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看历史”(微信ID:EYEONHISTORY)授权转载。
今天,汉语拼音除了帮助我们认读拼音字符外,还成为了电脑输入、火车编码、专有名词拼写、手机输入、对外汉语教学、图书索引等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么,在汉语拼音出现之前,我们是如何学会阅读的呢?
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用拉丁文注音汉字之前,中国所有的汉字都是注音“为我”。具体方法如下:
例子
第一种是举例法,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解释某个汉字的读音。如《公羊传》中有云:“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
这句话中的“割”两个字,意思不同,为什么不一样呢?古人评价:“切人者为客,读切之长言”,“见(被)伐者为主,读切之短言”。
也就是说,“削”(攻打他国和被他国攻打)这两个意思是通过读音的长短来区分的,有点像外语中的长短音。
读若法
第二种是“read if”方法。也就是找一个发音相近的词来注解原字,比如“寻,念若轩”,我们知道“寻”和“轩”读音相近。
不过这种方法只是一种近似,当然注音也不是很准确,不是像“毕旷法”那样正式的注音方法。
北洋政府颁布的汉语拼音
直调法
真正的注音法是从“直音法”开始的。所谓“直拼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来拼音。如“生,音乃”、“仲,音仲”。
但是,“直调法”也有天然的缺陷:
第一个是有些词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比较少,往往无法标注。如果您尝试对发音相近的词进行注释,则注音将不准确。
比如旧版《辞源》用“程”注“静”,读音就会不准确。如果用“throw”注“still”,声调不准确,但用“throw”注“still”,则发音不准确。类似,但“reng”比较少见,等于不被注意。
防割方法
所以需要用“反切法”来修复这个“bug”。
所谓“反切法”忠的拼音,就是用两个汉字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古人称其为“番”,或“番”,或“切”,都是现在的“拼音”之意。
它将用于拼音的两个汉字分为声母和韵母。声母取自上字儿童学习网,韵母和声调取自下字。例如:“香、胡笼切”。即红(hong)-胡(hu)+笼(long)。
使用“反切”注音不仅可以标出每一个字,而且可以标得更加准确,与以往的方法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保暖三十六个字母
据历史学家范文澜考证忠的拼音,音韵学始于东汉末年,当时一些儒家学者受到梵文拼音的启发,创制了梵切注音法。
后来唐僧守文根据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分析,将“见、流、群、凝、末、头、丁、泥”等汉字作为声母。
后来学者们编韵书,仿恒温之法,以特定的汉字作韵母。如“东东中江”代表“东运”的韵母,相当于汉语拼音的“ong”。
因此,反切法更加精确,成为最流行的拼音方法。但是,防割法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例如,同一个声母或韵母可以用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汉字来表示。例如以“t”为声母的字有“通、涂、贪、叹……”等。这样,用作反切的字就不能统一,掌握起来就非常困难。
“拉丁新文字运动”中的陕北语文教材
此后,明代陆昆、清代潘磊虽先后在《交台运》、《雷音》中尝试改进“反切法”,但仍未能达到理想境界。
汉语拼音的诞生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汉语拼音(24个声母,16个韵母),繁切法被淘汰。
至此,汉字注音的历史告一段落。后来,相继出现的“切音子运动”、“音标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和“拉丁文新字运动”,都在探索现代汉语如何注音。
终于在1958年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利玛窦在《西文字的奇迹》中用拉丁文注解汉语的方法,演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
参考:
凤知微。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成就——纪念《汉语拼音纲领》公布50周年[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2):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