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入园入学 育儿知识 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育 语文教育 图片资源 儿童视频 幼儿园 机构

资源分享

相关类别: 家庭教育 名言警句 智力常识 资源分享
信阳儿童网

换一种方式爱孩子

来源:儿童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9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认为父母就应该是孩子心中的榜样,在孩子眼里父母应该什么都会,再大的难题也能解决,父母就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只要他有什么困难就能马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认为父母就应该是孩子心中的榜样,在孩子眼里父母应该什么都会,再大的难题也能解决,父母就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只要他有什么困难就能马上帮他完成。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父母高大、完美的形象。但是,这样近乎完美的父母就真的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这种完美的父母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压力山大”呢?孩子心目中的“完美”父母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从“一百分父母”到“六十分父母”的蜕变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不论学什么、做什么都能在同龄的孩子里成为佼佼者,因此,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从小事事要做得尽善尽美,只要孩子犯了一点错,或者有什么不好的举动就马上批评他,想从根源上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上了幼儿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多了,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都这么大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不害羞吗?”“你看班上的妮妮每次都能拿很多小红花,你怎么就拿了几朵呢?”“你要是做得再好一点,妈妈周末就带你去淘气堡玩”等等。有时候小朋友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从父母的眼里看来却未能达到十全十美,甚至忍不住斥责几句。  

这样的“一百分父母”培养出的孩子不但不会变得更完美,反而常会有“强烈恐惧失败”“兴致低落”的倾向。像这种完美主义的父母,不但要求孩子完美,对自己的要求也很完美。他们会牺牲自己和爱人一起看电影的时间、会牺牲自己逛街和好友聚会的时间,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按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时间长了,看到孩子做不到总抱怨说:“你看看爸爸妈妈为了你哪也不去,你还不加油,对得起我们吗?”这样的父母最后不但自己身心疲惫,而且无形中他们的“牺牲”会给孩子一种莫名的压力和自责感。这样的“一百分父母”在现在的家庭里很多。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孩子只会越来越自卑、恐惧、不知所措。其实,幼儿园里许多自卑的不爱说话的孩子并不是本身自卑或孤僻,而是与其家庭教育有关。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自我效能感”,指的是自己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件事的把握程度。这种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处的环境。如果他的父母对他的要求是一百分,而他实际能力只有75分时,他就会怀疑和否定自己的能力。因为总是不能达到父母预设的期望,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低自我效能感。慢慢就滋生出“我很差”“我做不到”“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等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同时“一百分”家庭里培养出的孩子习惯了在生活中争强好胜,总有种“输不起”的心理,这样的孩子习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事情,在幼儿园里也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们一起玩,渐渐地,他们在幼儿园里就表现得孤僻、沉默、自卑。  

如果我们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随时要求自己以60分的标准去看孩子,如果孩子某一次超越了60分你还会获得意外的惊喜。这个时候你看孩子的心态会逐渐改变,开始关注他的一些进步。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及时给予鼓励,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和活力,多了一些想要尝试的欲望。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孩子一旦有了自信心,就会削弱原来的自卑感。把孩子的自卑感转化为一种行为补偿的刺激,从而使自卑的孩子重新找回自我。因此,做一个“不完美”的父母,孩子会放松许多。  

从“别家孩子”到“我家孩子”的转移  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家的孩子”做比较,总觉得“别家的小孩”是最好的。孩子入园后,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自理能力不如别人;有的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不行;有的家长则发现自己的孩子虽然前面两项都好了,可是运动跳跃能力又较差。一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如别的小朋友,心里很着急,想方设法带孩子上各种早教课、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发展孩子的能力。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不是从教育方法上找原因,而是单纯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否定:“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看看你们班上的某某小朋友都会,你怎么就不会呢?”父母过度关注其他孩子的优秀,而忽视了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总用“别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孩子可能导致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都是不一致、不均匀的,有的孩子运动等能力强,语言能力就相对弱一些;有的孩子语言水平发展好一些,动手能力就差一点,每个孩子都是一片不一样的叶子。对于家长而言,爱孩子,首先要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要操之过急,让过高的要求剥夺了孩子活泼的天性,一次次的否定和过于“完美”的束缚,会使孩子的心灵背上沉重的包袱,导致心理上形成畏惧,最终形成家长的过高期望与现实的严重落差。  

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经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标准应该放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就是孩子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就是最恰当的定位。如果把果子放得太高,孩子怎么跳也摘不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丧失自信心。因此,父母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了解符合您的孩子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爱好、潜在水平和每个关键期的变化,随时帮助孩子去找他跳一跳就能够到的位置,以动态的目标启动期望效应。不应总以“别的孩子”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为了给予孩子前进的动力,学会赏识“我家的孩子”,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常交往的同伴家庭经常进行“优点大轰炸”的活动。这是一个团体心理辅导的游戏,让团队里的每一个孩子轮流说出其中一个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个优点和让人喜欢的地方,让孩子在同伴中重获积极的自我能量。这种帮助孩子寻找长处的游戏,也可以在自己家庭里进行。孩子往往很在意父母眼中的自己,一家入围坐在一起适时开展优点大轰炸,父母常常表示对孩子的肯定,既有利于家长摆脱情不自禁对孩子的过高要求,又有利于孩子重树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做一个“不完美”的父母,孩子会渐渐找到自我。  

从“强大的父母”到“示弱的父母”的转身  

很多父母习惯了用“爱”的牢笼来无声息地把孩子保护起来。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421家庭”(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老人对他们百般呵护、百依百顺:主动帮孩子穿衣、吃饭,在公园玩时看到孩子受到其他小朋友欺负,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马上出面帮助孩子解决,甚至还帮着孩子争夺玩具……只要孩子一哭,家长们就会连哄带骗地为孩子推卸责任,把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父母这么做是想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结果反而使孩子变得更弱不禁风,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很差,同伴关系中遇到矛盾只会等待别人的主动示好,内心变得越来越自私、霸道、爱推卸责任,一遇到困难就总想依靠别人帮助。  

本文标签:爱孩子一种方式

内容编辑:xychild

相关阅读

育儿书籍

最新儿童教育信息推荐

儿童网首页 | 教育资讯 | 入园入学 | 育儿知识 | 文化素养 | 幼儿园教育 | 语文教育 | 图片资源 | 儿童视频 | 幼儿园 | 机构

Copyright © 2022 儿童教育学习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1863号  专业的儿童教育网提供幼儿教育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亲子教育培训服务  商务合作:13503769300

儿童网、家庭教育网、小学教育网、幼儿教育网、儿童学习网、亲子育儿知识综合门户 幼教网 儿童网地图 儿童网信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