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前三个儿子都在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就是后周恭帝柴宗训了,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柴宗训即位。
半年之后,赵匡胤便在“陈桥兵变”中称帝,建立了北宋。他们一行从陈桥驿回到开封府之后,把皇帝柴宗训降封为郑王,封地在房州(今湖北房县),但是末代皇帝一般都没有好的结局,柴宗训也不例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年仅二十岁的柴宗训去世,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他的死因(《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但是柴宗训英年早逝,不得不让人怀疑赵宋皇帝是不是干了什么缺德的事。
柴荣的另外三个儿子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新五代史·周家人传》中记载:“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
但是北宋王铚在《默记》中记载了柴熙让与柴熙诲的命运:柴宗训禅位之后曾经暂居天清寺,赵匡胤前往探视的时候看见两个宫女怀抱婴儿,询问之下得知他们乃是柴荣之子。赵匡胤本来的意思是要除掉他们(艺祖命提去),但他同时看出了潘美的不忍,潘美说:“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最终赵匡胤将两个孩子中的一个交给潘美抚养,终生再也没有过问(后潘美不言,太祖亦不问)。这个孩子就是潘惟吉,后来宋真宗曾经派他出使辽国给辽圣宗祝寿。
周世宗柴荣一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柴宗谊、柴宗诚、柴宗諴、柴宗训、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其中前三个儿子柴宗谊、柴宗诚和柴宗諴在郭威反叛自立时被后汉隐帝杀害,柴荣是郭威的养子,也他的妻侄,后汉诛郭威九族,所以柴荣的三个儿子未能幸免。第四个儿子柴宗训也就是后来的周恭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降为了郑王,被迁徙到房州,待遇虽好,实际是在监视中,让人疑惑的是柴宗训二十岁却突然死亡,究其原因无从考证,他死后爵位由其儿子继承。五儿子柴熙让,兵变后就下落不明,有可能被杀也可能被亲信救下隐姓埋名生活。六儿子柴熙谨本来要被赵匡胤杀死,被大臣潘美就下后收为养子,改名潘惟吉。小儿子柴熙诲传言后周灭亡后被大将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卢璇。
总的来说,周世宗柴荣活下来的儿子们过得还不错,其子孙后代也并没有遭到赶尽杀绝,与以往朝代更替相比,这一点赵匡胤确实做得还不错。靖康年间大金铁骑攻入大宋都城,在北宋皇宫一块石碑上发现了赵匡胤留下的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足以证明北宋对柴氏家族的宽厚。
柴荣死的时候,大儿子才七岁继承皇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7岁的周恭帝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结束,北宋开始。
周恭帝7岁是长子,次子5岁,三子3岁,幼儿2岁右左。赵匡胤是杀了3↑或2个。其中最小的由太宗的岳父潘美收作侄子另立宗室了,(姓潘了)。
柴荣与赵匡胤是一字并肩王。怕后人骂他背信弃义。封柴荣的堂兄弟的儿子继承柴荣的王位。
浅薄之见。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四个儿的命运如何?其实周世宗在世时,对赵匡胤非常信任,多次提拔。周世宗一生英名,可惜突然暴病身亡,众官共扶持柴荣第四个儿子做了后周皇帝,称恭帝,那时恭帝柴综训年方七岁,可以说什么也不懂,属于任人摆布的玩偶,所以赵匡胤谎报军情,辽国入侵,率军抵抗,在陈桥被部下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回军逼迫幼主 柴综训让位,并立下铁卷丹书,保证柴家一世平安,享尽荣华福贵!柴综训退位后被封为郑王,据说水浒梁山的好汉小旋风柴进就是郑王的儿子。柴荣的二儿子柴熙让,在赵匡胤抢权后被宫人抱走,大概是为了逃命,幼儿园教案,三儿子被宋将潘美收养为义子,他四儿子柴熙海被岳父收养。父亲死了,皇帝保坐被抢,能活命也就不错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