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这个家伙非常厉害,脑袋瓜子非常够用,可以说是天下奇才。今天给大家讲讲这个严世蕃。
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是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据史书记载,这小子长得相貌丑陋。
并非科举出身,严世蕃的文化水平就很差吗?完全不是,他是那个时代的才子。
,这个严世蕃的知识是相当实用的,具有时代特色。严世蕃认为,自己的才能可以与陆炳和杨博并列称雄。
陆炳是谁,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兼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重臣。他母亲是嘉靖的奶妈,陆炳曾经救过嘉靖的命,深受嘉靖信宠,做锦衣卫指挥使。他干掉了夏言、仇鸾和司礼监的李彬。
杨博也很厉害,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战功赫赫,为官四十余年,深受嘉靖的信任和倚重,在屡次的政治风浪中屹立不倒。
严世蕃自认为可比陆炳和杨博,他对自己的才能还是相当有信心的。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严世蕃确实是大才。
嘉靖能当上明朝的皇帝,是个偶然事件。明武宗朱厚照无子,年纪轻轻就死了,皇室成员按资排辈,朱厚熜血缘最近,就继承了皇位。
嘉靖这个人,政治敏感度非常高,他通过“入门之争”、“大议礼”、“入庙之争”等各种政治斗争,斗倒了那班老臣,成功地把皇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把朝堂诸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嘉靖搞的是权力三角平衡术,朝堂上“清流”、“严党”互相争斗,而司礼监从中牵制和扶抑双方的势力,使朝局各方皆无法独大,嘉靖则袖手旁观,左右平衡。
嘉靖信仰道教,通常在宫中修炼和炼丹,很少插手管理具体事务,那么,他就用这种平衡术来控制着朝局。
嘉靖喜欢读经,常遇到一些疑难之处,就在条子上写些隐语,送到内阁办公室。
由于嘉靖这种表达方式十分隐诲,内阁的严嵩和徐阶这帮大臣很难理解,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复。
但严世蕃却知道,他能够迅速窥破嘉靖的心思。
正是靠着严世蕃善于揣摩嘉靖心思的天才,严嵩父子屹立朝堂多年,历经各种政治风暴而岿然不倒。
,“响应如斯”。
不仅是对古代典章,对大明朝的各种“令甲典故”更加精熟,严嵩都难以断决的事情,到了严世蕃手中,举重若轻,“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
这真是宰相之才啊!又年轻又能干,“精神壮健,能任繁剧。”
所以说,大奸大恶之徒必是大能大才之辈,没有出众的能力,岂能有本事成为大奸?古今历史,从来如此。
,公事又多,“冗如猬集”,但他拿热毛巾擦擦脸,马上就精神瞿烁,“举笔裁答,处置周悉”。
不亚于三国时代的庞统吧。
能处理政事,还善于搂钱。严世蕃没有经过科考,通过他父亲严嵩的门路,进入了国子监,然后进入朝中当官。
搞工程和盖章子。
多么精明啊!嘉靖皇帝喜欢搞基建,而严世蕃把预算、工程和决算盖章揽于一手,这能不发财吗?
