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是一门家长的必修课。
高效沟通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自然和谐的沟通,往往比强权型沟通效果要好;
谈话式沟通,往往比训责式沟通更容易使孩子接受;
沟通要给孩子指引方向,教给方法;
沟通要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我的孩子马上要上六年级,前段时间,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学习自觉性和态度上出了一些问题。做事没有那么谨慎,时间观念也不强,作业马马虎虎,上课听讲也不专注,还和他的妈妈顶嘴、甩脸子,发脾气。
我问他:“你还得我曾经给你讲过学习的四大要素吗?”
“记得。”
“那你说给我听。”
“自觉、态度、时间、专注”
“你感觉自己做的怎么样?”我问他。
“不好。”
“为什么做不好?”
他低头不语。
我说:“做不好主要是态度上的问题。一个人即便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才华,如果态度上出了问题,一到十大写,最终都不会走向成功。同样一件事,认真做是一种结果,不认真做是一种结果,你会选择什么?”
“认真。”
“那你的学习做到认真没?上课认真没?作业认真没?”
他摇头“没有。”
“为什么做不到?”
他不语。
我对他讲:“真正的学霸,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学习特别自觉,特别认真,特别专注,态度特别积极。如果做不好这些,那就一定不会成为真正的学霸。你的理想是将来当科学家,那你知道做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素养?”
他摇头。
我说:“还是自觉、态度、时间和专注,有强烈的自律自觉意识,能管得住自己,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能驾驭住自己的时间,有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有专注如一永不放弃的科学精神。你对照一下自己身上有这些品质没有?”
他摇头不语。
我摸一下他的头,“儿子,其实你身上也有很多好的品质,比如善于思考,喜欢钻研,酷爱阅读,知识面宽,勤于动手,作文写的不错。再比如,你对科学感兴趣,知道很多天文地理、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你喜欢探索大自然中那些奇妙的事物等等,这些都是你身上的优秀品质,但如果学习的自觉性和态度不转变的话,你身上所具备的这些优秀品质就什么作用都不能发挥。想一想,一个人如果学习做事都不能自觉,态度都不端正了,他有再多的知识,再高的才能又能怎么样?”
我接着说:“这个学期,你有很多次作业完成的不好,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也不高,这个表现很不好。一个班那么多学生,每个人都像你这样的话,那这个班会怎么样?你作为班级一员做得好不好不仅是你自己的事,还关系到班集体。一个班要想好,班中的每个人都要努力,谁都不能落下,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他点点头。
我拍拍他,“爸爸,相信你。你本来就不是那种听不进道理,不会管理自己的孩子。
其实,你各方面都挺优秀的,正是因为这样,你才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增强自觉性,转变态度,从优秀走向卓越。爸爸也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也一定能做好,你自己有没有信心?”
他点点头。
我摸一下他,“这就对了,这才像一个男子汉,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谈完后,他显得很开心。那天晚上,我陪他一起做作业,一起阅读,他向撒娇,给我讲了很多他所知道的奇闻乐事。
指尖轻轻梳理他汗渍渍的头发,听他滔滔不绝的说这说那,有一种深沉的幸福在心中升腾。
沟通感悟:沟通是一个用心,用情,用智慧的过程,不要指靠一两次的沟通就能解决问题,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会反反复复的出现。根本的办法并不在于一次次的沟通,而在于沟通中的帮助、指导、鼓励、赏识、肯定和支持。当孩子的成长从家长外在的监管转化为内在的自我判断、矫正、修正和不断地完善,他们就真正长大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我说绝大部分家长真不会和孩子正确沟通,可能你会持反对意见,但是在现实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之所以管教孩子有难度,问题恰就在沟通上面了。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沟通是主要手段,如果离开了沟通,管教将无的放矢。那么对于如此重要的沟通,家长该如何做呢?下面我给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决定着你说话的语气,而说话的语气则决定着沟通的效果。
我先举一个例子,昨天叔伯侄女邀请我去她家吃饭,到了她的家里后,温馨的家庭氛围立刻给人一种舒适感。由于我多年未回故乡,侄女还是在小时候见过,如今她的女儿大学都毕业了。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就观察侄女和侄女婿待人态度,夫妻二人性格温和,说话有礼有节,既不张扬,也不过度内敛。再看他们的女儿,淑女气质像极了妈妈。我见过很多女大学生,但是我极难见到这样的气质,更何况在出自这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农村。侄女对我讲,原来她脾气也特别不好,但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她爱学习,除读了我这位二叔写的一些家庭教育文章后,慢慢就悟出了怎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怎么听才会让女儿愿意说。侄女的话让我很感慨,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育儿能力,育儿素质越高,心态则越好,心态好则容易让理性思维成为常态。
与孩子沟通,家长不要先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拿出你尊重孩子的姿态。
我从事家庭教育十几年,见过太多的家长根本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总是先入为主,要么张嘴就是斥责,要么就怪孩子顶嘴,要么就干脆非打即骂。我对一些家长讲:“父母在孩子的眼里是他(她)们全部精神世界的依托,如果你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你将极大地伤害着孩子对你们这种心理依赖,从而降低孩子的心理安全感。缺乏心理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下意识自我保护,如怕被父母批评而撒谎或顶嘴。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学用父母的说话方式对待父母,这就是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你读懂了这段话,希望家长朋友们好好反思一下,你平时与孩子说话时,是否像对待你的上司,你的领导,你的同事那样,用心去尊重人家呢?
