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安德海是慈禧早年颇为宠信的一个太监。很多人因此会认为安德海的发迹是靠着慈禧太后的赏识,实际上并非如此,安德海其人,最初是咸丰皇帝的御前太监,咸丰皇帝生前安德海就已经炙手可热,安德海不仅为人聪明伶俐,更能能可贵的是他还识字,这在清朝太监中是极为难得的。
安德海在咸丰晚期就已经被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太后收买成为了慈禧太后放在咸丰皇帝近前的一名眼线,后来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太后欲联合远在京城的恭亲王发动政变,安德海便充当了热河朝廷与北京留守宗室之间的传话筒,后来辛酉政变之成功,慈禧太后上台,安德海因为立下大功而更为慈禧太后所信赖。在这之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安德海甚至还替慈禧太后筹谋革除了恭亲王的议政王的头衔,可以说在慈禧太后通往权力的路上,安德海出力甚多。
侍奉皇帝,交好贵妃:
知道安德海的人都会认为这个太监是凭借着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信开始蹿红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八九岁便净身进宫的安德海实际上在咸丰早期就已经是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了。安德海俊俏,为人聪明机警,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读书认字,这在清宫之中的太监中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清朝的太监们多数来自与贫苦破产的农民家庭,这些家庭解决温饱都成问题,更不可能有钱让孩子读书了。但是安德海偏就识字。咸丰皇帝对于这个能通文墨的俊俏小太监也非常宠爱。当时的懿贵妃深得咸丰皇帝宠爱,作为皇帝唯一皇子的生母,在咸丰皇帝百年之后是一定会母凭子贵成为太后的,因此聪明的安德海在咸丰皇帝生前就已经与懿贵妃交好,不仅经常往来懿贵妃居住的宫中,甚至还将咸丰皇帝的一些看法和态度悄悄告知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太后。也正是因此,安德海才逐渐为懿贵妃所赏识。
辛酉政变,再立新功:
咸丰皇帝临终前将朝政的大权委任与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太后妄图攫取清王朝最高权力,而八大臣以本朝无太后垂帘的先例为由加以拒绝,双方因此权力分配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交锋,初出茅庐的慈禧太后羽翼未丰,还无法一个人挑战八位大臣,所以势单力孤的慈禧太后想要联合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这时的恭亲王奕?也因为被排除在了顾命大臣之外而愤愤不平,因此对与慈禧太后抛来的橄榄枝,恭亲王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远在热河行宫的慈禧太后与留守的京城的恭亲王的一切书信或口头消息传递靠的都是安德海,这一时期,安德海频繁往来热河行宫与北京之间,成为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勾结的重要传话筒。安德海本人也为辛酉政变慈禧和恭亲王一方的完胜而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安德海成为了慈禧面前炙手可热的人物。
罢议政王,背后筹谋:
