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入园入学 育儿知识 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育 语文教育 图片资源 儿童视频 幼儿园 机构

资源分享

相关类别: 家庭教育 名言警句 智力常识 资源分享
信阳儿童网

孩子的抱怨与社会的未来

来源:儿童教育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2-20
所谓“懂事”,是大人们话语体系中的专有词汇,在他们的观念和语境中,主要用于夸奖孩子“听话”,够得上这一条,便基本上可以谓之“乖孩子”“好孩子”了。这个单向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孩子就是被管教的对象。因此,“听话”自然成为首要的品性:

“很懂事”,这是女儿得到最多的评语之一,听起来,令人舒坦和欣慰。

所谓“懂事”,是大人们话语体系中的专有词汇,在他们的观念和语境中,主要用于夸奖孩子“听话”,够得上这一条,便基本上可以谓之“乖孩子”“好孩子”了。这个单向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孩子就是被管教的对象。因此,“听话”自然成为首要的品性:在家要听大人的话,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一方金口玉言、不容置疑,一方低眉顺眼、凝神屏息。一代又一代下来,坚固而严整的秩序便矗立起来了,既立在生活中,也立在头脑里。

毫无疑问,秩序当然是必需的,但真正长效的秩序是基于尊重和倾听,哪怕对孩子,这也是重要的前提。

我想起,在女儿7岁的时候,一直“很懂事”的她忽然抱怨“很不自由”。自由?女儿提出这个话题让我很是错愕,连忙惊问何故。“哎,家里谁都要管着我。”女儿年龄那么小,怨气却不小,如果此刻恰巧遇见电视台记者街采什么是家风,难保女儿不会以此作答。“看嘛,外婆、外公、妈妈,他们都要管我、都在管我,你说烦不烦啊?我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要管,都在安排我、要求我。为什么我不能按自己的愿望来呢?”女儿继续抱怨。

女儿一口气说出了她的苦闷,让原本有些虚浮空洞的对话变得具体生动起来,表达的信息已经足够了,原来就是这些小烦恼啊,我也有些不以为然了。就事论事,关怀和负累,总是交织在一起,这本来就是我们成长环境和成长体验的一部分。然而,没想到女儿并没有停驻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她顿了顿,又感叹道:“我现在啊,就想自由。”——这是她的总结陈词,不经意间似乎提出了一个极为宏阔的话题。

“就想自由”?当这句话被一位7岁的小女孩、二年级的小学生当作宣言一般呐喊出来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想得有些简单了。自由是什么?自由意味着什么?自由的边界在哪里?自由和责任是什么关系?这般大的孩子,决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深刻的思考和精准的把握,只会有最朴素最简单的认知和感受,甚至她可能只是借用了这么一个词汇而已,但即便如此,这也是其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宝贵萌芽——期待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自己的感受、主张和选择能够得到尊重;希望自己周围不仅有发号施令者,也能有侧耳倾听者,不同意见之间有足够的协商和调适空间。

这其实是人之本性的一种展现,只不过在不同阶段,人和外界的力量对比有所不同,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们渴望长大,说到底就是渴望改变这种力量的对比。7岁女儿的诸多抱怨,意味着这一代孩子在面对管束时,有更早的觉醒、更明确的主张和更大胆的行动。孩子们在既定的秩序中成长,同时也定然会影响和改变秩序;他们固然被现时的社会塑造,但同时也将塑造未来的社会。世界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他们的。从孩子的抱怨能多少看到社会的未来,待这一代长大成人时,一些曾经被视为牢不可破的东西,有可能被质疑、改造和重塑。在我看来,未来的美好世界,将建构在这样的基点之上:孩子们对底线有更坚定更自觉的信仰和恪守,与此同时,他们勇于革故鼎新,在传承中发展,在接续中扬弃。如此,定将开创和推动一个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时代。孩子们身上的小事情,能够透射出社会演进的辩证法。

本文标签:社会孩子未来懂事

内容编辑:xychild
育儿书籍

最新儿童教育信息推荐

儿童网首页 | 教育资讯 | 入园入学 | 育儿知识 | 文化素养 | 幼儿园教育 | 语文教育 | 图片资源 | 儿童视频 | 幼儿园 | 机构

Copyright © 2022 儿童教育学习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1863号  专业的儿童教育网提供幼儿教育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亲子教育培训服务  商务合作:13503769300

儿童网、家庭教育网、小学教育网、幼儿教育网、儿童学习网、亲子育儿知识综合门户 幼教网 儿童网地图 儿童网信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