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汉字美好基因,传承中华千年文化
4月7日下午儿童学习网,第三届浙大口才文化节开幕式暨陈振联教授主题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元正启真宾馆三楼启真大讲堂举行。
“浙大网红教授”——陈振联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以“网络时代的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浙江大学口才中心主任吴晓成代表浙江大学口才中心为“口才文化节”致开幕词。
吴老师指出,浙江大学口才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始终坚持为师生服务,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有获得感,老师有成就感。”
他提出,要在实现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教育自信。最后,吴老师感谢社会各界对口才中心的支持,预祝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口才中心顾问,浙江大学人文系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黄华新先生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陈振联教授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作为陈振联教授的老同事,黄先生回忆起与陈振联教授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黄先生说,陈振联教授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名师。在海外,陈先生甚至拥有自己的“粉丝后援会”。
为什么不能没有拼音呢?
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陈振联教授在讲座开始时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今,我们对汉字的认知和操作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年轻人选择用拼音写汉字?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拼音和汉字的关系?” ?
解读这个问题,陈教授首先为同学们梳理了汉语拼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肯定了汉语拼音对上个世纪中国扫盲工作发展的巨大贡献;但同时,他也看到了网络时代汉语拼音对年轻人汉字记忆的一些负面影响。
“年轻人忘写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说明汉字正在逐渐失去基因和美丽的密码。”
因此,重拾中国传统“素养”,提倡书写汉字,不仅是个人的爱好和行为,更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捍卫。
面对电子产品对拼音输入法的胁迫离的拼音,陈教授认为,与其“让汉字适应高科技”离的拼音,还不如“让二者融为一体”,实现“外用为汉用”。应该把“写”而不是“拼”的观念植入年轻人的脑海,让写汉字成为民族固有的文化习惯。
尊崇和保护汉字文化
网络时代,社会渐渐失去了静下心来读经典的风气。因此,传承汉字文化的紧迫性更加强烈。弘扬汉字文化及其背后的丰富内涵,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在网络时代不被“水土流失”。
“我们要保持对汉字的敬畏之心,用生命捍卫汉字文化,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别无选择。”
如何捍卫汉字文化?陈教授指出,除了学习书法,保护汉字的途径多种多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在提问环节,陈教授一一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见解深刻,语言犀利。讲座结束后,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