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包括了“小学”、“数学”两个关键词。
众所周知,小学包括了1-6年的义务教育。每个年级,孩子的心理、身体发育、认知水平、思维都不同,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总体上要”因龄施教“、寓教于乐,启迪思维。
(1)小学1年级
这个时期的孩子刚从幼儿园升上来,天真活泼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从顽童的集体生活中逐渐走进正规的课堂,面对的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百依百顺,哄自己开心了,他们心理是有陌生和抵触的。
数学老师应该接起幼儿园的接力棒,寓教于乐,将简单的数字加减通过孩子做游戏的方式来体现,比如6个孩子拉成一圈,告诉他们这是一个集体,总数是6。大家都拉成圈,数学形式是)+6=6;进去一个孩子,其他孩子仍旧拉着手,那里面和外面的人数相加,是什么数学形式?
启迪孩子们,找到1+5=6;然后继续进行此类游戏,2+4=6;然后是3+3=6;
最终询问孩子:小朋友们,为什么圈内和圈外的人数不同,但是总数都是6呢?
或者启迪孩子:数学是形式多样的,大家都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不要统一,要有自己的个性。
这就是数学的简单哲学意义了,哈哈,小朋友们能听懂吗?
(2)小学2年级
这个时期,孩子已经适应了学习生活中有作业,对课堂生活不再很抵触的心理状态。由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可能会问很多为什么。数学老师,应该多讲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启迪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3)小学3-5年级孩子逐渐成长,对事物更加好奇。数学老师更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传授热爱数学,学以致用的理念。在面对抽象的分数加减、公约数、公倍数、质数之类的数学概念、几何形状变换及其特性时,多从生活中发掘使用数学的场景,借助日常的生活现象来讲述。
比如讲述我国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苏联飞船失事,竟是一个小数点的原因、平行四边形为啥不稳定,三角形稳定的例子、分数是解决小数不能完全书写的问题等。
(6)小学6年级
这时候的数学应用问题比较重要,数学老师多灌输:”方程、假设“在数学的思想。让孩子明白,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有利于孩子发散思维、逐渐销元思想的训练。
总之,小学的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不体现在解决多复杂的数学难题,幼儿园资源网,而是要启迪孩子的心智,播撒孩子对数学的热爱和严谨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理论肯定是要学习的,只不过对于才任教的年轻数学老师而言比较枯燥难以理解。
建议先听身边的优秀教师的数学课堂,尤其是那种学生喜爱的老师所上的课堂。只有学生喜欢数学才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如果身边的课堂机会比较少,可以找网络上一些名教师的优秀课例,比如张齐华,华应龙等老教师的课堂。
总之抓住了孩子就抓住了课堂,孩子兴趣盎然一节课,明辨是非。这样抓住课堂,自然数学课堂就变得高效起来!
你们可以听听我说的
我的回答,如下
第一,上课好好听讲,听懂老师讲的每一个公式,不会的,下课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问问老师。
第二,家庭作业自己独立完成,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有难题,别憋着,所谓勤学好问
第三,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这里是我给的建议,你们可以听听
1:知识点联成网络体系
小学数学学不会,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基本的定义、公式、概念不熟,有的竟然不知道,怎么会?最基本的定义不知道,会了才怪。很多人认为,数学不需要记忆,不用背,这是错误的,你这样认为数学永远学不通。
熟能生巧,量变到质变。
2:总结题型
数学是有特点的,有自己的题型,和例题方法一样的,再这个基础上举一反三。把好题,重点题,反复做,反复看,做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谢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共同成长。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