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词
早年,他学习经济学并从事金融工作。跑遍纽约、伦敦等“大码头”,回国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然而,49岁的他却高高兴兴地“转行”,开始了“文人之路”的征程。
从此,他成为了令人敬佩的“半路和尚”——让世界上最常见的26个字母为汉字服务,“汉语拼音计划”从1958年开始在全国推行,至今已有50年;着有《汉字改革导论》等20余卷,是《大英百科全书简明》最早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
他生于晚清儿童教育网,自嘲“被上帝遗忘”,却依然站在时代前沿:“换笔”,83岁用电脑。 100岁发表作品。现在他仍然每天阅读和写作,每周发表一篇文章。散文。
他就是103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读书看报,写自嘲的“流浪汉”
(一)
朝阳门后拐浜胡同里有一栋普通的灰色民居。这是国家语言委员会的家庭建筑。周有光先生的家在三楼的一个单元里。
由于周先生有午睡的习惯,记者和周先生在下午3点见面。进门后,保姆推开左手书房的门,只见老爷子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等着,看着我走近,周老爷子热情地伸出双手迎接我。
虽然听说先生的家很简陋,但是当我走进这间9平米的小书房时,还是被陈设的简朴所震撼——小书桌只有两个普通抽屉的宽度,主人坐在办公桌前的那部分桌子早已磨损;三 靠墙立着高低不一的书架,小书房里有一张可以坐两个人的小沙发,书桌对面有两张凳子。一切都非常简单,甚至有点简陋。后来翻着老公的一本书,看到一张1994年在这个小书房里的老公和老婆张云和的合影,我才恍然大悟,这里的桌子、凳子,连窗帘,都是十来年的。 ,他陪着师傅读书写字。
周老把两个助听器放在耳朵里,笑着对我说:“我的耳朵不好,书房里的小正能听到声音。”
周老看起来比照片上瘦了一些,但他很有活力,说话的声音很亮,笑起来很精神。近距离看,老者头发稀疏但未完全白白,牙齿依旧“原汁原味”,皮肤细腻。而且半透明,额头又宽又光滑,稚气十足的脸蛋和鹤发!难怪有这样一个笑话:周老97岁去医院体检倚的拼音,医生二话不说就把年龄改成了79岁。
周老说:“我就是耳朵不好,其他都好。” 在我看来倚的拼音,周老的耳朵并没有那么差。在2个小时的采访中,我只需要提高嗓门,学会周老明亮的嗓音会说话。只有两次他不太明白我在说什么,让我用钢笔写,但我还没写完,他就在桌子对面看我的字时就明白了。
周老喜欢笑,讲有趣的故事,喜欢对自己保持安静,这让小屋经常笑得连连。我叹了口气,“你的记性太好了,”他立即谦虚道:“现在我的记忆力就像一个连接不良的电器,一时记住,一时忘记,不可靠。” 周老师拿出他送给我的新书《汉语拼音,文化金粮》,我用笔写下礼物,手不偏不颤,背面写着“时间103年”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