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预警。
生活工作种种诸如穿衣打扮、家居装修都涉及配色,各种目的配色原理相同,但侧重不同。
下文针对PPT,详解配色原理、实践、技巧和工具,先放个目录。
PPT配色特性
首先,明确一点,PPT的使用场景和元素构成,要求其有一些独特的配色手段。
1、PPT的使用场景,往往搭配长时间的演讲,观众会盯着投影屏理解演讲的内容,过于鲜艳的背景会造成审美疲劳和视觉疲劳。
2、PPT元素较多,功能性强。一定需要考虑的配色包括:背景色、形状颜色(突出色、辅助色)、文字颜色(标题颜色、小标题颜色、正文颜色、备注颜色)。
上图的配色从色轮上看,是科学的。
我就问你看起来累不累!眼睛跳不跳!
至少有2个问题。其一,背景太亮,观众难以集中注意力长时间观看上面的字;其二,要素颜色单一,层次不明确。
同样的主配色下,稍加修改或许更适合PPT一些。
配色原理
人在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是色彩。
每种色彩都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我们常说的,紫色代表神秘,蓝色代表迷离空旷,红色代表热情与危险,绿色代表生命等等。
色彩对心理的影响来自于联想 。
比如我是餐馆老板,做了这样一份宣传,你会光顾这家店吗?
自然界中蓝色的食物很少,介绍食物的PPT可能就不适合用蓝色,而科技的PPT就比较适合用蓝色。
将上面这份PPT从色彩上调整一下,也许要好一点。
再比如,我要做一份野外郊游PPT,但是用了这样的配色,你敢报名吗?
红色给人警醒敬畏之感,轻松愉快的亲子游用红色就搞得像有去无回,而党政的PPT就比较适合用红色。我们调一下色彩,也许报名的人就会多一点(这两个例子也说明配图的重要性)。
因此,在制作一份PPT之前,想想你的行业、目的、听众,然后确定一个主色,很重要!
色彩的理论
那么,什么样的颜色才逼格够高呢?
得从色彩的三围,咳咳,不对,三要素说起。
1、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比如我说,你绿色帽子很好看,其实我在说色相。
你能叫出来的名字,就是色相 。自然界中各个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
2、明度
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
我说,你今天的绿帽子有点亮眼,其实我在说明度。
3、纯度(饱和度)
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
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
我说,你今天的帽子绿的有点高档,其实我在说纯度。
上面三顶帽子,你喜欢哪一顶呢?
我估计第三顶会得最高票,理由可能是第三顶帽子的色彩看起来更高端一点。
有的颜色,看起来会比较高端静谧。
符合现代人 追求心理恬淡的心态。我们亲切地称之为“性冷淡色”。
例如火爆的莫迪兰色系。
我们将莫迪兰色拿出来分析一下,看看它的三要素。
三个数字分别代表HSL:Hue[hju]色调,Saturation['s?t??'re??n]饱和度,Luminance['lum?n?ns]亮度。
就会发现,性冷淡色的饱和度很低。
如果我们将饱和度调高,就会变成这样。
倒也无所谓哪个颜色好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能够帮助大家理解色彩三要素的含义,选取适合自己的颜色就好。
像这些PPT,我就是用不饱和色做的:
如何搭配颜色
那么确定主色之后,怎样搭配颜色呢?答案是色轮。
将可见光的色相连起来,就是下面这个轮子:
当你面对那个色彩球的时候,就会纠结于到底选单色搭配?还是类比色搭配?还是补色搭配?分裂补色搭配?原色搭配?三角搭配?
色彩是帮助我们体现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前文中提到了,PPT中元素众多,功能性强。至少要为背景、常规形状、衬托形状、突出形状、大标题、小标题、常规文字、备注文字配色。
基于功能,当没有特殊考虑的时候,我强烈建议,使用补色搭配,既能够使得搭配比较稳重,颜色不至于过多也不至于单调,又能够体现并列、衬托、点缀、突出等逻辑关系。
补色(对比色)搭配 也许是常规幻灯片演示中最合适色彩搭配!