有皇帝嘉靖的信宠,有老爹严嵩的庇护,朝堂上大臣们出于工作需要,偏偏还离不开他。
只有严世蕃能够“不忤上意”,所拟的奏折“上果依拟”。
有恃无恐,掌握了嘉靖的“圣心喜怒”,严世蕃实际上就掌握着大明王朝的朝局。
父子就大收贿赂,排挤异已,甚而“诛戳忠良”。
“即世庙英明,入其笼络而弗觉也”。
严世蕃对人心的勘测很深,任何人也瞒不过他的一目了然的独眼。
有一次做修河道工程,他的部下拿了十万两工程款,实际上用了五万两就完成了工程,还剩下五万两。这个部下就私吞了两万两,给了严世蕃三万两。 严世蕃一眼就瞧穿了他的诡计,把他叫来: “把剩下的钱交出来,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
这个下属还想抵赖,严世蕃怒道:
就你这狗脑子,还想糊弄我?这个下属只好把私吞的两万两银子交了出来。当时有个大才子名字叫王世贞,这个人很有名,他交际很广,和很多朝臣都关系不错,比如张居正、杨继盛、戚继光等。
严世蕃通过政斗,利用嘉靖之手杀掉了杨继盛,而王世贞替杨继盛收尸,大哭祭奠,这让严世蕃很不高兴。严家父子就诬告王世贞的父亲王忬,把王忬下了狱。王世贞大惊,就登门行礼,重金相求,请放过自己的父亲。严嵩父子表面上承诺了,实际上则加速迫害,指使别人参奏,嘉靖就杀掉了王忬。
王世贞得知内情,心下大恨,就写了一本《金瓶梅》,把严世蕃比做西门庆。“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
严世蕃还欺负过裕王太子。
嘉靖与裕王太子感情不是太好。做为裕王,每年都从嘉靖这里领取“岁赐”。而严世蕃居然找借口,扣押了裕王的三年“岁赐”。
太子没有办法,只好向他行贿,严世蕃才下令给了太子“岁赐”。
这简直就是嘬死了。
严嵩父子掌控朝局多年,嘉靖也逐渐开始产生疑忌。
致命的失误,嘉靖终于找到了借口。
让嘉靖住到南城去,那是英宗从蒙古回来时候被朱祁钰软禁的居所,你严嵩疯了吗?想干什么?
居心不良啊!嘉靖十分恼火。让“性颖敏,有权略,阴重不泄”的徐阶,接替了严嵩做为内阁首辅。
趁他病,要他命,徐阶迅速发动官员发起对严嵩父子的弹劾,揭露了其父子以往的种种不法行径。嘉靖大怒,罢了严嵩的官,把严世蕃也流放了。
但这个严世蕃并没有去流放地,而是回了老家,在家乡大兴土想,修盖楼房。恰好,工地上有个小官,受到了严世蕃的欺侮,这个小官就跑到京城,把这事捅出去了,闹得沸沸扬扬。
嘉靖怒不可遏,下令把严世蕃抓到京城,下了狱。
文武百官雪片般的奏章弹劾严世蕃,举报他贪污受贿,杀害忠良,违法乱纪。
严世蕃在狱中得到消息,反而很高兴,他说,“这下,我可有活路了。”
但在内阁,徐阶把这些奏折全部扣住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朝堂争斗,徐阶很明白嘉靖的心理,群臣们的这些奏折虽然指出了严嵩父子的恶行,但同时也把嘉靖的责任连带进来了,同时,绝不能让嘉靖认为,大臣们是想借皇帝的手除掉严嵩父子。
于是,徐阶重新拟定了弹劾的奏章,给严世蕃安上了几条完全不符合实际的罪行。
谋逆和叛国。
说实在的,这些都是胡扯淡的事情,严世蕃一样也没有干过,完全都是诬蔑。但是,严世蕃怕的就是这个。而嘉靖呢,要的就是这个。
皇帝要杀人,并不在于被杀者是否犯过这些罪,而在于理由是否适合。
如果说严嵩父子在朝中犯下的真正罪恶,哪一样又没有嘉靖在背后的支持和放纵呢?而“通倭”、“谋逆”和“叛国”,这样的罪名才能把嘉靖的责任完全摘出来。
于是,“天才”严世蕃走向了他最终的宿命。
然后就是抄家了,有一本名为《天水冰山录》的小册子,记载了严嵩被抄家时登记财产的清单:
晚明笔记《泾林续记》中记载:
严世蕃窖藏金银,严嵩开始还不知道。严世蕃干完以后,请父亲严嵩来欣赏,窖中金银“灿然夺目”,严嵩问道:窖深几尺?左右回道:深一丈。
严嵩削官还乡,严世蕃斩首,家产被抄没。官府调派了十艘大船来进行运输,“载以十巨艘,犹弗胜”。
那么,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严世蕃这个人。
严世蕃很有才能,这一点不能否认,他的聪明并非是天生而成,也是通过刻苦和勤奋所获得的,他对经史典籍的精通熟谙,绝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学士大家。
不仅是知识深博,严世蕃对政事的处理能力也相当在行,能胜繁剧,“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有着很高的政务才华。
严世蕃还精通对人心的揣摩,不但对属下,对同僚,对敌手,全部都如掌上观纹,更厉害的是,他能勘破当权者――老狐狸嘉靖的心思,这是尤其难能的。
但严世蕃最终走向了绝路,成也精明,败也精明。
从处世上讲,“人至察则无徒”,过分的精明,在人际关系中,就只能靠智计谋胜算,而缺少转阛避匿的余地。
从朝局上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目了然,勘破众心,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众人皆忌,岂能长久?更可怕的是,皇帝会允许这样一个透视镜的存在吗?
