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这一天,大家包粽子,吃咸鸭蛋,以纪念屈原。 这一天,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竞渡等节目来表达哀思。 这是我们平时记忆中的,但其实端午节的由来还有其他原因。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为了纪念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古代消毒防疫的日子。
据文献记载,以及许多代代相传的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 还有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饮雄黄酒、祭祀五瘟使等。
后来,端午节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崇高人格,忘记了流传下来的端午节的本义,而联想到划龙舟、包粽子等一些不一定是端午节的习俗。和他一起纪念屈原。
大多数人现在只记得端午节与屈原有关,但事实上,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屈原的故事并没有太多印象。 他们只知道这是吃粽子的节日,仅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的赛龙舟,其实在没有端午节的时候,到处都有赛龙舟的活动。 从辟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这个节日原本的意义也逐渐被“侵蚀”。
今天,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中国美食的节日。 从旧时的牛角小米、包粽子,到如今花样繁多、色彩缤纷的粽子。 许多地方都将自己地方的饮食特色融入到了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赛龙舟。 关于赛龙舟,文字记载始于500年前梁代吴俊所著的《续气和》。 后来,在许多记载中都可以找到关于龙舟竞渡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各地现存的几千部地方志中,有赛龙舟记载的地方志就有227部。
端午节划龙舟、赛龙舟,有“众舟齐发,奔丞相救屈原”之说。 这些都让人想起屈原。 下面我介绍几个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和故事。
1、为纪念屈原,这一学说最早出自南朝梁朝吴君《徐起歇记》和北周宗默《荆楚岁史记》。 相传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 他死后,被一条龙困住了。 世人为之哀悼。 每逢这一天,人们将五彩粽子抛入水中驱龙。 又相传屈原跳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立即划船救起,千里迢迢来到洞庭湖,也不见屈原遗体。 那时,恰逢阴雨天,湖上的船只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人们得知是在打捞贤臣屈大夫,又冒雨出发,争先恐后地划船进入浩瀚的洞庭湖。 人们为了表达哀思端午节的由来简介,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赛龙舟。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似乎与纪念屈原有关,唐代文绣《端午》诗为证:“谁说端午节,有千古传闻是屈原,楚河空无一物,冲不去,可笑。 直臣受委屈了。”
2、樱桃神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东汉上虞人。 她的父亲淹死在河里,几天不见尸体。 那时,孝女曹娥才14岁,日夜哭泣在河边。 十七天后,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尽,五天后捞出父亲的遗体。
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冤死后化为道神,世人哀悼祭祀,于是有了端午节。 这个传说在江浙流传甚广。 伍子胥,楚国人,其父兄为楚王所杀。 后来,子胥弃密投奔明朝,前往吴国帮助吴国灭楚。 五战攻入楚国郢城。 当时,楚平王死了,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下,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 子胥建议灭越国,夫君不听。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 临死前对四邻说:“我死后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京东门上,看越军入城灭吴。” 他听了大怒,下令在5月5日将子胥的尸体用皮革包裹起来,扔进河里。 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3、端午节,这句话出自闻一多的《端午会考》和《龙舟史教》。 他认为儿童教育网,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主要原因是:(1)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是吃粽子和划船,这两项活动都与龙有关。 粽子丢入水中常被蛟龙偷走,赛龙舟则用。 (2)该民族与古代吴越地区的渊源尤为深厚,吴越人至今仍有剪发文身“形似龙子”的习俗。 (3)古时民间有五月初五“以彩绢绑臂”的习俗。 这应该是纹身“如龙”习俗的遗风。
4、凶日,先秦时期一般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为凶日。 据《礼记》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周代的兰浴。 《录事春秋》“盛夏”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禁欲斋戒。 《夏孝正》记载:“此日藏药,祛毒祛疙瘩”。 《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为兽兰浴”,五日为忌日的传说较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出生于5月5日。 其父劝其母不要生他,认为“五月生之子,比虎期大,对父母不利”。 《风俗之风》一遗失文云:“相传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载:“忌提正月、五月之子;不可与正月、五月之子杀父杀母。月。” 镇邪”。宋徽宗赵佶出生于五月初五,自幼被寄养在宫外。由此可见,五月初五被视为辟邪日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见自先秦以来,这一天就是不吉利的一天,这样一来,在这一天种菖蒲、艾叶以驱鬼、熏白术就顺理成章了。 、白芷、饮雄黄酒可避疫病。而人们也忌讳“端午节”,称其为“端午节”。
5、关于夏至,持此观点的刘德谦在《端午节起源另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了三个主要原因:(1)权威年份——旧作《荆楚》《隋史记》并没有提到五月初五吃粽子的节日习俗,却写了夏至节吃粽子。 至于赛跑,隋代杜太清的《玉烛书》将其列为夏至游乐活动,可见不一定是救投江的大诗人屈原。 . (2)端午节习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其实与屈原无关。 (3)《岁时风物纪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太阳叶在太阳里,端午节在盛夏,所以端午节也可称为天中节因此,端午节这个节日最早的起源应该是夏至,纪念屈原的理论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杰出的人格和艺术,人们也愿意把这个节日归于他。
6、纪念女诗人秋瑾: 秋瑾,字瑞青景雄端午节的由来简介,号鉴湖女侠,小玉鼓,浙江绍兴人。 幼时善诗、词、歌、赋,喜骑马击剑。 秦良玉名扬天下。 28岁参加革命,影响很大。 他在筹划起义时被清兵逮捕,至死不屈。 后人敬仰她的诗歌,哀悼她的英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结合起来纪念她,并把诗人节定为端午节,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