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是一种神奇的东西,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儿童歌曲可能是世界上填补代沟的最佳选择。从奶奶到孙子,经典儿歌所能涵盖的年龄跨度只会比这个大。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经过反复考虑和比较,选出了100首在中国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儿歌。
当我们整理了这个播放列表上的信息时,结果令人震惊。
你无法想象这些中国最熟悉的童谣共同呈现出多么壮观的景象!
让我们从几个随机问题开始:
《让我们一起划桨》是哪一年?
《一分钱》出自哪一年?
《采蘑菇的少女》是哪一年的?
你可以说尽可能多的答案,反正你肯定是错的。
《划双桨》创作于1955年,当年中国的一件大事就是评选十大元帅。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乔宇和刘池。不熟悉的请提醒一下,这两位老师最有名的作品是《我的祖国》(大浪大浪,郭兰英的代表作)。如果我还不熟悉它,我应该知道“今晚难忘”。乔宇老师作词!
《一便士》,据说由于通货膨胀,这首儿歌在很多地方都改成了《一元》。 “我在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歌写于 1964 年,当时硬币已经大量流通。关于这首歌,请记住一个名字,词曲作者潘振生,我们后面会重点介绍这位老师。
《采蘑菇的少女》儿歌大全100首,这听起来离我们很近?其实这也是1982年中国制定计划生育国策的作品。你很难想象,《采蘑菇的小女孩》与《东方开水长江》、《天空史》(第94版开场曲和片尾曲)出自同一人之手。 《三国志》),没错,这些都是顾建芬的代表作。
然而,在我们的前100首儿歌榜单中,《采蘑菇的少女》绝对是一部年轻的作品: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经典儿歌创作于1980年代之前。
所以虽然制作这份榜单的初衷是整理儿歌,但它本身的历史感还是大大超出了我们的心理预期。
为什么好多年没有优质的童谣了?
为什么今天依然很受祖父母欢迎的儿歌?
为什么一首经典童谣能成为全家世代相传的共同纽带?
我们试图从这个列表中找到答案。
首先澄清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唱歌唱歌都是那些老童谣,所以老童谣是好的。这有问题。
我们不要从作品本身的质量来判断,从逻辑上讲,这种说法对新时代的儿歌是不公平的。
此播放列表仅计算原创中文歌曲。最早的儿歌《小兔子乖乖》创作于1920年,李金辉作词作曲,整整100年前!
所以100年后回首,这些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沉淀的作品,都被我们视为“老儿歌”。我们不会意识到,“采蘑菇的女孩”比“我们划双桨”更年轻了整整一代。所以,“唱得好唱是儿歌”这件事本质上是迟早的事。
当然,尽管受欢迎程度惊人,但很少有人将童谣视为严肃的艺术作品。这大概是大部分人的一个盲点:童谣有什么艺术价值,孩子听的东西,有什么艺术价值?
是真的吗?
通俗易懂、悦耳动听的旋律,朴实积极的歌词,传达着亿万中国人可以张嘴来到这里,本身就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如果你知道这些童谣是谁写的,那么这种“艺术”就更容易检验了-
>>>1930-40 年代
在中国,所有写过儿歌的人中,最震耳欲聋的名字一定是聂耳。
很多人都知道聂耳是《卖报之歌》的词曲作者,但作词人安娥似乎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安E是上世纪著名的剧作家。她完成了中共地下党的情报工作。她的丈夫是田寒。
提起聂二天寒,自然会想到冼星海。有趣的是,冼星海虽然没有直接写儿歌,但他的作品《我怕不反抗》却被后人改编成《吹小号》(Blowing the trumpet, tick-tick-tick),难怪这首儿歌的前奏有一种兴奋和进步的感觉。
说起抗战背景下的儿歌,《唱二小放牛郎》应该是无以伦比的。二小的故事今天很少被提起,但“牛还在山坡上吃草”的旋律现在听着还是催人泪下。
这个时代还有两首著名的儿歌:《读书男孩》(1944)和《扔手帕》(1948)。不知道幼儿园会不会组织孩子玩扔手帕之类的游戏。想必很少有老师知道这是一首72年前的儿歌吧!
