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作为第一线的教师,他通过与儿童不间断的交往,通过日常教育实践,在儿童教育学领域创生了卓越的思想。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孩子。
如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么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如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么就要走进孩子的心中,尊重、认识、理解、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PART 01 对儿童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相结合的那种爱。”
他说:“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他也是这样做的,他说,每当长时间见不到孩子们,感受不到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时,就记起这些话来。“年复一年,在我头脑中越发增强了这样一个信念:对孩子的依恋之感——这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
与孩子的交流不能局限于课堂里,还要延伸在课后的生活里,“个别学校师生之间存在着令人不能容忍的不正常关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有时感受不到儿童隐秘的内心活动,不能同孩子们休戚与共,不能在思想上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在低龄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PART 02 爱与理解分不开
苏霍姆林斯基的深刻洞见是:教师的心是与儿童的心不可分割的。
“教育——这首先的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一些精神品质,一个教师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最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他认识到: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美的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我一向认为,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可美化儿童,但他也承认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在有些方面确实超过了成人。他说:“原来小孩子看世界有他自己的眼光,有他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语言,不论你怎样努力,也是无法做到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
PART 03 对儿童有怎样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要使儿童将来掌握更多的本领,要注意年幼时期身心的发育成长。他说:“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越大,就越要照顾到人的飞快成长、发育和形成时期,即童年时代人体的本性。”
苏霍姆林斯基将儿童教育内容的重心从书本转移到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将教育的环境从教室转移到蓝天下,鼓励儿童探索、发现,在知识、语言、美的活动的源头——大自然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从而将儿童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因此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利用来向他介绍精神文化财富。
对儿童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对儿童的认识如果是浅薄的,那么教育便会必然是浅薄的;对儿童的认识如果是深刻的,那么教育便会必然地是成功的。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