭,实在是很可惜。昙花一现的燕国,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燕王公孙渊,最后被灭族了,也算是很惨了,然而,他并不值得同情,因为那是他咎由自取。
战术天才,战略白痴公孙渊
笔者说公孙渊军事才能很强仅仅是指战术方面,其实公孙渊在战略方面完全是白痴一个,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跨有荆、益”以后,还要与东吴联合,等到天下有变,再出兵北伐魏国,公孙渊仅仅占据辽东之地,兵微将寡,这种情况下称王与魏国对抗,简直是以卵击石,公孙渊曾经称臣于孙权,结果却摆了东吴一道,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出卖了自己的盟友,使得燕国失去重要盟友东吴,当时天下未变,公孙渊应该养精蓄锐,而不是贸然称王。
诸葛亮北伐之时,司马懿调动了15万以上大军抵御,而公孙渊自立,司马懿居然只调遣了4万兵马,可见公孙渊实力有多弱,这么弱小还自立,公孙渊真的不自量力!即使公孙渊想要割据自立,也应该先和蜀汉、东吴联合起来,在公孙渊称王的同时,蜀汉与东吴同时出兵响应公孙渊,三路伐魏,司马懿并不会分身术,面对三路大军共同进攻也会无计可施。
公孙渊的败亡给我们的启示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公孙渊就是因为太骄傲了,认为自己军事实力已经天下第一,才贸然称王的。可惜他没想到强中自有强中手,司马懿的军事能力比他更强。所以公孙渊作死的经历给我们两个启示:
第一:要认清出自己的实力,什么样的实力做什么时,不要夜郎自大、以卵击石,妄想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
第二: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不要骄傲自满,应该时刻保持谦逊之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晋书
其实公孙渊也不算太弱,但是奈何司马懿这边太过强大,类似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了。
司马懿何许人也,三国乃至三国的电视剧,有点吹的太神了,不过就算将司马懿拉下神坛,那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不仅如另一位大神诸葛亮一般能谋善断,还能够披挂整齐,直接冲锋陷阵,可谓文武兼备,有勇有谋。
而司马懿的三万人马,那可谓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精兵,大抵都是攻打孙吴杠过枪,攻击蜀汉负过伤之人,要么就是对抗北方少数民族中历练过的将士,可谓既能打,又有作战经验,能够临危不乱。
在司马懿方面,可谓精兵良将。
而公孙渊这边,在中原大打出手之时,一到十大写,偏居辽东,过起了太平日子。太平就太平吧,还不好好过,他爷爷公孙度时候就凶残,他还变本加厉,本地其实民怨已起,人心不齐,那就算司马懿不来,迟早也完了。所谓15万大军,基本上是吹的,实际可能远没有那么多,就算有,也类似纣王武装奴隶,阵前倒戈的也不少。
公孙渊还算有点战略头脑,联合孙权,企图让孙权南部搞事儿,牵制魏国精力。不过司马懿早看准了这点,知道孙权也不会真的大规模攻击魏国,于是迅速出手,灭了公孙燕,这样的话,孙权就更没啥动作了。
公孙渊是汉朝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公孙康的儿子,曹操平定北方后,公孙家向曹家朝廷臣服受封,公孙康死时儿子公孙渊尚幼,由其弟公孙恭接位,公孙渊长大后,囚禁了叔父公孙恭夺权,曹睿不但不问罪,还封他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心不自安,觉得曹魏迟早会跟他算总帐,便筹思良策,把目光放在魏国之外,竟然异想天开想要联合东吴,以抗曹魏。由此引出一番吴国君臣反目的趣事。
233年,公孙渊派使者宿舒孙综向孙权上表称臣,欲结为外援,孙权大悦,为之大赦,并派使者回礼,带了大批礼物,群臣认为不可信,纷纷阻止,张昭更是言词激切,称病不朝,孙权命人担砂土到他府门外在把他的门堵塞,张昭也命人运土在里面把门也堵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不久,公孙渊后怕,果然杀死吴使者夺其珍宝,孙权很惭愧,命人请张昭,张昭不睬。孙权自己到其家门外呼唤他,不应。孙权命人烧门,张昭不理,孙权忙叫人救火,在门外等张昭,良久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来。
公孙渊的首鼠两端引起曹睿的疑忌,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入朝,公孙渊一听不妙,立刻起兵相拒,双方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公孙渊见此大为得意,认为自己实力不凡,曹魏不过如此,于是叛魏自立自称燕王。并联结鲜卑,又向东吴称臣,请为外援。孙权继续虚以委蛇,把幽州、青州都分封给他,这些土地在曹魏手上,要公孙渊自己去打下来。(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公孙渊在辽东的所作所为,曹魏一直隐忍,因东有孙吴西有蜀汉两个大敌,雍凉久受诸葛亮陈兵北伐之苦,司马懿受命率军抵抗自顾不暇,等到诸葛亮死后,西线压力大解,曹魏便腾出手来收拾东北方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睿召回司马懿向他询问平辽东之策,还美言几句“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司马懿说,预计一年可以平定公孙渊,准备及出发要一百天,大战要一百天,回师要一百天,休整二个月。
曹睿嘉其壮志,给他四万兵,又有牛金、胡遵等为将,出发讨伐公孙渊。对公孙渊如何应对曹魏之兵,司马懿也有计划,认为他弃城而起是上策,凭据辽河以抗拒是中策,坐守辽东是下策。果然公孙渊用了中策,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壕沟二十多里抗拒敌军。又声东击西调动敌军,打了几场胜仗。 几场敌事下来,公孙渊余部退守襄平,司马懿下令把城团团围住,司马懿因自己兵少粮多,敌方兵多粮少,采取与敌相持的策略。恰好碰上连绵雨天,大水弥漫,平地水浸至膝盖,三军恐慌,司马懿下令全军不得喧哗,又斩了扰乱军心的将领,继续围城。又对公孙渊出来打采樵木的人不加阻止,有意坚其固守的心意,不让他们逃窜。(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雨一停,司马懿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公孙渊惊慌失措,求和不成继续顽抗,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大将杨祚等投降,城中防守渐溃,公孙渊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被逃兵赶上杀死。整场战事正如司马懿先前预计。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