>>>1950年代
如果以10年为单位,1950年代堪称华语童谣的黄金时代,名家林立。
例如,老舍研究会会长、作词家管华创作的《雨中小英雄》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在我们的前 100 名名单中,他自己贡献了三首诗。作品:《我们的田野》(1953)、《节日快乐》(1953)、《听妈妈讲述过去》(1958)。
有人曾感叹:明月还在,白莲花还在,晚风还在,只是当年唱这首歌的孩子们,却没有时间回首往事。
让我们粗略浏览一下 1950 年代异常强大的童谣阵容:
黄准作曲《最光荣的劳动》(1952,阳光灿烂)。黄准是我国著名的女作曲家,她的代表作是家喻户晓的《女军连歌》(前进和前进)。
《我们有多幸福》(1955,《我们活得有多幸福》),郑禄成作曲。郑禄成创作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被誉为“军歌之父”。
石甫的娃哈哈(1956,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师父在新疆多年,这首歌《娃哈哈》改编自一首维吾尔民歌。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也用过这首歌。
王云杰作曲的《小燕子》(1956年,小燕子身着花衣)。这是另一个众所周知的经典。这首歌是电影《护士日记》的一集。原唱是该片的主演王丹峰。 (至于为什么小燕子在歌词里穿的是花衣而不是黑衣,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后续会有专文解答)
不过,单就人气而言,《小燕子》在1950年代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1958年又出现了一首金童歌:《天下只有妈妈好》。你可能不知道,这首歌原本是香港电影《苦行者》的主题曲,由肖芳芳主演,是这首歌的原唱,当时她才11岁。 1988年,台湾电影《妈妈又爱我了》再次使用了这首歌。这部低成本的伦理片票房破亿!
《流浪物语》剧照
>>>1960-70年代
还记得我们一开始提到的潘振生吗?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童歌之王”潘振声是最多产的时期:除了前面介绍的《一分钱》,还有《小鸭子》《春天在哪里》等代表作。 “好妈妈”。
2009年,潘振生脑血栓去世时,他在追悼会上演奏的不是悲壮的音乐,而是《一分钱》和《春天在哪里》,这也是他老人的遗愿。
1969年,一首神奇的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诞生。这份榜单中,几乎是唯一能查到的歌曲和词曲作者,不过都是普通人写的儿歌:作词人金国麟读五年级,词曲作者金月玲才19岁。六家玻璃厂当学徒。电影《疯狂的石头》在背景音乐中使用了这首儿歌。
2013年,金月玲和金国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合影
在整个1960年代和1970年代有几首著名的红色儿歌,如《我们是共产主义的继承人》(1962),这也是中国少先队的歌曲儿歌大全100首,如《红星歌》(1974) ),电影《闪耀的红星》的主题曲。
在中国儿歌的序列中,红色儿歌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中宣部100首爱国歌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的重磅评选中,儿歌接近1/10。比例。
>>>1980年代
进入1980年代后,儿歌在内涵上有一个关键的补充:很多歌曲并不是专门为孩子写的,因为风格、旋律和叙事内容都适合孩子,也被纳入了儿歌的范畴。
这种类型的中国大陆第一部代表作是《妈妈的吻》(1980),顺便说一句,作曲家又是大金谷建芬。这首歌的原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程琳,1980年代的著名歌手。程琳的主营业务是二胡。 11岁在海正歌舞团担任二胡独奏。 13岁时,她以歌手的身份录制了一张专辑。这张专辑中,除了《妈妈的吻》,还有同名的《小洛豪》。又是《小男孩》的经典翻唱。
和《妈妈的吻》类似,还有《大海,故乡》,原唱的是朱明英,唱的是“左手鸡右手鸭”,这首歌也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含义:在我们整个百强榜单中,这是第一首出现在春晚(1983年春晚)上的“童谣”。
有意思的是,1989年春晚最有名的“儿歌”出现了:“老太太”赵本山演唱的《小草》,真是一首无与伦比的经典。
1980 年代童谣的另一个重大突破是将卡通主题曲引入儿童生活。比如从美国进口的动画片《蓝精灵》,很多人以为主题曲是一首国外原曲一起进口,其实是“山海的另一边有一群蓝精灵” 100%中文原创。 1988年第一首主题曲还获得鲁迅文艺奖。
与《蓝精灵》同时期的,还有两部国内著名的动画片:《葫芦娃》和《黑猫警长》,漫画里的情节我们可能记不太清楚,比如西娃五娃六娃都是特技,但在1980年代出生的父母心目中,这两部动画片的主题曲一定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杰作。
>>>1990 年代至今
在世纪之交,漫画的影响力持续了十多年。从1990年代中期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到2005年开始火起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些漫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知识整理主题曲过程中的要点。
比如1998年播出的动画片《西游记》,你觉得片头曲《猴哥》和片尾曲《白龙马》的歌词和音乐特别好?这部漫画的主题曲由张莉和小白编曲。
张莉是谁?生前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代表作《我和我的祖国》;作曲家小白有一首春晚经典——王菲演唱的《九十八之约》。
2003年,张莉执导动画片《哪吒传》,再次与小白合作创作了由孙楠原唱的片头曲《小哪吒》。张俪还请来好友乔宇助阵(张俪、乔宇、颜苏也称“三驾马车”),完成片尾曲《少年英雄哪吒》的歌词。作曲家李海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 创作了《弯月》、《七子之歌-澳门》等代表作。
这大概是中国原创儿歌最后的余辉:很难想象当时71岁的张莉会找当时76岁的乔宇工作一起创作卡通片。 《让我们划双桨》,48 年过去了!
