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历法中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为了纪念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古代消毒防疫的日子。
据文献记载,以及许多代代相传的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 还有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饮雄黄酒、祭祀五瘟使等。
后来,端午节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崇高人格,忘记了流传下来的端午节的本义,而联想到划龙舟、包粽子等一些不一定是端午节的习俗。和他一起纪念屈原。
接下来,九娃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与端午有关的传说和故事。
01纪念屈原
这一学说最早记载于南朝梁吴俊的《续期斜记》和北周宗默的《荆楚岁史记》。 相传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 他死后,被一条龙困住了。 世人为之哀悼。 每逢这一天,人们将五彩粽子抛入水中驱龙。 又相传屈原跳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立即划船救起,千里迢迢来到洞庭湖,也不见屈原遗体。 那时,恰逢阴雨天,湖上的船只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人们得知是在打捞贤臣屈大夫,又冒雨出发,争先恐后地划船进入浩瀚的洞庭湖。 人们为了表达哀思,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赛龙舟。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似乎与纪念屈原有关,唐代文绣《端午》诗为证:千古传闻是屈原,可笑楚河空无一物,冲不去,直臣受委屈。
02樱桃之神
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冤死后化为道神,世人哀悼祭祀,于是有了端午节。 这个传说在江浙流传甚广。 伍子胥,楚国人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其父兄为楚王所杀。 后来,子胥弃密投奔明朝,前往吴国帮助吴国灭楚。 五战攻入楚国郢城。 当时,楚平王死了,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下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 子胥建议灭越国,夫君不听。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 临死前对四邻说:“我死后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京东门上,看越军入城灭吴。” 他听了大怒,下令在5月5日将子胥的尸体用皮革包裹起来,扔进河里。 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03 吴越民族图腾节
此说法出自诗人、学者闻一多的《端午会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 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因为吃粽子和赛跑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都与龙有关。 丢在水里的粽子常被蚊龙偷走,赛龙舟则用。 而且,古代吴越人有剪掉文身的习俗,“以示龙子”。 此外,古代民间还有农历五月初五“以彩绢绑臂”的习俗。 闻一多认为,这应该是纹身“如龙”习俗的遗风。 闻一多对古代神话传说有着很深的研究。 他在《端午节历史教育》和《端午节考》中考证了端午节的起源。 他指出,端午节原是我国古代吴越族的一个龙图腾群体举行屠祖祭祀的节日,至少已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 当时,生活在江南的吴越人时常受到水旱灾害和虫害的威胁,他们把“龙”作为民族图腾,希望“龙能保佑自己”, “剪掉纹身”来装饰自己。 成龙的出现。 每年夏令时的五月初五,他们都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 他们把各种食物装在竹筒里,或用树叶包起来,泡在水里,供奉给图腾神,自己吃。 为了取悦图腾神灵,还制作了龙形木船,竞渡水面,打鼓游戏,供奉和娱乐神灵。
04 纪念孝女曹娥
据说,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孝女。 曹娥,东汉上虞人。 她的父亲淹死在河里,几天不见尸体。 那时,孝女曹娥才14岁,日夜哭泣在河边。 十七天后,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尽,五天后捞出父亲的遗体。 传为神话,后传至县衙知县,命都尚为其立碑,并请其弟子邯郸淳撰文赞扬。
05 糟糕的一天
相传,庆祝端午节是中国人2000多年的传统习俗。 由于先秦时期地域广,一般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为恶日。 据《礼记》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周代的兰浴。 《录事春秋》“盛夏”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禁欲斋戒。 《夏孝正》记载:“此日藏药,祛毒祛疙瘩”。 《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为兽兰浴”小学生作文,五日为忌日的传说较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出生于5月5日。 其父劝其母不要生他,认为“五月生之子,比虎期大,对父母不利”。 《风俗之风》一遗失文云:“相传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载:“忌提正月、五月之子;不可与正月、五月之子杀父杀母。月。” 镇邪”。宋徽宗赵佶出生于五月初五,自幼被寄养在宫外。由此可见,五月初五被视为辟邪日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见自先秦以来,这一天就是不吉利的一天,这样一来,在这一天种菖蒲、艾叶以驱鬼、熏白术就顺理成章了。 、白芷、饮雄黄酒可避疫病。而人们也忌讳“端午节”,称其为“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