作为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深知慈禧太后最在乎的是什么,也深知慈禧太后最喜欢的是什么。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权力,这个女人可以不要丈夫,不要儿子,不要亲情。但是一切妨碍她获得权力的人都将感受到无情的打击。当然,也包括曾经与她合作过的恭亲王奕?。同治四年,慈禧太后开始向奕?下手了。慈禧太后密谋利用一个御史弹劾奕?的机会,对议政王奕?发动突然袭击,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了奕?的议政王和一切差使,严令不准干预一切公事。一个月后,慈禧又以奕?深自引咎,颇知愧悔为由,下令让奕?“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无庸复议政名目”。慈禧在安德海的配合下,既轻而易举革去了奕?议政王的名位和权力,又继续任用了奕?,扫除了对自己的威胁。
实际上革除奕?议政王头衔的决议是慈禧太后和安德海密谋的,关于这一点,恭亲王奕?也心知肚明。这也为安德海落得个身首异处而埋下了伏笔。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安德海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慈禧对安德海有多宠。
一是娶妻。
1868年的冬天,安德海在北京城里最豪华的天福堂大酒店,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嫁给他的,是徽班旦角马赛花。
马赛花时年19岁,她模样俏丽,身段婀娜。由于生得好看,在北京城里颇有艳名。
安德海相貌堂堂。乍一看,风流倜傥,算是一个美男子,配马赛花,并不屈她。可惜,安德海是个太监。
太监娶妻,这可太不成体统了。
所以,安德海娶妻这事,在北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影响实在不大好。
可是,安德海的主子慈禧太后根本不在乎坊间的传言,还特意差人送来1千两白银和1百匹绸缎,以表示对他的宠爱。
二是违背祖制。
1869年,同治大婚在即。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爱,向她讨了“出宫采买龙袍”的口谕,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宫。
按“太监严禁出宫”的清朝祖制,安德海已经犯了大罪。可是由于有慈禧给他做靠山,朝臣们对此事只是假装不知道,谁也不去弹劾他。
安德海号称钦差大臣,一路上威风张扬。每到一地,不光要求地方官员按礼迎送,还要给他送上一份数目不小的贿金。
慈禧明知道安德海在外面飞扬跋扈,但她并不制止,更不要说治安德海的罪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是小事。特别是在对太监管束极为严苛的清朝。可见,安德海的确是受到了慈禧极大的宠爱。
(慈禧剧照)
野史上说,安德海是个假太监,慈禧太后又是个寡妇,他俩有着不能言说的关系。这个说法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给慈禧的声誉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真实原因是不是这样的呢?
慈禧入侍宫中时,只被封了个兰贵人。
安德海由于办事机敏,已经成了咸丰的御前太监,也就是贴身太监。
野心勃勃的慈禧,为了能得到咸丰的宠幸,暗中贿赂安德海。
安德海有眼光,他看出慈禧不是一般人,因此不仅不收她的贿赂,还伺机促成了她得宠幸的机会。
自那以后,慈禧巧施手段,得到了咸丰的专宠。她对安德海当然投桃报李,没少在咸丰面前夸赞他。
1861年,咸丰在热河病逝,6岁的载淳继承了帝位,是为同治帝。慈禧母凭子贵,和慈安一起被尊为皇太后。
由于咸丰在世时,慈禧便经常帮咸丰批阅奏折,处决政务。所以,她不希望咸丰指定的肃顺等八大臣把持朝政。
为了夺权,慈禧暗中命安德海设法赶到北京去找恭亲王,准备联合恭亲王发动政变。
安德海冒着生命危险,将慈禧写的信,安全地送到恭亲王的手中。随后,他又从中穿针引线。最终,在恭亲王的帮助下,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权。
(恭亲王剧照)
后来,安德海为了帮助慈禧解除恭亲王的权力,又暗中找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弹劾恭亲王,最后慈禧达到目的,也更加巩固了她手中的权力。
可见,安德海如果不够玲珑,这些事一准办砸。到那时候,慈禧还能有后面的事吗?
