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元宵节非常热闹。 各地风俗各异,很多风俗流传至今,如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划旱船、舞狮等,大家都很熟悉了。 只是参加各种习俗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能看到的活动也不多。 当然,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是完全不同的,走古路是不可能的。 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元宵节了。 在古代,元宵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到了现代,元宵节的气氛越来越淡了。
一、元宵节习俗
我国古代很多节日都有“吃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也不例外。 元宵节又称元宵节。 元宵节自然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是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的家常美食。 但实际上,唐代典籍中并没有关于汤圆的记载。 汤圆应该最早出现在宋代。 对于唐人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元宵佳肴是面茧,这和我们今天吃的包子有些相似。
《隋史广记》引《天宝遗志》记载:“上元年年,人作人工茧儿童学习网,按官职置于茧中。可见,面茧不仅深受民间喜爱,但也受到宫廷贵族的青睐。除了面条,肉粥在元宵节的唐代也很流行。相传,肉粥最早是用来祭祀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出现在节日的餐桌上,对于那些不想出去玩的“宅男”和“宅女”来说,在院子里摆一桌,伴着清风赏月,也是一种享受,和家人一起品尝热腾腾的美食。
吃饱喝足,该想想怎么玩了。 作为一年一度的狂欢之夜,长安城自然灯火通明。 长长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女伴和情侣手拉手散步的身影。 在束缚多的古代,没有出柜的女人出去玩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元宵节对她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女孩最喜欢的活动是夜间远足。 夜游分为玩灯和看花灯两部分。 虽然上元节的灯笼是用来祈福的,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元宵节的习俗,但聪明的古人还是把灯笼做成各种样式来吸引买家。 各式各样的灯笼照亮了长街,为这座不夜城增添了一些色彩。
公子大人最喜欢的就是玩百戏。 名字虽叫百戏,但并不是说戏法有100种,而是指表演的花样繁多。 《宣拐录》记载:“开元十八年元宵节的习俗,正月望夕,灯火华美,上演百戏。” 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耍花样的杂耍人,博君笑道。
儿童和老人最喜欢的是歌舞表演,叫“踏歌”,即边唱边跳。 舞蹈动作不仅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祭祀和祈祷的宗教意义。 表演引人入胜,时常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语音。
玩了很久,想休息又不想错过上元美景怎么办? 上苑专属的茶馆就可以满足需要。 上元节这天,很多饭馆、茶馆都会营业到深夜。 如果您喜欢美酒,可以体验“花间一壶酒”的美妙意境。 如果你不擅长喝酒,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喝茶。
茶圣陆羽,生于唐朝。 唐代茶道发展相当迅速,各种茶具也造型精美。 在临街的茶馆里品一壶清茶,望着窗外烟火缭绕的长安城,感受着生于红尘的心境。 ,在玩了一天之后,也算是一种很好的消遣。
文/漂流河上的孤影
2.消失的习俗
正月十五是一个节日,先秦时期就有了。 但是,元宵节的起源是从汉代开始的。 下令定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到汉武帝时,祭祀“太乙神”(神话中主宰宇宙的神)的活动也定在了元宵节。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与元宵节有关的习俗。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吃元宵,而是赏月赏灯。 这一天,民间有放灯、观灯、猜灯谜等活动,所以民间俗称元宵节为元宵节。
光与火形影不离,与“登”、“鼎”谐音,故寓意繁荣、五谷丰登、步步高升、人口兴旺、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等。元宵节是我国的一个重大节日,必然要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当然,很多活动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打龙灯、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等。
龙灯、舞狮、高跷、旱船等表演虽然比较少见,尤其是在市区,但在京郊仍然存在,至今仍在流传。 但是,有些风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这些风俗也在逐渐消失。
①祭门、祭户
这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十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很多,有门神(这里所说的门神是指守门的神,不是关羽、秦琼那样的守门神),家家有户神,道路有路神,甚至房屋的大厅和厕所都有神。 祭门习俗起源于古代的“七祭”制度,起源于周代,又称“七祭”。
民间继承了祭门、祭户、祭灶、祭井。 其中,四门神和四虎神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祭祀的。 上门祭祀的方法是在门上方插上两根杨枝。 由于北京的正月还很冷,柳叶还未绿,所以有人直接烧香; 门前,或直接摆酒肉。 祭完当然要拿回去,端上来给人吃! 再说,也不能浪费。
②欢迎紫姑
紫谷是厕所之神,又名七谷。 北方常称厕所谷、坑三谷。 相传紫姑原为妃子,嫉妒大妇人,正月十五日被杀于厕所,遂成为厕所之神。 别以为上厕所就是厕所神。 事实上,紫谷主管的是蚕和女红。 古老的民俗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迎接厕所之神紫谷。 大姑娘和儿媳妇会用稻草、布条等把紫姑像绑起来,晚上在厕所和猪圈祭祀,占卜蚕。 ,也祈求巧妇。 有些姑娘,会在无人的地方,向紫谷诉说心事。 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③追老鼠
以前老鼠很多,经常出来偷东西,甚至在家里啃东西。 正月十五晚上,煮一大锅粘稠的粥,有的粘上一层肉,盛在碗里,放在天花板或墙角。老鼠出没。 吃了我的粥就别偷别的东西,或者诅咒他们死什么的。
④送宝贝灯
过去,如果家里有新出嫁的姑娘,元宵节前,娘家要给女儿送灯笼。 一些亲友还会给还没有孩子的新婚夫妇送灯笼,即所谓的“童灯”,通过“灯”与“鼎”谐音送上祝福,祝愿小两口早生、早产。一个繁荣的家庭。 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都有,特别是过年前娘家给出嫁的女儿一对大宫灯,希望女儿婚后有福星,早生儿子; 一两对小灯笼,祝女儿平安好孕。
⑤摸门钉
摸门钉是女性的活动,因为目的是求子求偶。 正月十五元宵节,妇女夜出(说是夜出,实为天黑时)到正阳门(即前门,即过去的龙车门),摸城门上的钉子。 已婚妇女祈求早生贵子。 据说未婚少女摸门钉就能找到好女婿,早日找到“长寿快女婿”。
其实现在很多活动不能开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时间。 人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很多人无暇“继承传统”。 再说了,大家都知道国家有法定节假日,5月1日、11日、中秋节、清明节和元旦、春节,但是正月十五没有放假。
文/老北京四十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