从时代上讲,“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是个皇权社会,帝王有个特征:无限权力的延续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爸当皇帝,儿子当皇帝,孙子也能当皇帝,权力很大,具有延续性。而其他任何个,无论你如何权倾朝野,你能父亲当权臣,儿子当权臣,孙子还当权臣吗?这是帝王的大忌!
所以,人性,朝局和时代决定了严世蕃的命运。
借用清朝重臣和珅的一句诗: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严世蕃是严嵩的独子,他体型肥大,而且很矮,眼睛还瞎了一只,这跟他在影视剧中的形象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严世蕃胆子很大,敢向嘉靖帝的准太子裕王朱载坖索贿,而且他还称作是嘉靖朝第一鬼才,确实是一个狠人。
严世蕃出生于1513年,那时候严嵩已经三十三岁。中年得子,严嵩自然是喜出望外,所以他对这个儿子极为爱护。
严嵩在读书上堪称天才,他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高居二甲第二名,非常优秀。
然而严世蕃虽然很聪明,但是却不愿意走科举这条路,而是想通过捷径去做官,所以他在十七岁的时候,被严嵩弄到国子监读书,后来直接进入仕途,这当然是沾了严嵩的光了,因为那时候严嵩已经是吏部尚书了。
做官之后,严世蕃先后担任尚宝司少卿,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和工部左侍郎等职。虽然没有经过科举考试,但是严世蕃却展示出了惊人的天赋,因为他记忆力很好,通过学习,他的知识面变得很广,对于朝廷的律法和各种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对于经济方面的工作尤其在行。
所以严格来说,严世蕃虽然是沾了严嵩的光才做官的,但是他还算是个能臣。
不过这些都不是严世蕃最厉害的地方,他最让严嵩倚重的地方,那就是他特别善于揣测嘉靖皇帝的心思。皇帝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严世蕃都能及时觉察到。
严世蕃本人也特别自负,他常常把自已与陆炳和杨博相提并论。
陆炳在明朝历史上可是神级别的人物,他的母亲是嘉靖皇帝的奶妈,他自己从小与嘉靖皇帝一起长大,后来成为朝廷重臣,官至锦衣卫指挥使,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三公兼三孤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帮助嘉靖皇帝铲除了多位重量级人物的大佬,就连严嵩都要给他几分薄面。
杨博也是嘉靖朝大佬级别的人物,他文武双全,以文臣身份被皇帝称赞,还被被百姓歌颂;他掌管军事的时候也是战绩显赫,镇守边境几十年,颇为嘉靖皇帝所倚重。
而严世蕃的自信也不是没有道理,26个英文字母,他看透了嘉靖帝的心思,也因此被严嵩所倚重,是严嵩背后的大智囊。
要知道,嘉靖帝可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因为他不是明武宗的儿子,所以后来为自己亲爹亲妈的身份问题跟朝臣长期对立。
嘉靖皇帝也很喜欢玩权衡之术,他让朝廷两派人物之间相互争斗,自己则借机掌控全局,让臣子把事情办了,自己也将实权牢牢掌握在手里,是一个告政治斗争的大佬人物。
嘉靖帝前期还好,十分勤政,后来差点被宫女勒死,所以开始不怎么上朝了,而且他十分敏感,多猜忌,尽管不出门,但是天下事他也都一目了然。对于这样的皇帝,臣子们其实是很难伺候的。
嘉靖帝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不明说,喜欢让别人去猜,因为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免被臣子看破自己的心思。所以在嘉靖朝,很少有人真正懂他,连他的儿子都不明白他的心思。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难以揣测的皇帝,严世蕃却轻松拿捏住了。严嵩为何屹立朝堂几十年不倒,也不全是严嵩的能耐,严世蕃他作为背后的智囊,居功甚伟。
举个简单的例子,严嵩每每遇到大事不决的时候就跟人说,等我与东楼小儿(严世蕃的字)商议之后再说!没了严世蕃,严嵩自己都拿不定主意了!