慈禧呢,吃水不忘挖井人,不仅把安德海升为统管所有太监的总管,还把他视为心腹,对他恩宠不断。
安德海不仅能替慈禧解燃眉之急,他还善于察颜观色,投慈禧所好。
慈禧好听戏,安德海为了给她排遣寂寞,特意在西苑建了一处装修精美的大戏台,还四处招罗名角来排演戏曲,以供慈禧过戏瘾。
由于安德海把慈禧的性格爱好等,都揣摩得非常透彻,因此慈禧愈发宠爱安德海,以至于吃饭睡觉,都得安德海亲自侍候。
安德海由于受宠,就有些恃宠而骄,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哪怕是慈安和同治,他也不屑一顾。有时候,他还在慈禧面前捏造慈安和同治的坏话。
安德海出宫游到山东德州境内时,当地官员赵新闻见安德海没有出宫凭证,不敢怠慢,马上向山东巡抚丁宝桢汇报了此事。
丁宝桢为人耿直,早就对安德海的行为不满了。他立刻向慈安和同治密报了此事。在得到慈安和同治的允许后,迅速抓捕了耀武扬威的安德海。一番审问后,便果断地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不过,丁宝桢为了不让慈禧为难他,在将安德海正法后,剥下了安德海的裤子,并在市井暴尸3日。
正是这个举动,让慈禧没有报复丁宝桢,因为有这个举动,“慈禧私幸安德海”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慈禧的名誉也就得到了恢复。
(参考史料:《清史稿》)
安德海的确很受慈溪的喜爱,只因为年轻的时候押中了宝。
事件回顾
安德海大家可能有些不太熟悉,但如果提到李莲英的话可能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简单讲,安德海和李莲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在某些时间段安德海的地位要比李莲英还要高。
只不过,安德海命运不济,只活到25岁就死于政治斗争,的确凄惨得很。
安德海最嚣张跋扈的时候,经常以巡抚自居,安德海经常四处闯荡,每到一地都会收到大量的礼物金银,而这些都被大家看在眼里,却埋在心里。
因为,安德海有靠山,靠山还很大。
后来,安德海私自出宫,这对于太监来说是犯了忌讳的,可没有人追究。安德海的背后,就是慈禧。
如果安德海长寿一些,他将会成为第二个李莲英。
没错,这就是事实
为什么安德海如此受慈禧的器重?长得帅么?
民间野史说:安德海其实是个假太监,所以可以和慈禧做一些嘿嘿的事情。这句话纯属扯淡,清帝国对于太监的处理还是非常严谨的,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慈禧正处在掌权的关键时刻,要是出了这种事情,估计慈禧早就玩完了。
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慈禧入宫的时候,是兰贵人,不可能随时随地接触皇帝。
安德海是皇帝的御用太监,可以和皇帝搭上线。
慈溪贿赂安德海,而安德海也发现慈溪的不简单,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
人称“安大总管”或“安二爷”的安得海被提升为慈禧太后所住长春宫的总管之后,迅速地飞黄腾达起来。飞黄腾达之后的安得海胆大妄为,忘乎所以,简直成了明末魏忠贤式的人物。聪明伶俐的安得海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察言观色,赢得慈禧太后的欢心。
安得海最懂得慈禧太后的心。慈禧太后27岁守寡,那颗孤独寂寞的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她自己独自品味,也只有她自己独自承受。
自从有了安得海,慈禧太后感觉好多了,感到在她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可以理解、可以倾诉而又值得依靠和信赖的人,这就是安得海!
