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中小学生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孩子们得以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兴趣。
9月6日,腾讯新闻发起的一项关于“‘双减’之后,孩子们放学都干啥? ”的话题,有1.7万人参与了投票。
根据投票结果,“在家闲着玩手机”的人数最多,占比32.4%;“接着上兴趣班,琴棋书画”次之,儿童网,占比26.9%;“跟朋友们出去‘野’去了”和“学做家务(在我要求下)”分别占比19.5%和11.7%;去“图书馆、科技馆、动物园、游乐园”的人数最少,占比9.5%。
有网友表示,“我们之前还有作业,这学期二年级双减了连作业也没有,连周末都没作业。”“我家孩子以前每天作业在家墨迹到10点都写不完,现在6点前在学校就写完了,回来看看电视,再哄着他复习、预习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我觉得比以前强太多了!”
但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跟之前一样没差别,只是放学晚了一点,钱多交了一点。”没觉得双减减少什么!回家还是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
据新华社报道,为推动“双减”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双减”督导已经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也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督促各地聚焦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面对“双减”政策,各类培训机构也在转型。据光明日报报道,多家大型校外培训机构已集体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了艺术、绘本、科技类培训、学生校外托管等非学科类培训内容。例如,某教育机构发布全新产品体系,包括书法指导、剧作赏析、户外锻炼等;有的机构则升级启动素质成长中心,着重于艺术创作、家庭教育等板块;还有的培训机构把重点放在美育,涵盖诵读与表演、故事与演讲等文学素养类课程。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按相对中性的增速13%进行预估,2022年,我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2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