案例
拿商务PPT当中最常用到的多项并列页面为例。我们的目的是分别介绍这下面四位:
添加单色色块,可以让页面更加易读,明确四者的并列关系。
但是页面显得过于单调,我们需要拿着激光笔,一个一个地指着他们的脸说,这是xx,是我们的xx,他干了什么事。这时候,用不同明度的色块进行区分,可以很好地让观众了解,我们介绍的是拿咖啡的这一位帅哥。
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对不对?颜色过于单一,页面又是活泼,加点对比吧!
甚至你可以这样:以上用的是商务蓝、黄作为例子,也许不适合你的演讲场合或者高端审美,那么我们按照刚才的配色思路,改成文艺范也是同样的道理。
补色搭配技巧以下三点可参考:
1、主色与补色最好有大小上的明显差异,或者在空间距离上分割开来;
2、主色可以选取不同明度的若干颜色,对立当中包含统一;
3、可以加入一些黑、白、灰。
当然,单色和多色搭配也可以呈现出很好的效果。
单色搭配技巧最重要的莫过于,合理应用黑、灰,打造精致的背景。
单色传递给人的情绪较少,让人觉得这份产品一定是在与世隔绝的秘密研究基地里面经过长年累月的匠人打磨而成的。如果你要做一份发布会PPT,不妨试试黑色背景。
当然,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性格,给人的感受不同。配色是一个相对主观的东西,针对同一个内容,也能搭配出不同的颜色。例如基于这样一张图片,我们能搭配出不一样的风格。
以暗色为底,近似牛的颜色,能够打造出庄重的感觉。这样的配色在肉制品包装中比较适用。
以大面积草坪的颜色为主色,颜色似乎和草地融为一体。这样的配色显得清新自然,适合用在乳制品的宣传当中。
以天空的蓝色为主色,营造理性的感觉。这样的配色适合用在企业宣传中。
主题色设置技巧
建议一定一定储存自己主题色PPT资源。
当你的老板看了一眼PPT,抬了抬眼睛,说:“小张啊,你做的很不错!但是,我们虽然是科技企业,蓝色很适合我们,但是这份PPT是我给投资者看的。我希望红红火火的,要不。你给改成红色看看!”
小张看了看130页的汇报PPT,吐血而卒。
其实,小张可以在1分钟之内搞定老板要求,只要,他在动手做这份PPT之前,先干了一件事情:
设置好主题色!
什么是主题色?
可以理解为给PPT里要用到的颜色提前编个号。
例如,我们用了3种颜色做一份PPT,暗红色是1号,粉红色是2号,亮红色是3号。
做完了发现,暗红色需要改成黄色,这时候,我们不用一个色块一个色块去改,只需要告诉软件,把1号色对应的颜色改掉就行了。
这样,所有编号为1号的形状、文字、描边全都会由暗红色变为黄色。
主题色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一键换色;
2、默认插入形状的颜色;
3、插入图表颜色自动匹配主题色;
4、方便文件之间的相互粘贴。
主题色打开方式有两种。
方法一:
视图→幻灯片母版→颜色
方法二:
设计→变体下拉菜单→颜色
打开后,可以看到主题颜色中有12个颜色可以设置。
分别为文字/背景颜色(4个),着色(6个),链接相关颜色(2个)。
12个颜色不用全部修改,它们所对应的功能如下图:
试想你积累了200页设置好主题色的排版好的PPT文件,你每次做PPT的时候还需要从开始画形状、写文字,一个一个变颜色吗?只需要修改主题色,粘贴文字进去就行了。配色工具
