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试卷上批改完后无论是用分数,还是用ABCD,这实际上是一个评价的方式而已。
评价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就是确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还有就是确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确定性评价就是用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各种转正定级表,年度考核,工作总结,学生的日记等。
定量评价就是用具体的分数或者ABCD来评价,用ABCD评价的也叫等级评价。
学生的作文一般是用定量评价和确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
确定性评价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可以全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人的感觉比较丰满充实;定量评价可以直观的看出学生的学业水平;确定性和定量评价互相结合,既能说明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也能直观的知道他的位次。
评价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结果。
一、课程改革以前,学生的学业水平大都是用定量评价进行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试卷都是采用单纯的分数表现的。每次要是考的分数超过90分以上,就会高兴的告诉家长,赢得家长的表扬。要是考的差了,干脆就不说了,好像没考试一样。
到了我参加工作后,批完了试卷也是用分数衡量的。每次批完了试卷按照从高到底的顺序把试卷排好顺序,然后让学生依次到黑板前领取试卷。考的成绩好的学生喜滋滋的到前面,回去的时候满面笑容环顾着大家,有点飘飘然得意洋洋的感觉。考的不好的学生则默默的领了试卷,羞答答的回到座位。
二、课程改革后,就提倡用定量评价和确定性评价结合进行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提倡用新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这就出现了用等级评价。
比如批改学生的各种作业可以用优、良、中、差,也可以用A、B、C、D,还要求打完等级以后再加上激励性的评语等等。
总之,评价也只是一个手段而已。无论用哪种方式评价,关键看评价的效果如何。评价效果好,评价就起到作用了;评价效果差,再好的评价方式也只是空中楼阁。
我是小老师的闲言碎语,幼儿园资源网,欢迎关注,欢迎交流。
这种评分方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试行过。有些教师为了照顾学生的“面子”,在成绩通知书上基本上都A,很少写B或C。导改有些家长反应不知道孩子的具体分数和真实成绩。所以有些老师就把学生每天的作业或试卷带回去让家长检查,督促学生将错题做在改错本子上,使家长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用ABc的记分方式就不了了之。
我觉得,不论是平时作业或考试,用具体分数为好,这样能使学生和家长对自己,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哪里有错一清二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完全不好。不作评论。
任何事情有利有弊,关于小学阶段的成绩用等级取代,同样不例外。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总体来说这个事情弊大于利。
一、淡化成绩,表面看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回归了教育本质。但实际上从小就让孩子缺乏一种责任担当,缺乏接受挫折的能力,不利于成年后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社会。
二、单纯的等级,85分和100分成绩都是A,但这两个成绩的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地方,会让孩子被表面的东西所蒙蔽,缺乏积极上进的动力。
三、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学升入高中的比例之前是60%,现在要调整到50%,也就是说将来中考,会有一半的孩子是没有办法升入普通高中的,只能去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而且中考后,即使你成绩不好,你是没有办法复读的。从某种意义来说,中考比高考还要难。初中三年的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现在各地初中名校,基本都采用电脑随机抽取,也就是所谓的摇号。上好的学校,以前看成绩,现在看运气,无形中会加大家长的焦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催生了一个大的市场,孩子疲惫,家长闹心,培训机构赚的开心,似乎并没有起到给孩子的减负作用。
四、中国中考,高考还是应试制度,不管你以前对于孩子成绩如何遮掩,最终以分数论成败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也许你用心良苦去保护的一颗敏感的,会在中考,高考一次考试中破碎,对于没有挫折教育的孩子,有时是无法承受之重。
五、日本的教科书扉页会写,我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唯有加倍努力,才能生存。我们国家通常会教育孩子,我们国家有上下5000年的灿烂文明,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一个是教育孩子从小有忧患意识,一个是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所以两个民族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气质。
综上所述,对于成绩用等级去取代这个事,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不一定会好,也许是皇上的新衣,自欺欺人罢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