严嵩与内阁大学士的票拟,嘉靖帝经常不满意,往往在这个时候,严嵩就会派人去请教严世蕃。
严世蕃自然明白嘉靖帝想要的是什么结果,所以他给出的意见往往也都符合嘉靖帝的心意,即使有确实不好拿捏的地方,严世蕃也能给出一个不得罪嘉靖帝的方案。
再比如说,嘉靖帝很喜欢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写下来派人交给严嵩等值班的大学士讲解,严嵩多数都能应对。
但是,遇到严嵩自己无法作答的时候,严嵩便叫人把嘉靖帝问的东西写下来,叫人从西苑门递出去,飞马送到相府交给严世蕃。严世蕃很快就能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送到宫里,然后再由严嵩整理后交给嘉靖帝,嘉靖帝每次都很满意。
所以说,严嵩是明面上的宰相,而严世蕃则是暗地里的宰相,他通过严嵩对嘉靖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对于洞察一切的嘉靖帝而言,他又何尝不知道呢,所以他其实也是很重视严世蕃的。
我们来看看严世蕃任职时间最长的官职,尚宝司少卿和工部左侍郎,这两个官都是干啥的呢?
尚宝司少卿主要是帮皇帝掌管各种印玺的,而工部左侍郎则是负责工程建设的。这两个官职都不高,但是这两个官职如果是同一个人掌握,再加上他是首辅严嵩之子,那么权利就很大了,工程的审批和实施都是严世蕃一个人掌管!
嘉靖时期的财政问题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了,所以谁能帮嘉靖帝解决钱的问题,那么谁就能得到重用。严嵩父子贪赃枉法,富可敌国,可嘉靖帝却迟迟不对他们动手,这是为何?还不是因为严嵩父子可以为嘉靖帝搞钱!
嘉靖帝是个十分贪婪的人,据历史记载,仅仅在嘉靖帝一朝,各种工程建设很多,但是国库却年年赤字。
为了搞钱,嘉靖帝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大肆办皇店,官店,藩店和卫店,垄断矿产资源,欺占商人和百姓的财产,收重税,等等。
但是嘉靖帝比较聪明,他从不亲自出面,而是让太监和臣子代劳,严世蕃也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受到嘉靖帝重用的。
尽管严世蕃不是内阁成员,甚至不是高官,但是他的地位却很高,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怕他。
依仗着帮助皇帝捞钱的机会,严嵩和严世蕃掌握了嘉靖朝半个钱袋子,而且他们自己也捞了不少钱。
然而在捞钱的过程中,严世蕃是很精明的。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十万两银子可以搞定的工程,结果手下五万两搞定,自己吞了二万两,上交三万两给严世蕃。
严世蕃对于工程造价一清二楚,而且他就知道手下谈了钱,于是就把那二万两要回来,自己独吞。
在经济方面,严世蕃的精明鬼才是无可挑剔的,而且他还十分擅长搞政治斗争。
比如说只要是得罪他的人,他就会通过嘉靖帝的手去除掉那人,他手段高明,而且听起来还十分合情合理,还不留多少痕迹,最后连嘉靖帝都觉得那人必须除掉!
名臣杨继盛弹劾严嵩等五人十条罪状,嘉靖帝不但不怪罪严嵩,反而将其下狱,这是为何?因为严世蕃向嘉靖帝进言,说杨继盛的奏折里把嘉靖帝的两个儿子给捎带了,难道皇帝的儿子也有什么过错吗?