前文所讲的是理论和技巧,但没有经过长久的实践经验,自己搭配颜色往往会出岔子。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完成配色。
1、推荐一个网站:https://www.colorhexa.com/
输入一个颜色的rgb或者hsl或者16进制编码,可以快速得到它的相关颜色。
例如我们输入这个色值:168,216,240。
就会出现下列结果:
2、传图识色工具
有时候,看到一张好看的图片,希望能够知道它的配色是什么样的,这里推荐一个很好用无需安装小神器:colorstatistics
它能够帮你很快的分析图片中的色彩组成,可以选择你需要几种色彩和颜色的变化梯度。
下载链接为:http://www.hbjdesign.cn/product/传图识色工具colorstastics/
渐变色
渐变色搭配相对较难,但能起到蛮好的效果。
先扒一扒渐变背景。
乔帮主的PPT为产品发布开启了新的篇章,很重要一点得益于渐变的背景色。
渐变的深色背景配合白色的文字,打造出科技的立体效果,便于摄影抓取,也让观众能够更清晰地看清楚演讲者的表情和姿势。
大家可以对比看看下面这个白色背景的效果。
我们尝试还原一下乔帮主的这张PPT,可以用三色渐变很快捷地完成。
其它的渐变色,也可以动手尝试做做。
总结渐变色快的应用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明度渐变和色相渐变。
明度渐变相对温柔,在同一色相下,选择不同的明度完成渐变,可表达精致细节;色相渐变相对狂野,选取不同的色相完成渐变,富有时尚感。
渐变技巧在于:
1、渐变色的选取宜在色轮上相邻或距离不远;
2、渐变色宜呈现某种线性关系,变化趋势平和而不突兀。
不然就会变成这样。
吸收优秀的案例
依据图片本身的颜色来确定我们PPT的颜色不仅是一个讨巧的手法,也是符合设计规律的。本身存在于图片当中的颜色,不会和图片产生强烈的冲突,画面整体会显得协调。PPT中的取色工具,可以帮助你很便捷地吸取图片上的颜色。
具体操作步骤为:
1、 选中形状,选择【形状填充】
2、 在其下拉栏中选择【取色器】
3、 在希望获取颜色的位置单击即可
既然有了吸色工具,那我们就可以容易地从优秀的设计作品、摄影作品中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色彩搭配。在长久的实践中,一些颜色组合也固化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供制作PPT时候参考借鉴。
当然,除了约定俗成的带有文化背景的配色,你也可以从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去找到灵感。
例如LOGO:
例如平面设计:
例如摄影作品:
用吸管工具,你可以方便地从灵感图片中建立一套一套的配色方案:
你也可以使用上文所说的传图识色工具,或其它的网页式识色工具(如Color CC),来分析案例的颜色。
觉得有帮助~点个赞吧~更多教程可以关注头条号【黑白间设计】查看
这是我们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每个人都是从出生开始接触颜色,但使用颜色的时间却大不相同。有人是幼儿园,有人是小学,有人是初中....
很少有人不使用颜色吧?