掌握好节奏是沟通关键,家长不能占据话语绝对主导权,否则,会让孩子无话可说。
大家都常听到一个词——说教。虽然只是一个词,但是如果你常用,却犯了亲子沟通的大忌,因为你过度说教,会占据话语绝对主导权。你在那滔滔不绝,孩子听的厌烦至极,这哪还有沟通质量啊,在家庭教育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中,家长说话如果超过一分钟,孩子倾听的兴趣便会下降。如果你一次连续说话超过两分钟,孩子便会转移注意力失去倾听的兴趣。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要学会灵活互动,说几句话,便要把话语权交给孩子,如问:“你认为妈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啊?”“你怎么看?”“针对这件事,你心里的想法是什么?”当你把话语权交给孩子时,孩子自然会说出他的想法。当然,这种互动方式要保持常态,不能偶尔说教,偶尔才想到互动,如果这样做,孩子也仍然和你无话可说。
家长说话和倾听时要注意面部表情,因为你的表情显示出你的心情与态度 。
清华大学宋少卫老师总结出一个良好亲子沟通的公式:15%语言+38%语气+57%面部表情。”在这里语言是指家长所说的话,而语气是指你说话的态度,或快或慢,,或舒缓或激昂,或肯定或否定,或惊诧或欣喜等,而面部表情就不用多解释了。对于这个公式我比较赞同,因为恰与我在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看到的情形基本吻合。虽然公式中的数字比较难在亲子沟通互动中精细掌握,但是只要你掌握一个度即可。在这个公式中和我上面一条提到的话语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即当家长话语量大大减少而多分配给孩子时,你说话时的语气和面部表情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愿意和你说的兴趣。
家长说话要有理,不讲理的家长往往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极容易导致孩子不服。
我最近回故乡探亲,经常和我一个亲叔伯二哥在一起聊天,已经六十多岁的他在家里脾气特别不好,女儿和外孙都不愿意听他说话。但是就在我和侄女聊天过程中,他在旁边听的特别认真。和侄女聊天完后,他悄悄对我说:“老弟,你说话我爱听,我发现你说话讲道理。”我就问他:“我也愿意听你说话,虽然你不讲理。”他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这大半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讲理不讲理,反正就是脾气不好,只要他们说话不符合我意,我就训斥他们,结果他们现在都不愿意理我。”我说:“其实你就是因为强势无理,且总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但在别人看来你很多时候明明是没理,是错的你都在坚持。有时你说的话都不能自圆其说,你说那不容易闹笑话吗?”其实,很多家长都和我这位兄长一样,在孩子面前总是常有理,错都在别人身上,你说孩子信服你吗?
