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如果您还没有关注我们,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2016年是新课程标准修订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 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改革从未停止过,但效果大抵是智慧与智慧的相互理解。 在报刊杂志上,亲朋好友传授的各种汉语教学方法,创新多变,层出不穷。 这几年,我自己也经常去中学观摩听课,听着体会,感触良多,忧虑也越来越多。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不讲究笔顺,不讲究基础知识,拒绝背诵,不再用粉笔板书。 一切都在向形式化、网络化、碎片化、表面化、空洞化、“百度化”发展。 席卷大潮,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排挤甚至歧视,变得可有可无,无立足之地。
我是改革的支持者,但我不支持激进的或花哨的改革。 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我想给语文教师提十点建议。 如有夸大之处,敬请指正。
1.拿起粉笔
汉字教学与英语等拼音文字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汉字强调笔画的顺序和框架的结构。 孩子学习汉字,首先要学习笔顺。 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写字的时候都不注意笔顺。 这是小学老师的教导。 失职。
至于能不能写出一手好字(不是指书法好不好,而是指结构合理),初高中阶段是成型期。 除了学生自己练习书法外,语文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也很重要。
然而,现在网络教学很流行。 一节课下来,语文老师不使用粉笔,不在黑板上写字,轻点鼠标,非常“洒脱”。 可我心里暗想,语文课不在黑板上写字,就是断手送命。 那它就不是语文课,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 想想有多少学生热爱语文,都是从老师潇洒飘逸的板书开始的。
2.放下电脑
目前,在大多数学校,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教师都使用PPT进行课堂教学,非常流行。 更有什者,在条件较好的中学,师生各持一台掌上电脑,在屏幕上看一会儿短视频,一会儿在“百度”上搜索知识背景,按键选择答案,数一数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优点是省时省力,统计答案即时知晓,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要领。
然而,这种看似超前的教学方式,却总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电脑上,而不是老师的讲解上。 下课后,当学生被问到老师说了什么时,他们就像一只挂着角的羚羊,无影无踪。
3.大声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方知其义。 古代的孩子从小就读古书。 他们虽然不明白意思,但对于古文的承传、开合、铿锵起伏、语感韵律、韵律,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所谓“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就知道”,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不仅是中学,连幼儿园、小学都很少朗读了。 “朗读声”已经成为历史。 想象一下,在一个班级里,老师自己朗读,或者师生一起朗读,有节奏有感情,是世界上最美的朗诵,对团队合作和增进同学关系很有帮助。
放弃导读、双读、小组阅读等方式,没有对话和表达拿的笔顺,就无法领略中文之美,就无法顺利交流。 是枯燥无味的哑巴语言,你在大学里还是个哑巴学生。 因此,要加强阅读和口语,而不能只是默读和写作。
4.少用道具
道具的使用是教学中的辅助环节之一。 善用道具可以促进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但是,在我观察和选择的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一节课就迫不及待地使用了十多种道具(留学生教学尤其如此),过了一会儿就弯下腰拿起从讲台上拿出一个东西,自己用。 想创新,谁也不知道是在变魔术,不是在教语文。
其实,语文老师朗读文章时的肢体动作,如抬手抬脚、扭腰摆臂、翻嘴翻眼、转头蹬车等,都是最好的表演和道具,最强大的语言气场,真风舞如春风。
5.谨慎使用互联网
在线教学在全世界都很流行。 这是大势所趋,需要预见这个趋势。 而现在,从幼儿园到大学课堂,到处都是各种PPT、影音动画,五光十色,千变万化。 各种网络教学竞赛如火如荼,层出不穷,不使用PPT者被视为异端,难以为世人所容。
一节课结束,数百页翻开,熠熠生辉,或鸡汤酸酱,或宏大叙事,争奇斗艳,愈演愈烈。 老师表演的精彩,同学们看的津津有味,但留在孩子们脑海里的却是各种风景,美妙的音乐,零散的片段。 这就像在电影中表演一样。 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让学生看一部好电影。 中文教学呢?
6.返回正文
语文教学的本源和基础在于文本。 孩子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也是课文。 老师会把课文的词、词、句解释清楚,把课程的基础内容讲解透彻。
但在今天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上下千年,跋涉万里,搏斗背景,求难求难,字字句句求所谓“小言大意”,这就是牵强附会,错误百出。 还有,现在流行的一些时髦的教学方法,动辄要求学生准备几万字的课外资料,看似有直观形象、激发思维、增加经验和实践等,但只求形式或效果,而基本的这节课的课文内容拿的笔顺,反而被遗漏了。 俗话说,鱼丢失了,珍珠丢了,贫者亡,师生身心俱疲,无所作为,何必呢。
7.书写人生
以高考作文为代表的作文是中学教学中令师生面色失色的难点。 除了儿童写作本身的难度外,过于追求所谓的崇高意义,把写作的主题和内容放在云端,一味提倡探索未来,把握心灵,表达对英雄的崇敬、敬仰。 ,孩子强行理解别人,讨厌到极点,无话可说,越写越苦。
为什么不把高度放低,放回地上,让孩子写同桌,写雾霾,写混乱的十字路口,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只要文笔流畅,感同身受,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就是一篇好作文。
8.少用教具
今天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教具的教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 没有教具,教师就不能教,学生就不能学。 就像身体有病腿软一样,没有拐杖就不能走路。 我的梦想是:减少错综复杂、咀嚼吐槽的教具,让教师根据自己备课和学习的经验来说话。 并没有因为他课前认真准备而改变。
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看书,让他们少做论文,多看书,有时间读经典,小说,甚至看电影,春秋旅游,运动,打球,打游戏,没地方中文练习活动不存在!
九、开少参考书目
自清代张之洞的《书目答疑》以来,已有学者向全民或学生下发必读书目。 我在中学做调研的时候,经常遇到校长要我给孩子发书单,我坚决反对给他们。 给中学生一份什么样的“必读书单”,因为让一个半饥半饱的农村孩子读《红楼梦》,或者让一个衣冠楚楚的城市孩子读《平凡的世界》 ”,他们会感到疏远家庭教育,甚至厌恶。
如果你能理解和消化课本知识的内容,你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了; 如果你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所以他选择的书也会有所不同。 只要是中外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就让孩子畅游书海、学海。 老师只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孩子就会感兴趣。 在阅读的同时培养你的爱好和特长。
10.注重实践
汉语不仅是文学和语言,更是文化、社会和生活的“大语种”。 其实,语言只有一部分在课堂上,更多的部分在窗外的世界,在车水马龙中,在乡间,让孩子有机会去实践和实践,去认识、去理解、去体验社交生活,而不是第二天。 路上扶老太太过马路,或者两周一次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脚,炫耀一番。 但是回到家,连被子都没有自己做。 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理解思考能力、寻找写作材料的能力,都应该在课堂、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得到成长和丰富,所以中学要适当增加和重视实践课程,非常有必要。
我深知校长、师生都在努力、在改革,但高考的压力和社交媒体的妖魔化让他们感到委屈和痛苦。 语文教学需要自强自救。 方法其实很简单:丢掉语文课上的包袱,丢掉背上没用的东西,解放双手双脚,降低“高度”,回归正文,回归本源,回归大地,回归平原。 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会太累。
人们总是问我,你认为学习中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属于哪个派系? 我想说的是,我没有学校也没有学校,我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很明确。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打好基础! 打好基础! ! 打好基础! ! !
文章来源:《语文学习》2016年第3期,原题为《放下枷锁,回归本源——中学语文教学的“十个要求”》。 经作者授权转载,标题为编者所加,正文有改动。
本文标签: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