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允
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在开始练习之前,往往会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那就是从哪一种书法风格开始最好?这个问题,我们之前的很多推送文章都说过,我的观点还是从你喜欢的开始吧!
当然,最常见的说法是从正则开始。
为什么?
由于字体结束了近三个世纪的演变过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楷书从此成为日常应用的基本字体。自宋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概念:
楷书是书法的唯一基础,如果写不好楷书,就无法掌握书法。从此,大部分人都是从楷书开始学习书法的。
既然这么好,就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前世今生吧。
从哪里?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始于汉末,原型见于三国时期。一些西晋楷书只有轻微的文书意义,东晋楷书逐渐成熟。
反映早期演变的作品包括:
元和四年简
西平元年骨灰盒铭文
咸熙二年
南昌晋墓简
朱然名刺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南方的变化略早于北方。吴国朱然的名刺早于咸熙二年,但在开化更进一步:强调转折,夸大提及。
这些笔迹反映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隶书的波尾逐渐不再飘出,但其他笔画仍保持摆动笔画和圆转的意思,然后转折逐渐淡去,笔画逐渐变直,笔画逐渐变直。压制的效果 开始、收尾和弯曲都增加了动作,动作越来越明显,形状也逐渐复杂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压压逐渐取代了笔的转动,成为笔法的核心组成部分。
除了魏晋时期的纸片和简书,钟尧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钟尧传下来的刻石大多经过后人修改,与当时的风格相差甚远。比较靠谱的是《建机志标》。字形为扁方,为隶书的遗风。
魏晋南北朝
王羲之楷书有《皇庭经》、《乐易论》、《东方朔画赞》等。
王宪之传世楷书有《洛神赋》《十三行玉版》
两王的楷书是什么样的?好在这一时期仍有一些可靠的行书墨迹,从其中所含的楷书字或接近楷书的笔画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楷书的出现。
王惠之《新月帖》和王宪之《二十九日帖》中夹杂楷书。从楷书或与楷书相近的字,我们可以大致概括出它们的楷书笔画。
《二十九日邮报》
《新月邮报》
例如,折叠笔下压的宽度一般不超过折叠笔后的笔画宽度;折笔再划笔时,笔往往逐渐抬起,笔划逐渐变窄。
与此时接近的博元贴,也有着同样的特点。
《博远邮报》
后人的压榨和压榨,与此不同。有时压和抬几乎是在同一点进行,压下后笔才抬起,产生一个突出的接头。
大约在60到70年后,王僧倩超过点画宽度的笔法成为笔法变化方向的主要特征。
王僧倩《雪仁亲王帖》
字形、程度和用字方式是楷书形成和转变的重要标志。
南北朝时期,楷书发展迅速,留下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
一般来说,北方的楷书笔画方正、明亮、锐利、紧凑,而南方的字体则优雅,笔画趋于圆润。
《张梦龙碑》
《张梦龙碑》中所见的刊物几乎都是后人采掘出来的拓片。笔触风很大。事实上,早期的拓片风格完全不同。每一个字都别出心裁儿童学习网,同时又带有一种随意、轻松的感觉。
《张玄墓志》
《衡章墓志》除了在笔法和结构上保持北魏楷书的基本特征外,还增加了更多的笔触,使部分点画的弯道和内部圆润饱满,形成了自己的面貌。静谧、生动、矜持、优雅、淳朴,这些难以调和的审美品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隋
内战结束后,隋统一中国,楷书也呈现出南北融合的特点。
《龙藏寺碑》从楷书的发展历史和书写水平来看,是隋代楷书的代表作。结构极为精巧,关系细节处理得当,开创了唐代楷书之先河。
《龙藏寺碑》
大学教师
唐代是楷书的黄金时代。近三个世纪的前期准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从技艺、意境、图案上,都为楷书的繁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到了唐代,立碑风潮盛行,楷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唐代好的雕刻,栩栩如生,含蓄,接近墨痕。
欧阳询和于世南都是南朝和隋进入唐朝的关键人物。他们在南朝末年接受书法训练,经历了隋朝南北融合的关键时期。影响延伸到这个新生时代。
《花都寺碑》
《九成宫礼泉明》
欧阳询的《花都寺碑》和《九成宫礼泉铭》是唐初楷书的代表作。笔法细致、严谨、规范,有抬、退、转相结合的特点。结构正确舒展,字体大小匀称,排列整齐。但每个字的结构都经过精心调整,笔画排列不能移动一点。
楷书远不如草书、行书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比隶书难,但欧阳询等人的作品在字的结构上建立了界限标准,伴随的作品这个标准很有说服力,被一群书作家逐渐掌握,既合理又现实,但对于大多数学习者,尤其是后世的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太难的目标。
《夫子庙碑》
“夫子庙碑”是余世南唯一幸存的碑文。余世南在结构控制上可与欧阳询相媲美,但他的文笔却圆润而沉稳。他的风格接近王羲之,更偏向古风。笔画中的笔触褪色柳的笔顺,笔触修长适度,给人以丰腴略显纤细的感觉,作品稀疏、淡雅、含蓄。
褚遂良是继欧阳询、于世南之后最重要的楷书书法家。在早期的《碑主碑》中,方笔的运用颇具特色,人物结构的轮廓是表里如一,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面容,仔细观察。,也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
《纪念碑大师纪念碑》
在后来的《雁塔圣教序》中,点画中加入了波动,显得更加优雅。
《大雁塔圣教序》
到了中唐,人们对楷书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转向点画的起点、终点和转折点,这使得楷书的升降和驻留不断加强,甚至越来越突出。
颜真卿早期作品《多塔碑》就是这一趋势的代表。
《多塔纪念碑》
颜真卿正处于唐代楷书风格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不仅接受了时代的影响,而且由于自身个性的力量,形成了开放、蓬勃、大方的作风。这时候的修养和技术水平,已经能够随随便便地表现出对笔法和结构的出色控制。
在《麻姑仙坛记》等作品中,严谨与随意的交融,标志着楷书在唐代的真正成就。
《麻姑仙坛的故事》
颜真卿书法的才华,表现在对时代风格的敏感,以及节奏、结构和内心感受的贴近。早期其他书法家的楷书作品中的小错误,让人觉得是错误的,而颜真卿的变奏则显得松散随意,因为这些细节已经成为了整个风格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颜真卿的重要楷书作品有《唐代中兴颂》、《颜秦礼碑》、《颜家庙碑》等。
《唐代中兴颂》
《严家祠碑》
《严秦礼碑》
刘公权是继颜真卿之后重要的楷书作家。颜真卿去世时柳的笔顺,刘公权七岁。
在书法史上,“颜柳”一直被称为在一起。事实上,刘公权在结构上与颜真卿相差甚远。其严谨匀称的结构,更受欧阳询等人的影响。笔法确实符合颜真卿,但刘对点画的把控更为细致,每一个笔触、收尾、转折点都非常规范。这一点点变化,或者说一点点进步,对审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些点点滴滴在欣赏者的心目中成为了独立的、标准的组成部分。由于笔画的严谨和紧张,笔画轮廓的张力得到加强,而且略有孤立,这种变化使整个作品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神秘之塔》
至此,楷书已经充分发展成熟。
唐代以后,楷书创作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领域。一个人研究唐代的杰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当你想开始创作的时候,几乎所有可能的方面都被唐人做了,而且他们的作品也很出色。天赋和想象力是不能用的。空间。
楷书之前的各种字体,不会等到这么成熟,才会出现新的字体。一切都会从零开始,会有无数新的问题和机会供人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以后不会出现楷书。新字体。这就是困难的根源。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而这个例外,就是被整个宋朝与唐朝分开的元朝赵孟俯!
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刘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