结束语:说话是一门艺术,有人会说,会说是因为巧说,说别人爱听容易接受的话。有人说话难听,是因为总是一厢情愿,哪怕是别人不爱听也使然不再乎。尤其是放在亲子沟通之中,家长必须要注意,当孩子不听话,或者顶嘴时,你就认真反思了,你说话方式是否有问题,你话语量是否过大,你说话是否有道理?你是否尊重孩子?等等。最后,在这里我要告诫家长朋友们,育儿质量好与差,沟通是关键,理顺了沟通关系,便意味着育内容就容易实施了。
家长与孩子沟通是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想和孩子沟通,孩子却不愿意沟通,或者沟通效果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是一个12岁女孩的父亲,以我的实际经历来看,我一直与女儿的沟通都非常的顺利。女儿今年小学毕业了,她还与我说起她小学期间的“恋爱史”,说她曾经喜欢过谁,后来又不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了,说的好像是别人的事情。这种沟通在我们家非常普遍,孩子也乐于与我们沟通,这是为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法:
第一,充分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沟通的前提,很多家长将训话当做沟通。这是不对的,训话是父母教导孩子的方式,但是与沟通不一样。沟通的一个前提就是孩子平等的与你聊天。能够充分发表她的意见,父母只是作为一个平等的对话者。也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说,也才能够说。如果父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孩子是不愿意说的。
第二,说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愿意谈什么,父母就应该与之交流。比如说,因为我们曾经在美国访学,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比较熟悉。现在我国正在与美国进行贸易战,我家12岁的娃有天晚上竟然和我聊了中美贸易战,而且整个聊了2个小时。这次聊天,我女儿从特朗普的为人,作为美国总统的特点,中国的强大,到美国的卑鄙等等方面,真的是头头是道。虽然也有一些偏激的地方,我会随时无意识纠正她,但是难得她有这种思维,这种意识。孩子只要感兴趣,就会有很多话,如果总是谈她不感兴趣的话题,孩子的话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没法沟通。
第三,注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有些孩子不是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而是本来就不知道怎样和父母沟通。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我们也曾经有目的的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有段时间孩子不太愿意面对大众讲话。于是我们每天晚上就让孩子站在凳子上发表演讲,也就2-3分钟,介绍自己、说说一天的感受、说说学校新闻、说说自己对父母的看法、或者对时事政治的看法等等,内容不一而足。但是需要讲,大声讲,站在高处讲。通过锻炼,孩子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第四,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在我们家,父母与孩子间经常开玩笑,经常表达爱意。喜欢了就抱抱孩子,孩子也会主动抱抱爸爸妈妈。这种良好的宽松的环境,使得孩子的心情是放松的,也乐于沟通。其实,这就是建立一种信任,孩子信任父母才会掏心窝,如果不信任,孩子不会将心里话讲出来。
第五,注意沟通方法
与孩子的沟通,父母一定要注意方法。不同的时候,沟通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要说高兴的事情,则随时可以说,而且要高兴的说。对于不高兴的事情, 则要特别注意方法,否则,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孩子喜欢班上一个男生,我们也知道这不是问题,小孩子什么不懂,但是也担心她因此影响学习。而且到了一定年龄,有些事情也必须告诉他。于是我就会给她讲我们小学的故事,讲我们小学时候也曾经喜欢过异性,但是这只是一种喜欢。这种喜欢不能影响学习,也不会对人生产生影响。就当做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孩子在这种无意识的沟通中也就接受了这种思想,后来也就没当回事了,毕业的时候还主动和我们说,她现在不喜欢那个男孩了,原因竟然是发现那个男孩成绩不如她,很是有意思。
不管怎样,要与孩子沟通,家长必须学会如何沟通,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只有这样,沟通才最有效果。
我教初中30年了,我认为,家长与孩子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确是一门高超的学问。
首先,要放下家长高高在上的架子,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诉求。
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厉,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就责怪孩子,特别是学习成绩有下滑的时候。其实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最想找到一个释放压力的机会,家长应该学会倾听,与孩子一起,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指责。
其次,可以给孩子“写信”,其实就是给孩子书面留言。
初中、高中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考虑问题的方法,但是还很不成熟。这期间青春期、叛逆期很可能重叠。有时候家长没有耐心,导致家长与孩子产生矛盾。
家长事后要冷静、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过错,如果有,就不要怕“丢面”,给孩子写留言,承认错误;同时自己的想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可以写出来。
还有很多时候,家长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留言,鼓励的话语不能少哦!也要告诉孩子留言给你,放在客厅的茶几上。
第三,原则问题不让步。
有的学生看见别的同学家里有电脑,就让父母也买一个。我个人认为,给处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孩子买电脑,有百害而无一利。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家长一定要把事情说清、说透,该坚持原则的必须坚持。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