从前,黑白电视限制了我们对色彩的追求;现在,分辨率极高的电子设备又让我们折服于绚丽多彩的世界。
使用颜色的频率越来越高,小到划考试重点,大到创造颜色。而你,会用颜色吗?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颜色都是别人搭配好的。常见的色彩搭配方式有:单色搭配、近似色搭配、补色搭配、分裂补色搭配、原色搭配。
那么,配色方法有多少种呢?常用的配色方法有3种。
专业配色法
分为5种,也是上面提到的:单色搭配、近似色搭配、补色搭配、分裂补色搭配、原色搭配。这些名词听起来很枯燥,但没办法,谁让我不是那个创造词语的人呢。
第一种,单色搭配。一种色相由暗、中、明3种亮度组成。注意:这种方法并没有形成颜色的层次,而是形成了明暗的层次。
取色要点:将色轮的半径等比分割,然后在分割点取色。使用这种方法取出的颜色具有完全相同的色相,但是亮度不同。将选取出来的颜色应用在一组图表上,显得非常整齐、工整。
第二种,近似色搭配。色轮上相邻的颜色被称为近似色,采用近似色搭配不会显得尴尬,颜色的跨越度也不会很大。
取色要点:取色轮任意一点上的颜色,然后再取左、右各30°处的颜色。使用这种取色法取出的颜色既和谐又有美感。
用近似色做的PPT比较素雅、正式,画面看起来非常统一。
但这种方法有2个的问题:
①画面比较平淡,如果页数较多,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
②每个元素之间的区分度不够,容易把重点弱化,影响整张PPT的效果。
第三种,补色搭配。互补听过吧?补色搭配的意思就是:色轮上相对的2种颜色。想要让补色达到最佳的效果,最好是其中一种颜色占比大,另一种颜色占比小。比如在绿色的区域里搭配灰色的小方块。
第四种,分裂补色搭配。指同时用补色及近似色的方法来确定颜色关系。这种颜色搭配是让近似色和补色互相补充,将2种方法的优势体现出来。
取色方法:先选取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例如取绿色,然后取绿色的补色位置左右各30°处的颜色。
分裂补色的方法对比度高,但是又不会显得太过刺眼。出去做培训的时候可以用到哦~第五种,原色搭配。也就是三原色——“红黄蓝”,红蓝的搭配很常见,但2者最好相隔一段距离。
配色工具
以上的这些理论,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看完。好东西总是枯燥的,好比“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所以,这个时候我得想办法缓解你视觉上的疲劳。给你介绍一款线上的配色工具吧(是Adobe公司的):Kuler(Https://color.adobe.com)。Kuler上有很多精美的配色方案,你可以直接套用。如果对自己的配色不满意或者没方向,建议你多浏览一些好看的配色方案。
对了,这款软件在手机上也可以使用。 你知道微博上那些博主是怎么提取颜色的了吗?
还有一款“小巧玲珑”的配色软件:ColorSchemer Studio。
“偷”
其实,PPT有个非常隐秘的功能,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果你知道,算我输)。很多人都以为PowerPoint自带的吸管工具只能吸取PPT里面的颜色,其实,只要你选中吸管工具以后,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可将其拖出PPT窗口,就可以随意取色!
PPT牌吸管工具,喜欢哪里点哪里。
利用吸管工具,我们可以去各种网页“偷”颜色,还学他们的配色,他们还抓不到我们。
总结啦!总结啦!3种方法,其中我建议用“偷”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找灵感也节省时间。
我是头条号作者锐普演示,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吧,和你一起在P圈畅游。
谢邀!
核心观点:
PPT配色,主要从PPT的主基调出发,可以分为可爱型、华丽型、朴素型和稳重型。
可爱和华丽型,用的色彩比较明亮,色彩的亮度和彩度都比较高,给人华丽、柔美、清新的视觉冲击,适合于表达新产品、新功能等的宣传。
而朴素型和稳重型,亮度和和彩度都比较低,个人朴素、大方、庄重的感觉,比较适合技术交流、工作总结等。
一、颜色搭配基础
二、色彩体系与色相介绍
三、常用色体搭配建议
四、经典配色案例分享
总结:
对于华丽型配色,用的色彩比较明亮,色彩的亮度和彩度都比较高,给人华丽、柔美、清新的视觉冲击,适合于表达新产品、新功能等的宣传。
而稳重型配色,亮度和和彩度都比较低,个人朴素、大方、庄重的感觉,比较适合技术交流、工作总结等。
老规矩:如需PPT原文件,转发后私信:PPT配色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直接用模板就是了,自己原创一份漂亮的ppt太浪费时间了,除非你是从事PPT模板制作的专业人员,如果不是的话,直接套用模板,家庭教育网,更多的时间放在内容上更好,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
我这里有200份PPT模板,私聊我免费拿。
各种风格都有。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