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大脑潜能是越早开发越好的。婴幼儿期是心理与大脑潜能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
孩子的智能发展的基础是大脑,而大脑的发育在出生后的前几年的发展是特别快的。
新生儿大脑约重370克,六个月时约重700克,到了两岁的时候就达到了成人脑重的?。
这说明儿童的大脑发育在小时候的发展非常迅速。家长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点帮助宝宝大脑开发。
但是,进行早期大脑开发的时候,家长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大脑开发并不是某项能力的开发,它需要全面化才能最大限度帮助孩子进步。
孩子智力当然越早开发好处越多啦。
近些年,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有市场就有客户,也可以看出,家长们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视。
同时也伴随着家政服务行业的兴起,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月嫂,育婴师,儿童心理师的培训,而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雇佣了这些专业的人员来帮助自己育儿。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
一,早期大脑不完善,越早对宝宝进行早教开发,通过不断刺激,大脑前庭接受训练,在快速反应,身体动作协调等方面都有巨大帮助。
二,从宝宝出生到三岁之间,大动作与惊喜动作发展规律,可以知道自己宝宝发育正常还是提前或者落后,从而进行相应的训练,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或者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宝宝的更好地发育,发掘孩子的潜能。
随着宝宝的成长,会逐渐发现,从小科学育儿,进行早期开发的宝宝,会明显地和没接受过的宝宝,整体上会有所不同。
智力开发的越早越好吗?
如果你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皮亚杰(1986-1980),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主导了大半个世纪,其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改变了我们对与儿童智力发展的认知,至今还是全世界教育从业者必读的心理理论。
他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 (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这一阶段儿童通过感知运动来获取知识的,知识来自于吮吸、抓、抚摸、咬和其他对环境物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是通过内在的思维过程。儿童从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进化,发展成能够基本应对生活环境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 (2—6、7岁)
该阶段的孩子开始具备符号思维,能够脱离现实建立符号表征,在头脑中对符号进行加工,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其特点是自我中心、万物有灵、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概念。
特别说下缺乏守恒概念,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不具备守恒概念,皮亚杰为此专门设计过一个“守恒实验”来验证。
其它的阶段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也就是说,孩子的智力发育是按照一定规律,按顺序发展,它不可能跳跃式超前发展。
因此超前教育,如果顺应了这个规律,还有意义。如果违背了这个发展规律,那只会增加父母和孩子的负担,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拔苗助长,孩子还很难理解。
眼下,全国范围内,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早期教育”市场炙手可热。但是爸爸妈妈一定要清楚,“早期教育”不能和“早期智力开发”划等号,前者要比后者宽泛得多,不能把早期智力开发仅仅理解为识字读书。
过早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灌输式教育,是扼杀孩子想象力的罪魁祸首。对于孩子尤其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早期教育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启迪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惜的是,以幼儿园“小学化”为代表的的“早期智力开发”趋势仍然没有止住。
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老师和父母总是更愿意直接给出抽象的、科学性的答案。例如,当孩子提出“太阳上有多热”,用抽象的科学词汇6000℃来解释真可算是最糟糕的了。解释过后,孩子不但很有可能转头就忘,而且还根本没法理解,最终是扼杀了孩子幻想和探索的兴趣。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德国幼儿园居然只教这些!难怪诺贝尔奖被德国人承包了!》的微信推文反响热烈。全文开篇便指出“德国只有8000多万人,德国人和德裔人士却包揽了全球一半的诺贝尔奖,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让人瞠目结舌。
接着往下看,才知道,在德国的幼儿园里,孩子“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混龄教育制度下,孩子间相处起纠纷让孩子从小接触社会互动和社会学系;鼓励孩子勇敢各种可能,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从小训练生活自理、社会常识,动手能力被放在了很高的位置;
给孩子选择的自有,儿童教育网,让孩子从中学习选择与负责;鼓励孩子表达,在沟通中练习社交。这六点,对我国走出早期智力开发的误区,还不够醍醐灌顶吗?
本文标签: