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真是谁带跟谁亲,不信你可以问问周边的朋友,他们小时候谁带大的。很多奶奶带大的孩子,都和奶奶亲;外婆带大的孩子就跟外婆亲;妈妈亲手带大的孩子,就和妈妈亲。
为什么谁带大的孩子就跟谁亲呢?
听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后来,劳伦茨就把这个有趣的发现称之为“印刻现象”。这个现象不仅仅动物有,人类也同样拥有,我们也称之为关键期,也称之为敏感期。
人类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是0-1岁,如果错过了,2-3岁还可以弥补,但效果永远也不如1岁前时的效果好。如果,孩子出生后就一直是奶奶带,妈妈出去打工,特别是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的,孩子就更不会和妈妈亲。孩子1岁前是最重要的安全依恋的时期,他就一定会从和自己最紧密接触的人选当中寻找他可以依恋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说,孩子谁带得多,就跟谁亲的道理。
什么情况,孩子最不愿意和自己亲呢?
第一,生完孩子,完全没有喂母乳,就没有进行最初的肌肤接触;
第二,孩子直接由老人带,父母很少时间陪孩子或不知道怎么陪孩子;
第三,缺席的父母(留守儿童)。
以上三种情况比较常见,大部分孩子和父母同住,白天亲爷爷奶奶带,晚上父母带,所以,亲爷爷奶奶,也亲父母。
如何让孩子和自己更亲呢?
1)亲子游戏,让“鱼和熊掌”均可兼得
每个父母都希望有人帮忙带孩子,自己可以继续工作,又希望孩子和自己保持比较亲密的关系。但还真有“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现象,所以,关键看你怎么做。
我有一位朋友开了一家大型幼儿园,生下老二之后,每天看她忙得连喂奶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早早地就给孩子断奶了。孩子白天奶奶带,就是晚上回去陪下孩子。但是,孩子依然和她很亲,晚上下班回到家,除了妈妈,谁也抱不走。她又是怎么做到和宝宝这么亲的呢?
很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欢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积木、画画、唱歌、捏豆子、吹泡泡、躲猫猫等等,几乎没有她没和孩子玩过的游戏。
在玩方面,她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有句话说:“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前,先要触及到孩子的内心。”而亲子游戏,在她和孩子的心灵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别说是孩子,哪怕是成人之间的关系,想要变得友好,就一定要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也需要花时间去经营一样。
2)用“自然之声”哄孩子睡觉
什么叫“自然之声”呢?
其实,就是妈妈学习了几首国内外的《摇篮曲》,有《德国摇篮曲》、《法国摇篮曲》等等,自己哼唱,优美的曲调可以有效地安抚孩子幼小的心灵,用于哄孩子睡觉特别管用。
如果你稍微了解就会发现,音乐有促进睡眠,调节情绪,增进情感的作用。
3)用“神奇的拥抱”来赢得孩子的青睐
要知道,抱孩子也是有方法和讲究的。
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样,一回家,想抱就抱,什么也不说,抱过来就是。这种拥抱是毫无效果的。
正确的做法:
不是勉强的抱,而是看孩子是否愿意让你抱,可以试试拍拍伸手,观察他的身体是否有向前倾的动作。如果有,说明他愿意让你抱,如果没有,过一会儿在说一遍试试。
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仍然保持愉悦的心情,尊重孩子,同时也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当父母做得足够好的时候,你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和联结,他就愿意和你们亲近了。当孩子还不愿意和你们亲近时,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所以,这是孩子给你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请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联结”。
我们带的外孙女,
亲热有加绕脖膝。
爷爷奶奶没空看,
却也倍疼他孙女。
都是孩子至亲人,
看与不看没关系。
只要孩子能看好,
苦点累点都值的。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我看不一定,这要看情况的。
我们家儿子出生时第一个抱他的是外婆,从小一直是妈妈带的,爸爸经常出差,一个月回来几天。平时儿子都和外婆亲,可是上幼儿园时,老师问他最爱谁,他说“我最爱爸爸,爸爸是我最喜欢的人。”外婆和妈妈都傻眼了。
一般来说,婴儿刚出生时,会对第一个抱他的人最亲。
人类宝宝出生时,发育还不完全,需要妈妈的喂养,因此对妈妈非常依恋。从小得到足够的爱,孩子长大了就更独立,更爱冒险,因为他知道身后有爱他的亲人。
这种婴儿对妈妈的依恋效应,说明得到足够的爱,是宝宝获得安全感的前提。
孩子跟谁更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孩子和谁呆在一起更有安全感,换句话说,就是孩子认为谁更爱他,他就和谁更亲。
所以,通常谁带大的孩子就和谁亲。
你爱不爱孩子,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要孩子说了算。
但为什么有时候外婆带大的孩子,却和偶尔带带的奶奶更亲呢?
这就是孩子虽小却很敏感,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辨别能力来判断谁更爱他们,他们在谁那里更有安全感。外婆带大,却更亲近奶奶,那么就是孩子不认可外婆带孩子的方式。
外婆带孩子做规矩,儿童教育,限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严格要求;奶奶则顺着孩子的要求,孩子想做什么都可以,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孩子自然会认为奶奶更爱他,外婆不爱他。
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习惯的养成确实很重要,但如果做规矩带来的是对孩子心灵上的压制,那么这种规矩还是晚些时候做才好。因为相比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健康更重要。完全可以等孩子再大些时,慢慢告诉他,而不是生硬的要求他听话照做。
很多著名作家回忆自己小时候,想起的总是最宠他的那个人。要求很严的父母,也许能教育出世俗眼中的成功少年,但他们绝不会成为孩子心中最爱的人。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和自己更亲近?
告诉他,你爱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爱孩子,不一定非要从小板着脸说教。不要说“我是为了他好”这种话,要想想,你给孩子的真的是孩子需要的,还是你自己期盼的?
孩子很单纯却很敏感,你是真爱孩子,还是把孩子看出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都知道。
因此,当孩子和那你不亲时,你就要好好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
我特别反对虎妈和狼爸,他们只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试验品,来实践人生。
反思我家儿子会最喜欢爸爸,也是因为每次回家爸爸都会陪着他做游戏,带着他疯,怎么样都行。
而妈妈和外婆,平时要管着他,这不许那不许的,让孩子觉得很不开心。
因此,我们不能总是拿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就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换位思考,放低姿态,孩子自然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你爱他,他自然就和你亲近了。
差不多,我女儿是姥姥带的,她跟姥姥那叫一个亲,奶奶一天没带过还背后胡言乱语的说不稀罕孙女只稀罕外孙,女儿知道后跟奶奶始终保持距离感,任凭奶奶现在如何示好也走不进孙女的心里,她从心里往外不喜欢奶奶,该孝顺还孝顺但绝对不喜欢伤了她自尊心的作妖奶奶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