从那以后,真正能形成广泛影响的童谣已经不多了。被称为“新童谣之父”的彭烨,有几首唱腔度很高的原创歌曲,比如《我有家》,比如林妙可在2011年演唱的《如果你爱我就拥抱我》春晚,不过这首歌已经快10岁了。
在过去的10年里,只有一首歌曲进入了我们的百强榜单,那就是热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综艺节目普及了一首儿歌,这也是新时代儿歌的新趋势。
回顾过去100年中国大陆童谣的演变史,经久不衰的古老童谣的秘密竟浮出水面:
就童谣本身的质量而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大师级国家艺术家的检验。不管作词,历代最优秀的音乐人都有参与,而说到儿歌,这些爷爷奶奶根本就不是“儿戏”。
就儿歌的诠释而言,一部好作品要想流传下来,当然要唱得够好。在唱片业最辉煌的时代,涌现出一批专攻儿歌的歌手或团体。在大陆,有朱明英、程琳、黑鸭子、星河青年合唱团等等。在台湾,就有了邓丽君这样千载难逢的重量级人物。磅代表。
如今,大部分儿歌的原唱已经严重年轻化了。反观当时的歌手,十几岁的嗓子,唱功也比较稳定,演出的效果明显好很多。
最后,我们来看看沟通,这无疑是最关键的环节。什么样的儿歌最受欢迎?除了那些幼儿园和小学必须播放的歌曲(大部分是红色儿歌),当然少儿影视的主题曲是最受欢迎的。又如1990年代的《小龙侠》等优秀儿童剧。别说那些小时候刻过的动画片,就说“大风车吱吱响转”。 80后直接唱这句话吗?
如前所述,童谣的传播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春晚! 1989年春晚来到观众席演唱《歌唱微笑》(再次由顾建芬作曲)的小女孩,2018年《天天向上》节目组也邀请她和小姐姐们重回舞台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是40多岁的妈妈了,但只要“请把我的歌带回你家”的旋律响起,就仿佛时光倒流。
如果以上分析属实,那么这组儿歌的旧秩序其实已经瓦解了多年:主创逐渐消失,能够制作儿歌专辑的专业歌手消失了,国内少儿歌动漫和影视产业已经消失。没落,春晚?确定要认真听一下春晚都唱过哪些歌曲?
那么我们又要重新定义童谣了吗?
如果说过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大人故意用一些作品来拉近孩子的距离,那么现在,儿歌有一种成人化的趋势——孩子比过去更早被大人胁迫在这个世界上,“儿歌”不一定是“儿歌”,只要满大街播放的“儿歌”就够了。
当然,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些离我们太近的儿歌,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安顿下来,所以我们没有一个很客观的评价体系:如果TFBOYS的一些作品是也算现代儿歌,20年后就会被淘汰。如何评价它? 40岁的王俊凯还会翻《青春修炼手册》吗?
当然,由于篇幅所限,我们的前100首童谣榜单并没有在这里完整呈现,童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如果您对此话题感兴趣,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并推荐给喜欢那些“老童谣”的朋友。
留下几个小问题:
邓丽君原来唱的一首儿歌特别有名。你知道是哪首歌吗?
《新白蛇传》整个原声带的执行者写了哪些著名的儿歌?
香港有一部著名的武侠电影。其中一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演变成一首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儿歌。这是什么歌?
《一闪一闪亮晶晶》著名原创词曲作者是谁?
有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催生了两首著名的童谣。是哪部电影?哪两首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