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周云熙12月9日北京发文,就《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国字文化素养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教育部发布相关其官方网站上的答案。答复指出,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要便于使用,汉字从繁体到简体的发展演变趋势非常显着。
针对《方案》中提到的汉字简化“因简化而损义”、“损害汉字的艺术美感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的问题。教育部答复称,自古以来,汉字从繁体到简体的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着。简体字是随着汉字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汉字就有了简化形式。现行简体字是对流传于民间的几千年来的简体字进行收集、整理、筛选,简化字体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确定的。.
另外,文字也不完全等于文化。文字是记录和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大量关于中国文化的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的。懂繁体字的人,如果没有专门学习和训练古汉语和古文化知识,就读不了古典诗词家庭教育,读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也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源流。同样,现在古典诗词散文也有简体中文版汉字演变,不经过专门训练,也看不懂。
针对“中小学繁体字阅读教育”,教育部批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语言文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汉字演变,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此外,根据全国11个部委(局)组织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对繁体字书报阅读难度的调查数据显示,阅读繁体字书报“基本不难”“有点难,靠猜”。能理解大致意思的比例为58.69%;“困难重重”的比例为41.31%,主要集中在西部省份。这说明大部分人基本都能认读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