根据1910年英国人布兰德与白克浩斯两人合著的《慈禧外传》记载,两宫垂帘听政之后,政权不稳,载垣逆谋余波仍未平息,又有谏官上奏,指责宫中豪华奢侈,言之凿凿。年轻的慈禧太后刚愎自用,此时已经开始听不进批评之言,同时她深信随身太监对自己忠心无二,不会犯错,于是毫无改正之举。于是,安得海迅速成为慈禧太后的贴身随从和密使,后来甚至成了慈禧太后的智囊和左膀右臂。慈禧太后所有的计划和决定都要与之商议,当然安得海也从中渔利不少。
另外,慈禧太后喜欢看戏,安得海便投其所好,特地在太后一年之中大约有五个月的时光逗留的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供太后看戏,并专门召集了一班一流梨园子弟,排演戏剧,供太后享乐。太后在安得海的照料和陪伴下,吃、喝、玩、乐,样样舒服,高兴的时候还时不时地穿上戏衣,上台走几圈,哼几句,真正是不亦乐乎,忧烦全忘,乐不可支。每当这个时候,安得海常笑容满面地进言:太后像月宫里的嫦娥,真正是仙人儿啊!太后听得眉开眼笑。
每当看见慈禧太后安然端坐的时候,安得海就会恰到好处地说:太后真像那南海观世音菩萨啊,救苦救难,功德无量!安得海本人长相俊美,戏也唱得不错。
不过,慈禧太后也非常注重礼节,看重“面子”,所以对身边道德家们的指责也乐意深表赞同。慈禧太后当政的最初几年,经常可以看到此类语言得体的诏书,但其中的诚信度却令人深表怀疑,实际上也从未有人把诏书所言当真。下面这份诏书颁布于慈禧太后垂帘的第三年,即1864年,非常具有典型性。
“乃本日据贾铎奏称,风闻太监演戏,费至千金,并有用库存缎匹裁作戏衣之事。览奏实堪诧异,方今各省军务未平,百姓疮痍满目,库帑支绌,国用不充,先皇帝山陵未安,梓宫在殡,兴言及此,隐恸实殷,又何至有如该御史折内所称情事?况库存银缎,有数可稽,非奏准不能擅动,兹事可断其必无。”
1866年,两位敢于直言的谏官再度上奏痛斥安得海胡作非为。奏折中说:“皇帝贴身太监的遴选应多加慎重。前明之所以灭亡,直接原因就在于宦官为乱。此等小人巧舌如簧,深谙恭维之术,往往以小忠小信向主上邀功,得其信任喜爱。凭借皇帝的信任和保护,这些人结党营私,地位逐渐稳固,以至最终坚不可摧。为了避免此等悲剧,臣等恳请皇上身边之人应老成持重,品行兼优。主上应该摒弃貌美的年轻太监,以防这些小人蒙惑上听,图谋不轨。”
慈禧太后以皇帝之名对这份奏折的批复为:“奏折所言极是。宦官扰乱朝纲之事史上历来多见,我朝深以为戒。自大清始建以来,列祖列宗圣明有加,不仅明令禁止太监干预国事,而且不许他们夺取圣听。因此,近二百年来,这些跳梁小丑根本没有机会扰乱朝纲,太监乱政之事已成历史陈迹。垂帘听政以来,两宫太后也严格遵守我朝家规,禁止奸佞小人接近主上。阅览此奏折,朕如履薄冰,深感太监为害之严重后果。特命如有太监欺上瞒下,必立即严惩不贷。百官大臣对于此类奸人应及时禀报朝廷,好做处罚。朕希望所有太监应忠诚耿直,家庭教育网,远离奸邪。”
表面看来慈禧太后欣然纳谏,但实际上,深宫中吃喝玩乐的生活依然如故,而安得海对慈禧太后的影响更是有增无减。京城酒肆茶楼中广为流传,说安得海口出一言犹如圣旨一般;慈禧和安得海经常身着戏装在御花园游玩;安总管还穿着只有皇帝才可以穿的龙袍;太后还公然赐予他象征皇族权力的玉如意。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夸大事实的流言难免流传于大街小巷。有的说安得海根本不是太监,更有甚者说慈禧和他还生了一个私生子。还有许多类似的栩栩如生的故事,都是关于内宫的荒淫无度,或者是戏子伪装成太监入宫,后来被关入地下冷宫之类的传闻。当然,此类传言大都毫无根据。但这也是由于咸丰皇帝执政时期,朝纲紊乱,内宫失纪,后来慈禧太后又宠信太监,遂使谣言频生,京城内议论纷纷。其实慈禧是借此沽名。
慈禧太后离不开安得海,从饮食起居到休息就寝,安得海成了她身边一刻也不能少的人物。安得海长得端正,身材也很标致,皮肤保养得也好,他每天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侍候着慈禧太后,连慈禧太后就寝都不离左右,于是,慈禧太后私幸安得海、小安子是假太监之说,就甚嚣尘上。
慈禧太后宠爱安得海,戏称他为人精儿,爱称为小安子。宫里宫外,无论何人,都怕安得海,连慈禧太后的独子、年轻的同治皇帝也怕他三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