严世蕃虚晃一枪,将目标转移到嘉靖帝儿子身上,嘉靖帝自然不高兴,于是处置了杨继盛。
严世蕃算是摸透了嘉靖帝的心思的,因为嘉靖帝还有很多事要依仗他们父子二人,而且他也绝不允许有人对自己的儿子不利。
还有沈炼,早前在锦衣卫干过,他也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然而严世蕃巧舌如簧,说得嘉靖帝最后也认为是沈炼在诬告,所以把他抓了起来。过了两年,严世蕃又找机会向嘉靖帝进谗言,把沈炼和他的两个儿子给杀了。
所以说,严嵩严世蕃父子之所以敢横行不法,除了搬弄是非欺瞒嘉靖帝之外,还在于严世蕃全蕃看穿了嘉靖帝的心思,嘉靖帝也需要他们去制衡爱他大臣,所以嘉靖帝及即使掌握了他们犯罪的证据,也不会轻易相信动他们。
但是,严嵩年老之后开始频频犯错,而严世蕃也因为太过骄纵而犯下大错。
那时候嘉靖帝的第三子裕王朱载坖的两个哥哥都死了,所以他按照惯例是要被立为太子的,但是嘉靖故意不亲近朱载坖。严世蕃因此认为,朱载坖有可能当不了太子。实际上他是想错了,后来朱载坖成了皇帝,在这一点上,严世蕃的鬼才败给了嘉靖帝的智谋。
眼看朱载坖不受宠,所以严世蕃就故意冷落朱载坖,三年都没有给朱载坖的王府发送岁赐。朱载坖不敢去找嘉靖帝告状,所以只能厚着脸皮,找人借了1500两银子去向严世蕃行贿,严世蕃这才将岁赐补发给了朱载坖。
经过这件事之后,严世蕃常常跟人说,连天子的儿子都要给我送钱,谁还敢不送!所以严世蕃后来越发张狂起来,收受贿赂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据说他家的钱比国库还多!很多大臣都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但是嘉靖帝考虑到朝政问题,所以一直在包庇他们。
在嘉靖帝眼里,贪财就贪财吧,只要不干涉皇权就好,严世蕃懂这个道理,他常常对严嵩说,很多事不要把嘉靖帝逼得太急。但是严嵩年老之后十分昏聩,他极力举荐自己的亲戚欧阳必进接替即将致仕的吏部尚书吴鹏,嘉靖帝很讨厌此人,但是碍于严嵩的情面答应下来。
其实这是严嵩在与嘉靖帝争权的体现,嘉靖帝尽管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心里的猜忌心开始变重。不久之后,嘉靖帝罢免了欧阳必进,这其实就是一种对他的警告。
后来,严嵩的老婆去世,严世蕃必须在家中守孝,不得参与朝政。此时严嵩没有了严世蕃在背后为自己及时拿主意,所以看不懂嘉靖帝的诏书,也猜不透嘉靖帝的心思,嘉靖帝便开始觉得严嵩真的老了,开始越发厌恶他。
还有一次,嘉靖帝居住的宫殿着大火,严嵩却建议嘉靖帝住到南城去。南城曾经是明英宗从瓦剌回来之后住的地方,嘉靖帝当然很生气,认为严嵩居心不良。其实嘉靖帝的心思是新修一座宫殿,但是严嵩却体会不出自己的意图。
倒是徐阶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提出修建一座宫殿,得到了嘉靖帝的认可,后来嘉靖帝还升了徐阶的官,让他制衡严嵩。
其实徐阶这个人是有心计的,他时常受严世蕃的羞辱,但是他一直在隐忍,他也知道自己无法直接扳倒返送严世蕃父子,所以他也学乖了,时常在嘉靖帝面前说好话,事事都顺着嘉靖帝的意思,最终得到了嘉靖帝的信任,从而取代了没有严世蕃支援的严嵩 。
不久之后吗,徐阶开始策划群臣上告严嵩的罪行,这时候嘉靖帝已经不再想要庇护严嵩父子了,所以罢了严嵩的官,让徐阶担任首辅。徐阶担心嘉靖帝对严嵩还有眷念,所以还亲自去严府慰问,还答应帮严嵩在嘉靖帝面前说好话。严世蕃对此十分感动,所以就停止了让爪牙们在四处的活动。
不久之后,嘉靖帝果然想要再招严嵩回来,但是徐阶极力劝阻下来。后来,徐阶又投嘉靖帝所好,将一个名叫蓝道行的道士介绍给嘉靖帝,得到了嘉靖帝的信任。当然,这个蓝道行就是徐阶安排的人,他故意跟嘉靖帝说朝中有奸臣,暗指是严嵩,嘉靖帝于是决心惩治严嵩。
后来,又有大臣不断上告严嵩和严世蕃,最终嘉靖皇帝下令抓捕了严世蕃,徐阶给他的定的罪名很值得玩味,不是什么贪赃枉法,而是欺君罔上,勾结倭寇和土匪,还把房子修在有王气的土地上!
