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幼儿园作为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 而在幼儿园里的教育,正是为了给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础。
近日访问浙江省宁波市的象山海韵幼儿园,见到孩子们在自然角种植的蔬菜,一个在中国尚不广为人知但其实诞生已逾百年的专用名词顿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食育”。
“食育”,顾名思义,即饮食教育,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与食物相关的知识,获得有关饮食的正确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食育”这个专用名词是由日本学者创造的,该词的创造者将“食育”与德育和智育相提并论,以强调它的重要性。“食育”提倡者认为应该让儿童通过认识食物和参与种植等活动,来习得正确的饮食行为。这些理念一经提出,旋即引起日本普通民众乃至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食育基本法》。我国有学者也从2007年起呼吁“食育,从娃娃抓起”,上海的一些小学已将“食育”纳入课程。
我认为,将“食育”引入学前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入园时还由带养人喂饭的幼儿不在少数,嘴里含着饭不会咀嚼而流泪的幼儿也非罕见,挑食、偏食的幼儿更是不计其数。幼儿及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习得正确的饮食行为至关重要。
实施“食育”可从3个“H”,即“Head”(知识、理念)、“Heart”(情感)和“Hand”(实践)三个路径着手。
首先,帮助幼儿对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的来源以及它所具有的营养价值。也可以通过游戏、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对不健康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例如,对于许多不愿吃蔬菜的幼儿,可以通过让他们辨认各种可供食用植物的形状,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而懂得它们对人体生长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展示的是象山海韵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在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认真记录。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知识知道得越多,对可供食用植物的喜爱之情就会与日俱增。
其次,帮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饮食行为看似纯粹的生理性行为,实则颇受心理的影响。孩子们之所以偏爱某些不健康食物,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烧烤食品、饮料等,是因为这些食物能强烈刺激味觉和嗅觉,并使人产生旺盛的食欲,从而拒斥那些味道一般的健康食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从情感上逐渐对健康、营养食品产生喜爱之情,远离垃圾食品,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最后,让幼儿参与实践。图3显示的是日本2岁的孩子在种植红薯。“食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让孩子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加深对健康、营养食品的了解,并在参与食品制作、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增进对健康、营养食品的认识和情感,从而克服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希望我们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尝试深入地开展“食育”,期待每个幼儿都能习得良好的饮食行为,从而拥有健康的身体、美好的未来!
编辑:cicy
,小学儿童网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