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 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它是从音符符号和音符图片演变而来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了图画和符号,它们是汉字的前身。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是公元前14世纪(商代)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使用单字4600余字汉字来历,形声字已占一定比例,是成熟的文字。 汉字经历了5000多年的变迁。 其演变过程是将“甲进篆隶草楷行”的上述七种字体统称为“汉字七字”。 因主要用于记卜,故又称“占卜”、“祈问”; 又因最早发现于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儿童学习网,又称“殷墟文字”。 收集到的甲骨文约有4000篇,其中可解读的有1000多篇。 这种写法比较完整,但很多字的笔画和部首还没有完全定型。 周初还出土了少量甲骨文。 金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 这类文字早期的字体与甲骨文相似,有的还保留着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后期跟小篆差不多。 已收藏的金文有5000~6000块,大部分都可以解读。 金文的形制比较成熟,周代金文中有的铭文长达500字。 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 早期的草书是隶书的简写,称“草隶”汉字来历,后称“章草”。 汉末后,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痕迹被去除,形成了笔画连续缠绕、部首相互借用的“今草”。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面目全非的“狂草”。 现在所谓的草书,就是指“进草”的楷书。 的一种字体。 楷书点画形式丰富,完全摆脱了篆书的影响,结构单一。 因其字形端正,笔画笔直,为楷书,故称“楷书”,又称“正书”、“真书”。 历代书法家多以楷书闻名。 行书 行书,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自三国晋代就开始流行。这种字体书写起来比楷书方便,比草书更容易识别,所以在民间很受欢迎。群众。 楷书多于草书的称为“行楷”,草书多于楷书的称为“行草”,但难度很大。 有明显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