徐阶高明啊,知道如果给严世蕃定其他罪名,一是会在经济问题上牵扯到嘉靖帝,二是很难扳倒严世蕃,而嘉靖帝最不喜欢的就是犯上和通倭,所以严世蕃最终被斩首,死时五十二岁。
嘉靖帝因为念及严嵩的功劳,所以只是将她的儿子兼智囊给铲除了,严嵩已经没有作用和威胁了,所以留了他一命。不过,严嵩死了儿子,心中很悲伤,再加上年纪大了身上有病,所以第二年就死掉了,享年八十七岁。
总结一下,严世蕃纵然是鬼才,但是他把大多数心思都用在了歪门邪道上,这也使得导致其家族衰亡的重要原因。
严世蕃,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据说,《金瓶梅》中烂名昭著的西门庆的原型便是此人。
不过你若仅凭他的恶名便认定他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位严公子,“嘉靖第一鬼才”的称呼那绝非浪得虚名。
为什么这么说,您且听有书君细细道来~
一、他博闻强记,过目成诵,确是奇才。
据说,当时担任首辅大臣的严嵩有句口头禅:“等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别说,他这小儿还真是他的智囊团。
当时人说,嘉靖皇帝喜欢看经史类书,遇见不明白的地方,就用朱笔写在纸片上,令太监交给严嵩等人讲解。
一天晚上,类似的询问之旨到了,可徐阶等值班阁臣都不明白其中之意,因此惶恐无措。严嵩安慰众人说:“不用怕!”随即抄录皇帝所问,令人飞马送回相府,要世蕃立马作答。世蕃当即指出此语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做何解释,立即回报。严嵩等人找来该书翻检,果然如此,于是按其解释写好交给皇帝,嘉靖皇帝看了非常高兴。
还有一回,嘉靖皇帝夜传圣旨,询问某事当如何处理,很难定夺。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商议半天,每人各写一帖处理意见,可是反复斟酌,始终不敢回复皇上。严嵩只好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
时间已过凌晨两点,不能再拖了,三人不得已只好将商议的结论誊录交上了。不料,皇帝看了都不满意,让打回来重写。恰在这时,严世蕃的回帖来了,照他写的抄录一份交上之后,皇帝顿时满意了。
这么多书,如星河浩瀚,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们也不可能完全记得。而严世蕃,一个非科班出身,只是靠父亲走后门混进官场的人,竟然可以办到,除了聪敏博学,还能说什么呢?
光这些还不算出奇,严世蕃的精力旺盛的简直不像凡人。都说酒能误事,但这严公子居然吃喝玩乐和处理公务两不耽误。
有时他酒醉酣睡,正巧严嵩有要事询问,便用大脸盆装满滚沸的开水,将毛巾浸于其中,然后乘热提出,围头缠三圈,稍凉了再如此更换,围上一两回就醒了。醒来之后,他没有丝毫酒态,提笔作答,处置周全,出人意外。
不知各位看官作何感想,有书君对这严世蕃可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得不说,这就是个百里不得其一的人才啊!只可惜他的聪明都用错了地方。
二、他工于读心术,把人心揣摩的近乎透明。
话说,严公子并不只有博闻强记,过目成诵那两下子。关键是,他还精于读心术。他十分明白皇上心中所想,了解皇帝的喜好厌恶。
严世蕃对皇帝心思能把握到什么程度?关于这还有个小故事。
朱厚熜这个人呢,对儿子非常冷淡,照一般臣子的想法,多半会觉得,再冷淡,人家也是亲父子啊,但严世蕃可不是正常人的思维。
因为太子没行贿,他居然敢连着三年不给太子发生活费!太子实在没办法,找人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公子这才下令财政部给太子发生活费。
说实话,有书君对严公子简直要膜拜了,这是什么自信?他凭什么能认定人家父子不会沟通呢?可事实就是,皇帝父子的确被他玩的提溜转!
