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三岁突然去了幼儿园,头几天见生哭是非常正常的。作为爷就此立规矩尔感觉可能早了点?在尔的认知中,如果女儿见生无作任何反映你觉正常吗?或许要考虑其它的“原因”了,是吗?过了“初一到十五”就好了。人都是有阶段性的,特别是尚在无认知中的小幼儿。或许在幼儿园待熟后会有另外的一种表现?毕竟是一个小幼儿,需要的是关爱与耐心!
女儿刚上幼儿园,在这个人人平等的小小天地里除了老师必要的关怀之外,少了那份在家独自享有的疼爱,似乎觉得很委屈,很失落,于是哭泣!亦或是在园里被别人欺负了,回来哭泣,这都是孩子的正常反应。如其天天哭泣,则说明孩子幼小的心灵确很玻璃,有一种恃宠而娇的心理,孩子爷爷建议要用“打"的方式为孩子立规矩,此法似不完全可取,立规矩是必须的,以“打”立规,“打"字先行,则是操之过急,还是应该“引"字向前,以“导"立规比较合适。正确的做法应该跟孩子讲点小道理,引导孩子去看看别的小朋友的表现,然后问他(她)人家的孩子怎么没有哭呢?好孩子是不应该天天哭泣的啊,宝宝上学了,说明宝宝又长大了啊,又长大了的孩子应该和别人一个样子啊,有事找老师,多玩几个小朋友,你和他们一起看电视,听老师讲故事,跟老师学儿歌,做好玩的游戏啊!以后可不要天天哭泣啊,要不然小朋友会哭话你的啊!爸爸妈妈也会不高兴的啊,再不听话,就不给你买玩具了啊!……对孩子逐步提要求,立规矩,而且说到做到,切不可操之过急,“打"字向前,适当的时候,屡说不改的时候打几下也是可以的,既要立规矩,又要有方法,立了规矩就必须要求孩子做到,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引导之法。
说说我的做法。我的孙女四岁,去年入园前我就开始给她打了“预防针“,对她说:“从电视上看到人家小朋友,都上幼儿园了,你觉得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快乐不?"她说:“快乐!幼儿园里小朋友多,可以玩各种游戏呢,还可以听老师讲故事,跟老师学唱歌学跳舞!那里比在家里好玩多了啊!”我说:“那你想不想去啊?想去的话,你去了可不许哭呦!”孩子说:“想去,我不哭,我们拉勾!"等到入学的那天,到了教室门口,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在哇哇的哭鼻子,她也忍不住,刚要撇嘴,我说:“宝宝还记得昨天我们说的话了啊,我们还拉勾的呀!“还真的管用,孩子用小手一摸眼晴,不哭了,在老师的引领下坐下了,我站在窗外向她竖起大拇指,只见她裂开小嘴笑了!后来一连几天,我问她,今天可有小朋友哭了没有?你哭了吗?她说:“我今天哭了!我想爷爷时就哭了!“我笑了说:“好宝贝,还想着爷爷啦!想可以,可不应该哭鼻子啊!以后可不能再哭了啊,宝宝长大了,总是要去上学的啊,再说,爷爷天天接你送你,放学后不就又和爷爷在一起了吗?”她说:“以后不哭了,人家就是有点想呗!"从此以后,只哭过一次,说是有个大个子男生打了她,她告诉老师了,那个男生被老师说了一通,我表扬了她,夸她做的对,她于是又笑了……
我的做法,是不是有可取之处,供你借鉴。
孩子在幼儿园不哭闹是因为并没有安全感。所以求生本能去要求自己要乖。但是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家还是孩子最后的安全港湾。刚开始孩子离开家独立上学本身就是不开心的。在家里家长更要更多的给予耐心。因为那是孩子在释放幼儿园里无法释放的压力。是相信你们才会这样。哪有孩子不哭的。哪有不让孩子哭的?!才几岁啊就让孩子控制的好自己的情绪不现实啊!我觉得你还是对的。家就是有爱的环境。家长就是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在家里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事。多陪伴一下。安抚一下孩子思念你们的心情。这才是正确的事。打从来都是不对的!你想想在幼儿园不敢发泄压抑着自己。在家里也要憋着也要害怕。那孩子心理会出问题的!
回答:刚刚读幼儿园的孩子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她来说,幼儿园的一切都是陌生,不熟悉的。
从熟悉,亲切的父母身边脱离,
环境的改变,陌生感,恐惧害怕,
因为之前熟悉的爸妈都不在身边,
当她习惯了待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父母了解她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包容她,在幼儿园,老师不知道她的生活和习惯。
她对老师和其它同学也不了解,自然会紧张,害怕,以前从未和父母,家人之外的陌生人进行长时间的相处和训练。
这种感觉很陌生,信任感是需要时间去建立。
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有安全感的.
早上哭,父母送她去幼儿园之后,直接走了,孩子习惯了和父母待在一起,自然不习惯。
在幼儿园不哭,有老师的带动,情绪心理辅导,让她融入其它小朋友的群体。
有集体的参与,小伙伴在身边一起玩,就不会孤单和害怕。
回到家中,没有了其它同学的陪伴,
一个人无聊,再加上老人对她比较凶,喜欢吓唬她,孩子当然会不开心。
对她又凶又要揍她,这么小的孩子心理畏惧老人。
不愿意听从老人的话,这个心理因素很重要。
3岁孩子的认知,对她好的父母有亲近感,对严厉的老人害怕,幼儿园教案,没有安全感。
这么小,她也不懂老人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她,只知道吓唬她。
父母了解,知道她的性格,需要什么,没有凶她,吓唬她。
对一个3岁的孩子没有必要去立规矩。
学会慢慢引导,了解她的需求,就知道如何教育她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