民间传说的严公子就更玄乎了,说是你还没张嘴,他就知道你下一句要说什么了。他管工部,有一次,一个下属拿了十万两去修河道,花了五万两,自己拿了五万两,给了严公子三万,自己拿两万。
严公子很不高兴,觉得下属不上道,把他叫来说,“把剩下的钱拿出来,这件事我就不追究了。”
下属认为严公子哪能那么明白底里,就扯皮死不认账,说真的就吃了三万回扣,已经一分不少的给您了。
严公子大怒,一拍桌子,你起码还有两万,少自以为聪明,以为我笨?!下属擦擦汗,只好把两万给拿了出来。
有书君看了这个故事也擦了把汗。严世蕃这人真的是太可怕了,人在他跟前简直就像是透明的一样,一思,一念俱在他眼里,连皇帝也不例外。如此鬼精灵,说他“鬼才”真是一点不虚夸。
三、他特别善于寻人纰漏反戈一击。
严世蕃最厉害,也是最终害了他自己的聪明之处是,他特别善于寻出别人的纰漏反戈一击置人于死地。
严氏父子因为贪赃枉法早就被正直之士所痛恨,因此不断有人站出来弹劾他们。但是,这些弹劾不但从不奏效,反而那些弹劾他们父子的人最后反而备受打击,丢官不说,有的还搭上了身家性命。就是因为严世蕃太会寻人短处反将一军了。
被誉为明代第一谏臣的杨继盛就是反严最典型的炮灰之一。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书揭露严嵩祸国殃民的真实面目。
疏中所奏严嵩的罪状,句句属实,严嵩无法抵赖,但严世蕃竟然从杨继盛自己写的奏章中找到了漏洞。他抓住杨继盛奏章中“或问二王(裕王、景王),令其面陈嵩恶”这句话,反诬陷杨继盛与二王串通。
因为他太清楚刚愎自用的世宗最忌讳大臣们越过他和自己的儿子们结交。果然,皇帝甚至连揭发严嵩的罪状是否属实也不问问,直接降旨将杨继盛逮捕入狱了。
严世蕃害了一辈子人,也教会了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臣徐阶从嘉靖皇帝最敏感的倭寇和修道两件事上做文章,借众臣弹劾之手,成功了激怒了嘉靖,最终一举掀翻了严氏父子。
纵观“鬼才”严世蕃的一生,有书君发现,严世蕃固然很聪明,可其实最聪明的人却不是他,而是嘉靖皇帝。
正因为皇帝太聪明,觉得自己不必事必躬亲,只要控制好几个大臣就行了。所以在他治下,才产生了以严世蕃为代表的一群尔虞我诈的鬼才臣子。
然而权谋终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嘉靖控制了大臣,让他们相互制衡,但是另外一方面,大臣们为了相互制衡,就拉帮结派,忙于算计而无暇国家大事。
当一个国家的管理之道偏离了正确的航线,变成了权谋与诡计的博弈,那还能有什么希望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才华横溢+揣摩上意,仅凭这两手,官二代严世蕃就混的风生水起,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服。
严世蕃能上位,首先是有一个好爹,同样有能力的人,谁要是有一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父亲,就可以人比人气死人,火箭速度提拔,人家早晨吐口痰的时候可以享受美貌姬妾的“美人盂”,而草根出身的你却只有苦逼的给黄脸婆倒夜壶。
就像每一个成功的贪官一样,严世蕃也十分有能力,别看他长得脑袋大脖子粗,还瞎了一只眼,但通晓时务,熟悉国典,智商优秀,再加上能“揣摩上意”这项突出的情商值,想不成功都难,所以才有嘉靖朝“第一鬼才”之称。
有这么几个反映严世蕃聪明才智的例子。
嘉靖皇帝有一次夜间忽然觉得有件事很难处理,传旨给内阁大学士们让他们“票拟”。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度,首辅严嵩和徐阶等人在值班房商量老半天,也没有统一的好主意。
最后只好各自写一篇,写完后传阅着互相给提意见,推敲半天,仍然无法统一提出处理意见,但架不住太监不停来催促,说皇帝不高兴了,嫌太慢,最后只好狠狠心誊抄了一遍呈上去了。
这个时候,严嵩赶紧派人回府把皇帝要求给儿子严世蕃传了一份,让他赶紧出主意。
过了一会,太监把嘉靖帝批阅后的“票拟”拿了回来,大家一看,皇帝明显并不满意,很多地方被朱笔涂抹。
恰逢此时,严世蕃的回帖到了,几个人一看,观点独到,字字珠玑,赶紧重抄一遍,又呈给皇帝。
果不其然,这次一遍通关,皇帝几乎未改。
这几个人,包括严世蕃的老子严嵩,算是真正服了严世蕃,自此后,凡是有难题,大家没有统一意见的,都会抓来严世蕃顶缸,而人家严世蕃严枪手所写的,每次几乎都能顺利过关。
所以严嵩才能说出“等我与东楼(严世蕃号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这样的举贤不避亲的狂话,严世蕃成为内阁官方荣誉枪手。
嘉靖皇帝晚上喜欢看书,又一次,看到一本书上有读来艰涩的地方,顺手把这几个字抄下,仍令太监送到值班的阁员们那里求翻译,严嵩、徐阶、李本统统解释不上来。
老办法吧,快马加鞭送到严世蕃处,很快就等来了回信,写的也很简单,一行字解释意思,另一行字介绍出处,是那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几人找来此书一翻,果然如此。
严世蕃难道不是有名的夜夜笙歌的腐败分子么?喝醉了怎么办?照样办!
据说每当求救信送到严世蕃府上之后,严世蕃不管喝得多醉,都会让人找来一盆热水,浸泡毛巾后,以烫毛巾敷面,如此两三回后,必然精神抖擞,提笔就写,是典型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好典型。
嘉靖皇帝喜欢青词,内阁辅臣中多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严世藩最得意的功夫就是写青词。
“鬼才”严世蕃头脑的最后一次灵光闪耀,出现在他二次锒铛入狱之际,当时面临御史林润等人数项罪名的参劾,他故意散布风声,表示宝宝怕死了其中一项罪名。哪一项?陷害忠良!
这项罪名,就连普通老百姓听起来也很愤怒,沈炼、杨继盛案在民间早已传到沸反盈天,为刚正不阿的好官沈炼、视死如归的猛男杨继盛将军报仇,是一种人皆拍手称快的政治正确,这项罪名砸实了,光老百姓的唾沫都能淹死他小样的!
“三法司”的各位领导黄光升、张永明、张守等人也认同这种说法,他们把“陷害忠良”这项罪名丰富了语言,写的煽情又生动,并放在了据说严世蕃最害怕的谳词头条。
严世蕃听说了这条消息,长舒了一口气,欧耶,终于成功保命了。
可惜另外一名青词达人——想彻底扳倒严嵩父子的徐阶,同样想到了这一点。
徐阶看着黄光升拿过来的谳词,笑问老黄:“看来老严家做通你们三法司的思想工作了。”
黄光升一脸懵逼,徐大人这是烧糊涂了么?我们恨不能置严世蕃于死地啊,你看我们的语气用的多激烈多严重。
徐阶告诉黄光升,问题就出在他们对“陷害忠良”这项罪名的重视程度上,语气越煽情,效果越反其道而行。
当年给沈炼、杨继盛定下罪名的当事人正是嘉靖皇帝,老哥爱面子,不爱承认错误,你们这么写,是想把他老人家的脸面放在火炉上炙烤么?
要想置严世蕃于死地,就得把这条拿下,多突出他“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住宅私拟王府”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程序上是冤枉了他,不假,但能达到大家让他死的实质目的。
当“鬼才”严世蕃闻听到最新案情反馈,得知被取消了“陷害忠良”的控诉,又加了新罪名时,连那一只正常的眼睛也闭上了,他的双高智商情商告诉他,这下,药丸!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